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层级变化
本文关键词:汉语的层级变化
更多相关文章: 语言层级 语言规划 标准语 地域普通话 大华语 方言
【摘要】:民族共同语和地域方言都是语言的使用变体,根据语言地位和使用范围,可将这些变体分为高低不等的层级,形成语言交际上的层级构造。汉语起码在春秋战国之时就形成了共同语和地域方言两大语言层级,不过古时的共同语不完善,地位虽高但语言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少。方言纷叠复杂,是社会的主要交际工具。清末以来的百余年,汉语层级构造发生了巨大变化。完善了民族标准语并使之具有很好的语言声望,且还发展出地域普通话和大华语,共同语层级由古代的一个尚不完善的层面发展到以标准语为核心的三个层面。方言明显出现层次减少的趋势,正在形成大方言、次方言、土语的三层构造,有些方言区甚至将形成大方言和土语的双层构造。面对汉语的现代层级构造及其发展趋势,语言规划也应做相应调整:由主要关注中国普通话调整到全方位地关注汉语问题,由主要关注中国内地的语言问题调整到关注全世界华人的语言问题,当然还应扩展到世界的语言问题。
【作者单位】: 北京语言大学;
【关键词】: 语言层级 语言规划 标准语 地域普通话 大华语 方言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新时期语言文字规范化问题研究(12&ZD173)”的资助
【分类号】:H102
【正文快照】: o.引言一般情况下,使用人口较多的语言都有民族共同语和多种地域方言,这些民族共同语和地域方言都可以看作语言的使用变体。根据语言地位和使用范围,可以把这些语言使用变体分为不同的或高或低的层次,形成语言交际上的层级构造。语言层级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产生各种变化。许多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如龙;论方言和普通话之间的过渡语[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2期
2 郭熙;论"华语"[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3 陈亚川;;“地方普通话”的性质特征及其他[J];世界汉语教学;199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洁;;从区域差异和互动看华语新词语的构词单位[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2 李丹;赖玮;;泰和地方普通话和普通话的比较[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06期
3 张光宇;尚晶;;南音“蓝青官话”读音叫字之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张建强;;中介语理论与PSC论略[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5 张建强;;汉语中介语研究述评[J];对外汉语研究;2006年00期
6 刘晓梅;;《全球华语词典》处理区域异同的成功与不足[J];辞书研究;2013年01期
7 王洁;;近二十年源于台湾华语的普通话词语状况考察[J];滁州学院学报;2013年03期
8 张芳;;乡音难改——地方普通话初探[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4期
9 王衍军;张秀华;;多语背景下印尼华语教师语言态度调查——以雅加达地区华语教师为例[J];东南亚研究;2013年06期
10 杜春花;;少数民族学生“地方普通话”语音特征分析[J];贵州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蕾;孟子厚;;长治普通话双音节词语的声调分析[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2 林建平;方姣婷;;游走于|捣窖杂肫胀▕q之晸:起始阶段语音习得的几个特征[A];第九届中国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3 张建强;;略论中介语理论与PSC[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林建平;方姣婷;;提升港人普通话水平刍议[A];第四届全国普通话培训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郭熙;;现代华人社会中称说“汉语”方式多样性的再考察[A];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七辑)[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颜同林;方言与中国现代新诗[D];四川大学;2007年
3 王汉卫;华语阅读测试论[D];暨南大学;2008年
4 祝晓宏;新加坡华语语法变异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5 王洁;区域变异与互动视角下的华语新词新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6 潘家福;新加坡华社的多语现象与语言接触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江燕;南昌话和普通话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8 傅灵;方言与普通话的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9 刘艳;期望价值、学习目地和学习行为:汉语作为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10 曹晓燕;方言和普通话的语音接触研究[D];苏州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杜春花;“地方普通话”语音特征研究[D];贵州民族大学;2014年
2 熊杨清;丰城(梅林)话语音研究及其归属再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杨军平;新加坡iMTL乐学善用互动平台分析评介[D];暨南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田惠刚;海外华语与现代汉语的异同[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4年04期
2 丁安仪,郭英剑,赵云龙;应该怎样称呼现代中国的官方语言?——从英汉对比看“汉语”、“普通话”、“国语”与“华语”等概念的使用[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3 郑敏;汉民族共同语的称谓[J];寻根;1998年05期
4 鲁健骥;中介语理论与外国人学习汉语的语音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3期
5 Jack C.Richards ,孙德坤;错误分析、中介语和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述评(续)[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0年02期
6 郭熙;域内外汉语协调问题刍议[J];语言文字应用;2002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庆生;国外语言规划理论流派和思想[J];世界民族;2005年04期
2 陈章太;;论语言规划的基本原则[J];语言科学;2005年02期
3 邢福义;关于语言规划[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4 马思周;;“语言规划”和“语文现代化”的三个含义[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郭龙生;;略论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构成要素[J];语言与翻译;2006年03期
6 王辉;;语言规划的资源观[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7 郭龙生;;略论中国当代语言规划的类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年06期
8 刘海涛;;语言规划的生态观——兼评《语言规划:从实践到理论》[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9 邬美丽;;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语言规划研究述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语言规划学家:徐大明[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普;;关于网络时代语言规划的思考[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李宇明;;中国语言规划的若干思考[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3 刘海涛;;语言管理、语言规划和世界语[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4 王培光;;社会语言环境与语言规划的六个方向——以香港的语言环境为例[A];中国社会语言学(2004年第1期)[C];2004年
5 刘进才;;语言共同体的形成与方言、土语的规训——共和国初期的语言规划与作家语言观念和创作实践的新变[A];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届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0年
6 张卫国;陈屹立;;经济学的语言与语言的经济学——语言经济学的一个综述[A];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鲁子问;;试论外语规划[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8 苏剑;;经济学视角下的小语种语言的存亡研究[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夏中华;;语言潜显理论价值初探[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10 连登岗;;捍卫祖国通用语言文字是语言规划工作的重要职责[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凌;语言、区域、历史、社会背景和心灵归宿[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 黄少安 苏剑 张卫国;语言经济学与中国的语言产业战略[N];光明日报;2012年
3 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战略研究中心 李海英;语文和外语教育需要科学的语言规划[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4 薄守生 西华师范大学文学院;语言经济学:非主流语言学与非主流经济学的牵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张卫国 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语言经济学研究所;经济学分析为语言规划研究注入新活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6 天津商业大学副教授 杨惠媛;语言与经济博弈[N];光明日报;2013年
7 杨敏 中国人民大学外语学院教授;以宽广视野看待语言规划[N];人民日报;2014年
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山东财经大学 王英杰;加拿大语言规划关注语言平等[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
9 记者宋晖 通讯员周荐;科学制定语言规划 充分开发语言资源[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10 孙曼均 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研究所;发展与规范:语言热点问题中的焦点[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亚凤;中港新三地的语言规划与新加坡本位小学语文课程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萨仁格日乐;有关中国蒙古语言规划问题[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 杨月波;零度偏离理论与网络语言规划[D];南昌大学;2007年
3 皮明城;印度语言规划对其民族建构的影响[D];江西师范大学;2012年
4 杨涛;语言管理视域下的南非语言规划研究[D];宁夏大学;2014年
5 王念;现代汉语言新生语言成份的规范化[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6 袁秋红;从语言规划视角解释中国网络语言[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7 王智红;语言规划和语言政策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3年
8 李倩;广州多方言家庭学龄前儿童语言规划情况调查[D];暨南大学;2012年
9 米如意;从网络时代新语言看语言发展[D];吉林艺术学院;2013年
10 郭齐梅;武汉方言的地理及社会分布[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5522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52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