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试论清代来华西方人的中国语言水平——从京师同文馆的建立说起

发布时间:2017-07-29 13:20

  本文关键词:试论清代来华西方人的中国语言水平——从京师同文馆的建立说起


  更多相关文章: 京师同文馆 清代中外条约 语言文字条款 西方人 中国语言水平


【摘要】:在晚清中外不平等条约中,以西方文字为条约文本法定文字的条款,向来被看作是清朝政府建立京师同文馆培养外语人才的动因,但这只是京师同文馆建立的表层原因。除了这类条款,晚清不平等条约中,还包括了有关中外往来公函用词的条款及有关中国语言学习的条款。这三类条款的提出均与清代来华西方人的满语、汉语等中国语言水平有着密切关系。可以这样认为,晚清时期,一批精通中国语言的西方人在谈判桌上,以其驾轻就熟的语言能力延续并扩大了西方列强在军事战场上的战果,使清朝政府在遭受军事上的巨大失败之后,再一次遭受了精神上的羞辱与折磨,这才是建立京师同文馆不可言说的深层原因。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
【关键词】京师同文馆 清代中外条约 语言文字条款 西方人 中国语言水平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清代来华西方人汉语教育史研究”(13BZS100)
【分类号】:H195;K249
【正文快照】: 京师同文馆初设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所以又称“同文三馆”,始建于1860年代初,是晚清学子学习英、法、俄等西方语言的场所;嗣后又设德文馆和东文馆(即日文馆)。冠以“京师”,是为有别于上海、广州等地的同名语言机构。建立之初,学生仅为家道中落的八旗子弟。因在旗之人不愿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司佳;从“通事”到“翻译官”——论近代中外语言接触史上的主、被动角色的转移[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晚清时期的茶税与徽州茶叶贸易[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2 杨木庆;何善刚;;近代安徽茶叶的生产与发展态势探析[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刘云艳;刘建华;;论19世纪西方“中国观”的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6期

4 李琼;;马嘎尔尼使团访华——18世纪末期中国与世界交往契机的丧失[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10期

5 梁俊艳;;全球视野下康乾盛世研究学术史回顾[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刘钧艳;;从通事与通词看中日两国接受西学途径之差异[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7 滕宏旭;赵峥;;马戛尔尼使团眼中的清代承德经济与社会史料价值分析[J];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8 何景春;;鸦片战争时期清政府怀柔外交思想初探[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9 胡燕;;咸同时期中法教案类型及原因辨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10 史晓雷;;图像证史:运河上已消失的“翻坝”技术[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素莉;;徐光启终生未学西语的原因探析[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2 罗苏文;;近代景德镇瓷业经营环境与瓷都的演变[A];中国近代(第十七辑)[C];2007年

3 袁婧;;船上的广州——源自19世纪上半叶的西方视阈[A];都市文化研究(第6辑)——网络社会与城市环境[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福美;清代沿海贸易与天津商业的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2 张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3 武春野;“北京官话”与书面语的近代转变[D];复旦大学;2011年

4 方家峰;中国近代高等工业教育研究(1840-1927)[D];河北大学;2011年

5 方欣欣;语言接触问题三段两合论[D];华中师范大学;2004年

6 赵殿红;清初耶稣会士在江南的传教活动[D];暨南大学;2006年

7 王巨新;清朝前期涉外法律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8 海军;现代设计的日常生活批判[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9 赵广军;西教知识的传播与晚清士流[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10 宋军令;明清时期美洲农作物在中国的传种及其影响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e,

本文编号:58939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8939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9f5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