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文学批评——以《红字》为例
本文关键词:语料库语言学视角下的文学批评——以《红字》为例
【摘要】:语料库作为一种新的学科,由语言学与文学之间融合而来,被广泛应用在小说、诗歌等文学作品的研究工作中。语料库这门学科的发展非常迅速,同时也为当今社会的文学批评工作带来了一种活力。本文以霍桑的《红字》为例,从语料库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讨。
【作者单位】: 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
【关键词】: 语料库 文学批评 红字
【分类号】:H08;I712.074
【正文快照】: 引言人的生活离不开学习,通过各种不同的学科学习,人们会从中学习到知识,而从文学作品中,人们会从中受到熏陶,得到一种精神文化上的洗礼。文学作品是从古至今人类留下的重要财富,其蕴含着人们的智慧与精神,对人类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而在文学作品为人们带来深刻影响的过程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冰;;语料库语言学视阈下的当代文学批评[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2 李华燕;;当文学批评成为一种文学——从杰弗里·哈特曼的《批评的文化》出发[J];太原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3 王卫新;;英语研究的兴起——论英国文学批评的理论化与职业化[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4 孙丽丽;;基于语料库对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文体特征分析[J];鸡西大学学报;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丽;;论《老人与海》的语言偏离[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2年16期
2 孙海燕;;语料库资源和技术与英语教学的融合——《语料库与语言教学》评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3 刘伊俐;徐巧燕;;解读简·奥斯汀女性话语权威的构建——以《劝导》话语和思想表达方式的分析为例[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4 刘丰;张群;;对国外隐喻语料库研究方法的辩证分析[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5 邹赞;;从文学研究到文化研究——以英国文化主义为参照[J];社会科学家;201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萌;反抗与创造:杰弗里·哈特曼的文学批评思想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安文;基于布朗语料库的《喧哗与骚动》语言特色研究[D];济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嵘;;论海明威《老人与海》的文体风格[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5期
2 冯寿农;“语言学转向”给文学批评带来的革命[J];外国语言文学;2003年01期
3 张仁霞;戴桂玉;;语料库检索分析在文学批评领域中的应用——以海明威《永别了,武器》为例[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4 李文中;;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视野[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王雁;;《傲慢与偏见》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6 郭放;《快乐王子》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7 杨建玫;《警察与赞美诗》的语料库检索分析[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8 方维规;;再论新媒介的能量[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评论卷);2009年01期
9 任培红;;基于语料库的《呼啸山庄》检索分析[J];沈阳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10 马克·辛菲尔德 ,胡家峦;近年来英国的马克思主义批评[J];国外文学;1983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楠;走向解释的文学批评[J];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01期
2 王世诚,姚新勇;谁来进行文学批评?——关于文学批评文化化的分析[J];文艺争鸣;2000年02期
3 蔚蓝;因特网与文学批评[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2000年06期
4 杨有山;试论《四库全书总目》的文学批评观念鍌[J];江汉论坛;2003年04期
5 空草;“文学批评新术语”丛书[J];外国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6 颜翔林;怀疑论与文学批评[J];文学评论;2003年01期
7 殷满堂;论刘勰文学批评的“文本”精神[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8 周晓燕;对于文学批评的批评[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9 欧孟红;80年代以来文学批评的回顾与前瞻[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吴坚;文学批评殊途的无限魅力[J];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洪志;;文学批评的批判品格:失落与寻求[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2 高明霞;;马克思恩格斯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A];全国马列文艺论著研究会第十八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3 古远清;;90年代的文学批评特证[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1999.4)[C];1999年
4 高楠;;走向解释的文学批评[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5 黄浩;;批评失语症——90年代文学批评把脉[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二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1998年年会论文集[C];1998年
6 高楠;;文学批评的问题场域[A];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年刊(2010年卷)——文学理论前沿问题研究[C];2010年
7 於可训;;漫议文学批评的有效性问题[A];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与信息(2012.4)[C];2012年
8 余虹;;20世纪八九十年代澳门文学批评扫描[A];东方丛刊(2003年第1辑 总第四十三辑)[C];2003年
9 王一川;;通向询构批评——当前文学批评的一种取向[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10 黄念然;;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研究的现状与反思[A];东方丛刊(2004年第3辑 总第四十九辑)[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立国;文学批评之前瞻[N];河北日报;2001年
2 段崇轩;文学批评的“三分天下”[N];太原日报;2005年
3 邢建昌 井华茹;文学批评研究的崭新视角[N];文艺报;2000年
4 段崇轩;文学批评的“三分天下”及内在缺失[N];文艺报;2005年
5 范玉刚;文学批评失落了什么[N];学习时报;2004年
6 讷言;文学批评不是这样简单[N];太原日报;2006年
7 聂珍钊;文学批评的四个阶段及社会责任[N];学习时报;2006年
8 王尧;文学批评:在媒体与学院之间[N];人民日报;2008年
9 刘阳;文学批评何时打破“圈子”[N];人民日报;2008年
10 雷达;文学批评态势与更新之途[N];文艺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慧平;文学批评的存在方式[D];复旦大学;2003年
2 凌晨光;交流话语与文学批评[D];山东大学;2007年
3 伊克巴尔·吐尔逊;二十世纪维吾尔文学批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王青;中国现代印象批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5 刘雪松;世纪之交的文学批评新潮[D];吉林大学;2009年
6 孙辉;批评的文化之路——20世纪末以来文学批评研究[D];暨南大学;2003年
7 李春燕;新时期30年陕西文学批评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8 阎嘉;多元文化与汉语文学批评新传统[D];四川大学;2002年
9 周敬山;从“艺术偏至”到“政治偏至”[D];复旦大学;2003年
10 雍青;寻找一种言说的方式[D];武汉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翟恒兴;当代文化背景下的文学批评[D];曲阜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静;传媒文学批评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王敏;怪异理论视角的文学批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杨显硕;巴人文学思想和文学批评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5 胡涛;20世纪90年代文学批评转型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张丽;论认识论与体验论相融合的文学批评理论体系[D];辽宁师范大学;2002年
7 刘春雷;试论审美经验在文学批评中的意义[D];厦门大学;2002年
8 周秋红;网络文学批评:现状及其走向[D];江西师范大学;2007年
9 杨晓燕;政治解冻与文学批评生命的获得[D];西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宋婷;网络文学批评特征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5430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4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