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言即当下经验——论奥尔森的语言观

发布时间:2017-07-26 08:11

  本文关键词:语言即当下经验——论奥尔森的语言观


  更多相关文章: 奥尔森 语言观 当下经验 理论语境


【摘要】:中西方传统的语言观都认为,语言是表达主观意愿或反映客观世界的工具。随着西方哲学史的演进,语言在现代西方成为了本体的存在。当代西方的后现代主义哲学强调语言的"不确定性",但作为后现代诗人,美国当代投射派诗歌的领袖查尔斯·奥尔森似乎并不强调语言的不确定性,而只是坚持语言是当下经验。通过分析奥尔森的相关言论可以发现,他强调语言是当下经验,是试图修复思维和行动(或经验)之间以及符号与意义之间的裂痕。他通过恢复语言中的"呼吸"使之回归经验。奥尔森的语言观在诗学传统上和庞德、威廉斯的观点一脉相承,同时也和维特根斯坦、海德格尔、怀特海以及杜威的哲学思想有诸多相似之处,但他对语言的信任却明显有别于后现代主义者对语言的怀疑,这在后现代语境中可谓是独树一帜。
【作者单位】: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经济学院;
【关键词】奥尔森 语言观 当下经验 理论语境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尺度的意义:罗伯特·克里利诗歌准则研究”(GD10XWW04) 教育部哲学人文科学一般项目“奥尔森诗学与诗歌研究”(13YJA752009)
【分类号】:H0-06
【正文快照】: 在传统的语言观中,语言是意义的载体。中国古人所谓的“文以载道”,指的就是语言是“道”或意义的载体,相比“道”而言,语言位居其次,所以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庄子说“得意忘言”,孔子说“吾欲无言”。在西方,从古代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到近代的笛卡尔,思想家们都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以启;;关于诠释学理论中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3期

2 王浩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内生性动力机制的概念诠释[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3 张公善;海德格尔美学的历史地位及当代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3期

4 张志伟;说不尽的康德哲学——兼论哲学史研究的几个方法论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5期

5 张能为;;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与形而上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6 李凯;颜炳罡;;庄子诠释方法探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彭启福;伽达默尔的哲学诠释学与我国教育理念的转变[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8 彭启福;;理解与实践——对理论与实践关系的一种诠释学反思[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9 潘德荣;诠释学:从主客体间性到主体间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10 彭启福;西方诠释学诠释重心的转换及其合理走向[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迎春;;论鲁迅杂文中的理解诉求[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淑花;;伽达默尔的诠释学与古典著作解读的批判[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3 姚进忠;;诠释视野下的个案工作[A];福建省社会学2007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德敏;杜辉;;关于《物权法》中水资源权属制度合理性的评介[A];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问题研究——2008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韩志伟;;生产与技术:马克思实践哲学的嬗变[A];第五届马克思哲学论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研究会议论文集(下)[C];2005年

6 陈家旭;;英汉语隐喻认知对比的哲学基础[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赵玉增;;从主体视角看法律思维对法治建设的意义[A];第十四届全国法律逻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6年

8 张伟;;文艺理论研究中知识论前提反思与生存本体论建构[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9 耿波;;文化群落与都市文化群落的危机[A];“都市文化学科建设论坛暨都市文化原理编写”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陈新汉;;社会自我批判机制及其当代启示[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哲学·历史·人文学科卷)[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道宇;课程效能生成的原理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军政;中国古代词学批评方法论[D];南开大学;2010年

5 吴津;叙事方式对于人格发展的作用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高波;论现象学方法与概念对艺术审美本质研究的意义[D];山东大学;2010年

7 段鹏;开放的艺术及其教育[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8 曹和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人本取向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贵扬;刑事诉讼中被害人权利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宫瑜;交往理性与道德共识[D];吉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海霞;主体间性视域下高校德育主体间矛盾的消解[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苏红;论绘画中的“儿童画”情结[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3 符超翔;法律史中的“阐释”与“史料”[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肖艳;文学翻译中的误译问题[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孙继全;高中文言文教学中的现代人格教育[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陆燕;“前理解”指导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8 田蓁子;针尖上的蜂蜜[D];河北师范大学;2010年

9 徐静怡;林纾翻译研究的释义学新解[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10 王景龙;陶渊明的政治情结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曼华;;《我的文字语言观》译后记[J];汉字文化;2008年02期

2 巴一斯;;墨子语言观浅析[J];语文知识;2010年01期

3 孙喜艳;;超越与回归——论庄子的语言观[J];新闻爱好者;2010年07期

4 李学民;朱洪斌;;刍议布龙菲尔德对索绪尔语言理论的承与驳[J];语文学刊(外语教育与教学);2010年10期

5 王薇;;从现代语言学角度看荀子语言观[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6 田学军;转换生成语言学“普遍语法”的哲学渊源和语言观[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7 时晓丽;;语言是生命对道的体验——论庄子的语言观[J];民族艺术研究;2006年03期

8 袁俏玲;;论索绪尔语言观中的经济学思想[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9 刘凤峨;;中西方哲学视域中的语言观[J];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10 易立新;;中西语言观对比研究[J];外语学刊;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家新;;重建语言之宫——王希杰语言观新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2 吴鸿炜;;新的语言观和修辞观的展示——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通论》[A];跨世纪的中国修辞学[C];1999年

3 吴鸿炜;;新的语言观和修辞观的展示——评王希杰新著《修辞学通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4 侯友兰;;一部全新的修辞学著作——简评王希杰《修辞学新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5 张先亮;;语言性质的再认识——王希杰先生的语言观[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6 张秋娥;;一部别具特色的修辞学教材——评王希杰《修辞学导论》[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C];2004年

7 刘艳梅;;《语言观与方法论》课程笔记摘要[A];王希杰修辞思想研究续辑——暨王希杰修辞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冯智强;;语言哲学视阈下的翻译观溯源——从语言观问题谈起[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李锦琴;;洪堡特—辩证的语言观及其翻译观[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六辑)[C];2010年

10 黄琼英;;鲁迅语言观与翻译策略关系初探[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庆生;语言和谐思想刍议[N];语言文字周报;2006年

2 周庆生;构建和谐的社会语言环境[N];中国民族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芮东莉;2007年度语言文字工作会议在京召开[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4 山西临汾市电视台新闻主播 刘艳;关于语言文字立法引发的一些思考[N];山西科技报;2004年

5 赵强;言语魔方[N];中华读书报;2007年

6 柴葳;第十届全国推普周将全面启动[N];中国教育报;2007年

7 ;国家语委召开语言文字依法管理工作现场会[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7年

8 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 赵沁平;构建和谐语言生活 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节录)[N];语言文字周报;2007年

9 苏州市教育局副局长 市语委副主任 侯大康;开拓创新 搞好语言文字工作[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8年

10 周振鹤 葛红兵 郜元宝 陈光磊 胡守钧;汉语:突出外来语的重围[N];社会科学报;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美娟;乔姆斯基的语言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2 刘艳茹;语言的结构之思[D];吉林大学;2005年

3 蒋哲杰;魏晋六朝与晚期罗马的文化语言活动[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4 李敏;鲁迅的语言思想及其实践[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5 陶健敏;汉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法体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张治国;全球化背景下中美语言教育政策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7 马景秀;新闻话语意义生成的系统功能修辞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8 孙渝红;语言教育与国家战略[D];西南大学;2009年

9 彭宣维;语篇主题系统[D];北京大学;2001年

10 姚小烈;生成语法视角下的现代汉语“的”字结构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丽萍;伽达默尔语言观的多维度探索[D];黑龙江大学;2011年

2 苗春凤;在理性主义下语言观对比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3年

3 张广兰;论伽达默尔主体间性语言观[D];华侨大学;2011年

4 郑晶华;“言语”与“文字”[D];黑龙江大学;2011年

5 李宝研;语言·民族·精神[D];黑龙江大学;2009年

6 刘辉;索绪尔和后期维特根斯坦语言观批判[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左恺;《庄子》语言观的产生及其对语言的态度、批评与使用[D];安庆师范学院;2012年

8 崔柳;索绪尔与维特根斯坦的语言观评析[D];吉林大学;2011年

9 宋洪民;李贤的语言观[D];山东师范大学;2001年

10 房晓静;性别语言研究之不足与补足[D];西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57542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7542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ea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