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泰比喻对比研究
本文关键词:汉泰比喻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 比喻是语言表达的重要手段,是修辞辞格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主要采用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对汉泰比喻辞格进行历时性和共时性的比较,深入探讨语言背景后的社会文化成因。本文首先对比喻辞格的研究进行了历时性对比,对汉泰比喻辞格的理论发展、现状进行了评述。汉语比喻理论比泰语比喻理论要久远和丰富,然而汉泰对比喻内涵的基本认识一致。接着,本文进行共时性对比,对比分析汉泰比喻的类型。汉泰比喻的基本类型一致,但由于辞格的交叉使用和认识的角度不同,在比喻类型的划分上出现差异。汉语和泰语都运用比喻造词,本文通过对汉泰熟语进行分析发现,比喻是汉泰熟语的重要表现形式,汉语成语、歇后语、谚语中都运用了比喻,其运用形式要比泰语俗语丰富。本文通过大量的实例研究发现:汉泰比喻在设喻上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这是由于审美意识、传统文化观念、历史文化背景、宗教信仰、自然地理环境这几个因素的同异造成了。针对不同类型的比喻,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力求翻译的合理和优美。将汉泰比喻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中,可以让汉泰两国语言学习者能够按照比喻的类型和结构造比喻句,提高对文学作品中比喻现象的欣赏能力,在交谈或写作过程中自觉地准确运用比喻。
【关键词】:汉泰比喻 修辞 对比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民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8
【分类号】:H412;H0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1 绪论7-9
- 1.1 选题的原因7
- 1.2 目前的研究情况概述7-8
- 1.3 研究的方法8-9
- 2 汉、泰比喻的历时性研究9-18
- 3 比喻在汉泰语言文学中的运用和特点分析18-33
- 3.1 汉泰比喻造词分析18-24
- 3.2 汉泰熟语中的比喻运用分析24-33
- 4 汉泰比喻设喻的异同33-39
- 4.1 喻义相同,,喻体相同33-36
- 4.2 喻体相似或相异,喻义相同36-39
- 5 汉泰比喻在喻义上的比较39-48
- 5.1 动物作为喻体的喻义比较39-43
- 5.2 植物作为喻体的喻意比较43-45
- 5. 3 自然环境、气候作为喻体的喻意比较45
- 5.4 宗教信仰作为喻体的喻义比较45-47
- 5. 5 文学形象、寓言故事作为比喻47-48
- 6 汉泰比喻互译的一些技巧48-51
- 6.1 喻义相同、喻体相同或相似的比喻翻译48
- 6.2 喻义相同、喻体不同的比喻翻译48-49
- 6.3 喻体独特的比喻翻译49-51
- 结语51-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福连;;语用学的发展:与修辞学的交汇[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8期
2 冯念;;动画变形“修辞”论[J];毕节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 毕彭;;论修辞学在“高级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年07期
4 李超;;基于大学生语言能力培养的修辞学课程改革——由专业选修课向公共素质课发展[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S1期
5 胡毅;;浅谈广播语言与修辞学的关联[J];大舞台;2011年07期
6 程虎;;接受修辞学视野下的翻译过程[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7 马秋丽;;修辞视角下的小说翻译研究[J];时代文学(下半月);2011年07期
8 苏力;;修辞学的政法家门[J];开放时代;2011年02期
9 张晴;;感受力的社会学和修辞学 对“复感·动观”2011年海峡两岸当代艺术展的策展思考[J];美苑;2011年03期
10 谭学纯;;八卦“学术进球”和“学术金秋”[J];当代修辞学;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Diane Desrosiers-Bonin;;修辞学历史上的创新视角(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化、和谐社会与可选择的现代性:新媒体与社会发展”新闻传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7年
2 庄关通;;我和江苏修辞学会[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3 武占坤;;一部闪光、爆炸的修辞学新著——读《王希杰修辞学论集》有感[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4 陈新;;谐音与游戏[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5 高万云;;胡裕树对中国修辞学的贡献[A];修辞学新视野——汉语修辞与汉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熊明辉;;非形式逻辑的对象及其发展趋势[A];第一届全国非形式逻辑与法律逻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7 张卫国;陈屹立;;经济学的语言与语言的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的一个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许敬生;;简论中医古代文献在古汉语研究中的价值[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名方;;后记(一)[A];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暨王希杰和三一语言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马天俊;;马克思的修辞学实践[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媛嫒 曾毅平;多学科交融中的修辞学[N];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宗廷虎系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国修辞学会及华东修辞学会顾问;语言和谐与社会和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3 梁文道;奥巴马的胜利是修辞学的胜利[N];南方周末;2008年
4 曹禧修;修辞学:鲁迅诗学研究新亮点[N];文艺报;2004年
5 李玉成;“智慧的声音”[N];学习时报;2002年
6 马美著;汉字修辞:修辞学新突破[N];光明日报;2007年
7 朱庆育(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从哲学之治到法律之治[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8 郑建鹏;大学修辞教学理论的困境与突围[N];中华读书报;2004年
9 俞吾金(作者为复旦大学现代哲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导);警惕文化生活中的“修辞学转向”[N];文汇报;2002年
10 北京大学 陈汝东;话语学研究现状与趋势[N];社会科学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博;科学修辞学研究[D];山西大学;2004年
2 杨贝;衡平论证理论的初步建构[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李义海;西周金文修辞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4 余友辉;西塞罗修辞性政治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5 杨秀芝;欲望书写时代女性身体修辞[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6 张玉芳;演讲话语象征性互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年
7 赵英玲;汉语冲突话语语用修辞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8 蔡丽娟;李维史学探微[D];复旦大学;2005年
9 丁秀菊;先秦儒家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10 罗渊;中国修辞学研究转型论纲[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农雪梅;汉泰比喻对比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08年
2 高伟娜;对报纸语言中的口语现象的修辞学分析[D];吉林大学;2004年
3 姜倩倩;从修辞学与心理学角度分析俄语演讲词语言特色[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4 向罗群;论修辞学的社会实践[D];广西大学;2007年
5 孔飞燕;语词的广义修辞分析[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6 袁媛;语言学理论在广告文本中的运用[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孙文娟;从修辞学角度分析广告语言中的劝说手段[D];广西师范大学;2008年
8 林旺芳;理论与实践: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D];福建师范大学;2007年
9 龚茂华;《马氏文通》修辞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7年
10 金慧敏;“严肃的游戏”[D];郑州大学;2006年
本文关键词:汉泰比喻对比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2314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4231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