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珊·朗格符号理论研究
发布时间:2022-12-05 19:18
苏珊·朗格(Susanne K. Langer,1895~1985)是美国二十世纪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家、符号学家,通常将她与卡西尔视为符号美学的开创者之一,而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探讨朗格符号思想的发展轨迹以及其符号理论研究逐步嬗变超越的过程,揭示朗格在符号体系建构、符号美学以及符号心智认知方面的主要贡献。本文从历时性考察与逻辑分析出发,主要采取文献检索法、共时对比法以及理论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把朗格的符号学理论统摄为一个连贯的整体,从而更好地呈现朗格符号理论思想的全貌,指出其符号理论思想在当今符号哲学语境下给我们的启悟。故此,本文是一个跨学科的研究,是对符号在语言、艺术及心智中的整体性探讨。 研究发现,朗格符号理论思想具有广泛的批评继承性,尽管朗格承继了卡西尔从符号视角看待人与世界的本质,但是,朗格更受益于恩师怀特海的影响,尤其是怀氏以过程性、生成性、关系性为主的宇宙观的基本立场。此外,朗格还承续了逻辑实证主义对分析的热情及经验主义对意义阐释的热衷。在与同时代哲学思潮以及符号思想的对话碰撞中,朗格提出了对直觉、抽象、逻辑等范畴的自我见解,为一般符号理论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多元融合...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朗格的学术研究及其特点
二、朗格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
第一章 朗格符号理论思想的哲学溯源与批评继承性
一、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的影响
二、卡西尔文化符号哲学观念的继承
三、与当代哲学思想流派的碰撞与对话
(一) 对同时代主要哲学思想的批评与继承
(二) 与同时代主要符号理论思想的对话与碰撞
四、对符号理论核心范畴的改造与创见
(一) 逻辑形式观念的拓展
(二) 直觉与抽象观念的改造
第二章 朗格的符号概念及其功能
一、符号:意义阐释的新进路
二、符号功能定义:理性与感性的联结
三、信号逻辑与符号逻辑:意义关系图式的分野
第三章 朗格符号论思想的转变与跨越:推论与表象
一、推论性符号
(一) 推论性符号的特性
(二) 推论性符号的典型:语言符号
二、表象性符号
(一) 表象性符号的特性
(二) 表象性符号的典型:艺术符号
第四章 艺术符号:生活本真意义的呈现
一、艺术符号的表象模式:幻象
(一) 幻象的意象虚拟性
(二) 幻象的他性
(三) 幻象的多元阐释空间
二、主要艺术符号与幻象
(一) 音乐:时间幻象
(二) 造型艺术:虚拟空间
(三) 舞蹈:虚幻的力
(四) 文学:虚幻的生活经验
第五章 心智符号与符号心智
一、心智情感与心智意象
(一) 情感:身心内外的联结
(二) 情感与意象
(三) 投射与意象
二、格式塔与心智抽象
三、生命形式
(一) 生命形式定义
(二) 生命形式特征
(三) 次级幻象与生命形式
四、行为理论:从行为到符号化
(一) 行为过程观念
(二) 行为过程原则
(三) 符号心智发展
第六章 朗格符号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一、符号转向
二、整体性批评思维
三、理性与感性的圆融
四、对话阐释性与动态开放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外文参考文献
二、中文参考文献
附录:朗格已出版的英文学术专著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识论与心理和逻辑之辩[J]. 郁振华. 社会科学. 2009(12)
[2]雅各布森的“诗性功能”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J]. 田星. 俄罗斯文艺. 2009(03)
[3]俄苏诗学理论在中国的接受[J]. 张杰. 俄罗斯文艺. 2009(03)
[4]论语言与符号——语言学与符号学思辨[J]. 陈国亭. 中国俄语教学. 2007(01)
[5]后现代社会的诗性特征:生活的符号化——《白噪音》文本的对话式解读[J]. 张杰,孔燕.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5)
[6]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尤里·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J]. 康澄. 外国文学评论. 2006(02)
[7]文学语言:符号形式与符号意义[J]. 陈学广. 学习与探索. 2005(03)
[8]文化的符号学透视[J]. 白春仁.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6)
[9]解读现代符号学的三大理论来源[J]. 翟丽霞,梁爱民.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11)
[10]记号、符号及其效力——从哲学与符号学的观点看[J]. 汪堂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博士论文
[1]“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 王妍慧.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0206
【文章页数】:12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朗格的学术研究及其特点
二、朗格研究的国内外现状
三、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主要方法
第一章 朗格符号理论思想的哲学溯源与批评继承性
一、怀特海过程哲学思想的影响
二、卡西尔文化符号哲学观念的继承
三、与当代哲学思想流派的碰撞与对话
(一) 对同时代主要哲学思想的批评与继承
(二) 与同时代主要符号理论思想的对话与碰撞
四、对符号理论核心范畴的改造与创见
(一) 逻辑形式观念的拓展
(二) 直觉与抽象观念的改造
第二章 朗格的符号概念及其功能
一、符号:意义阐释的新进路
二、符号功能定义:理性与感性的联结
三、信号逻辑与符号逻辑:意义关系图式的分野
第三章 朗格符号论思想的转变与跨越:推论与表象
一、推论性符号
(一) 推论性符号的特性
(二) 推论性符号的典型:语言符号
二、表象性符号
(一) 表象性符号的特性
(二) 表象性符号的典型:艺术符号
第四章 艺术符号:生活本真意义的呈现
一、艺术符号的表象模式:幻象
(一) 幻象的意象虚拟性
(二) 幻象的他性
(三) 幻象的多元阐释空间
二、主要艺术符号与幻象
(一) 音乐:时间幻象
(二) 造型艺术:虚拟空间
(三) 舞蹈:虚幻的力
(四) 文学:虚幻的生活经验
第五章 心智符号与符号心智
一、心智情感与心智意象
(一) 情感:身心内外的联结
(二) 情感与意象
(三) 投射与意象
二、格式塔与心智抽象
三、生命形式
(一) 生命形式定义
(二) 生命形式特征
(三) 次级幻象与生命形式
四、行为理论:从行为到符号化
(一) 行为过程观念
(二) 行为过程原则
(三) 符号心智发展
第六章 朗格符号理论研究的方法论启示
一、符号转向
二、整体性批评思维
三、理性与感性的圆融
四、对话阐释性与动态开放性
结语
参考文献
一、外文参考文献
二、中文参考文献
附录:朗格已出版的英文学术专著
后记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认识论与心理和逻辑之辩[J]. 郁振华. 社会科学. 2009(12)
[2]雅各布森的“诗性功能”理论与中国古典诗歌[J]. 田星. 俄罗斯文艺. 2009(03)
[3]俄苏诗学理论在中国的接受[J]. 张杰. 俄罗斯文艺. 2009(03)
[4]论语言与符号——语言学与符号学思辨[J]. 陈国亭. 中国俄语教学. 2007(01)
[5]后现代社会的诗性特征:生活的符号化——《白噪音》文本的对话式解读[J]. 张杰,孔燕. 外国文学研究. 2006(05)
[6]文化符号学的空间阐释——尤里·洛特曼的符号圈理论研究[J]. 康澄. 外国文学评论. 2006(02)
[7]文学语言:符号形式与符号意义[J]. 陈学广. 学习与探索. 2005(03)
[8]文化的符号学透视[J]. 白春仁.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2004(06)
[9]解读现代符号学的三大理论来源[J]. 翟丽霞,梁爱民.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4(11)
[10]记号、符号及其效力——从哲学与符号学的观点看[J]. 汪堂家.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03)
博士论文
[1]“表现性形式”的历史呈现[D]. 王妍慧.首都师范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7102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3710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