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的能愿动词遗漏偏误研究

发布时间:2022-10-10 17:15
  本文基于重要程度、偏误率、词语级别等因素的考察,确定了10个能愿动词作为研究对象,然后检索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运用数据统计法、偏误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探讨能愿动词在遗漏偏误中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数据显示,“会”和“能”的遗漏偏误最多,且绝大多数集中在表示可能性这一义项上;其次是“要”和“应该”的遗漏偏误较多,且大部分集中在表示“主观意愿”和“情理上的必然”这两个义项上;“可以”表示能力义项的遗漏偏误出现较多;“可能”仅有一个义项,产生的遗漏偏误问题较少。在此结论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这一类型偏误产生的原因,主要包括能愿动词本身的特殊性、母语负迁移、学习策略、教材编写、教学方法等几个方面,并且探究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对策。最后,针对典型的遗漏偏误类型,选取4个不同级别的能愿动词,设计了相应的教学方案。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范围的确定
第二章 各级能愿动词的遗漏偏误研究
    第一节 一级能愿动词“会、能、想”遗漏偏误统计与分析
        一、“会”遗漏偏误的统计与分析
        二、“能”遗漏偏误的统计与分析
        三、“想”遗漏偏误的统计与分析
    第二节 二级能愿动词遗漏偏误的统计和分析
        一、“可以”遗漏偏误的统计与分析
        二、“要”遗漏偏误的统计与分析
        三、“可能”遗漏偏误的统计与分析
    第三节 三级能愿动词遗漏偏误的统计和分析
        一、“愿意”遗漏偏误的统计和分析
        二、“应该”遗漏偏误的统计和分析
    第四节 四级能愿动词“得、敢”遗漏偏误的统计和分析
        一、“得”遗漏偏误的统计和分析
        二、“敢”遗漏偏误的统计和分析
    第五节 不同级别能愿动词遗漏偏误汇总分析
第三章 偏误产生原因分析和教学策略
    第一节 能愿动词遗漏偏误产生的原因
        一、能愿动词自身的特殊性
        二、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三、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
        四、教师的影响
        五、教材的影响
    第二节 教学策略
        一、教师方面
        二、教材方面
第四章 能愿动词教案设计
    第一节 一级能愿动词“会”的教案设计
    第二节 二级能愿动词“要”的教案设计
    第三节 三级能愿动词“应该”的教案设计
    第四节 四级能愿动词“得”的教案设计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以《汉语桥》和《世界大不同》口语语料库为研究中心[J]. 段筱曼.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2]对外汉语教材和语法书对留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的影响[J]. 刘权,陈树峰.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2012(11)
[3]维吾尔族学生汉语能愿动词偏误分析与教学对策探析[J]. 王燕.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1(10)
[4]“希望”、“想”的语义语法对比外国人说汉语能愿动词偏误研究[J]. 鲁晓雁.  社科纵横(新理论版). 2008(04)

硕士论文
[1]吉尔吉斯斯坦学生汉语能愿动词“能”、“会”、“可以”的偏误及教学分析[D]. Akylbek kyzy Ainazik(柔月).扬州大学 2018
[2]能愿动词“会”的缺词偏误分析与教学建议[D]. 王姣.河南大学 2017
[3]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能愿动词“要”的偏误分析[D]. 郭延凤.陕西师范大学 2015
[4]斯里兰卡学生习得汉语能愿动词的偏误分析[D]. 妮玛丽.重庆师范大学 2014
[5]能愿动词“会”、“能”和“可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D]. 李元元.兰州大学 2014
[6]日本学生“能”“会”“可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 白云.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4
[7]中级水平韩国学生汉语能愿动词习得顺序考察[D]. 王路.吉林大学 2011
[8]中级水平泰国留学生汉语助动词习得偏误分析[D]. 冯淑珍.暨南大学 2009
[9]情态助动词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D]. 欧倩.华中师范大学 2007
[10]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能愿动词偏误分析[D]. 吕兆格.天津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69003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69003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57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