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层结构简化与“按说”的词汇化
本文关键词:表层结构简化与“按说”的词汇化
更多相关文章: “按说” “按理说” 表层结构简化 词汇化 副词化
【摘要】:"按X说,VP"中的X最初是有定名词,后泛化为表常理常规性的"理"。"按理说"句分化为:"按理说,VP"和"按理说,VP,-VP",后者体现语义的逆转和言者的主观意图,其中的"按理说"形成固化习语,省缩"理"成为固化缩略形式"按说",进而发生词汇化和副词化,由短语词、语法词演变为词汇词、评注性副词。"按说"演变最主要的动因是语用因素,主要涉及到语言的经济性所诱发的成分序列本身的表层结构简化,还有韵律和双音化;演变的机制则主要有"按理说"的固化、习语化及实词性介词宾语的省缩。
【作者单位】: 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关键词】: “按说” “按理说” 表层结构简化 词汇化 副词化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汉语跨层结构的词汇化研究”(项目编号:10CYY030)资助 上海高校一流学科(B类)建设计划规划项目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零、引言关于汉语副词的演化及机制,张谊生(2000)、唐贤清(2004)、杨荣祥(2005)等均做过有益的探讨。但是,除了前贤所指出的一些现象与规律外,还有一些副词的形成与结构省缩密切相关,如“按说”类评注性副词的形成,主要包括:按说、照说、据说、据称、据云、据悉、据传、据闻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丹青;汉语中的框式介词[J];当代语言学;2002年04期
2 陈昌来;张长永;;“从来”的词汇化历程及其指称化机制[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3 沈家煊;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4期
4 张谊生;;论与汉语副词相关的虚化机制——兼论现代汉语副词的性质、分类与范围[J];中国语文;2000年01期
5 江蓝生;;同谓双小句的省缩与句法创新[J];中国语文;2007年06期
6 董秀芳;;“X说”的词汇化[J];语言科学;2003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2 高玲玲;;视觉动词SEE语义演变的认知语用阐释[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3 李艳;;移就中的生命度等级转移规律[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罗主宾;;现代汉语“以A为B”凝固结构语义的认知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高玲玲;张明;;语法化动因的再认识[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6 陈红燕;;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用”字介词框架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7 齐焕美;;近代汉语词缀问题刍议[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陈全静;;数词的紧邻连用与“一再”、“再三”的副词化[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9 贺学勤;;X-able形容词的主客观性及其语义分类[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10 张欢雨;;基于评价理论的朝核问题英语新闻报道的态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叶文曦;;语义对立和语义同一[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徐静;;换言连接成分类型及其语篇特点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鲁素霞;;现代汉语中的“要不_1”和“要不_2”[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易美珍;;“我想”的语法化和功能分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根;赵军;;中文褒贬义词语倾向性的分析[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钱小飞;陈小荷;;含“的”字偏正结构的最长名词短语的自动识别[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刘全升;姚天f ;黄高辉;刘军;宋鸿彦;;汉语意见型主观性文本类型体系的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9 张霄军;;主观性语义特征及其在机器翻译中的应用[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高松;赵怿怡;刘海涛;;汉语特殊结构的句法标注策略[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倩;现代汉语否定副词“不”“没(没有)”“别”的对比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韦宁杰;插入语的主观性探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张友学;句首介词“在”的隐现及其对外汉教学的启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丽萍;“不要太”结构的语法化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成凯;;Fillmore的格语法理论(上)[J];国外语言学;1986年01期
2 孙朝奋;《虚化论》评介[J];国外语言学;1994年04期
3 张伯江;认识观的语法表现[J];国外语言学;1997年02期
4 沈家煊;实词虚化的机制──《演化而来的语法》评介[J];当代语言学;1998年03期
5 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J];方言;1983年01期
6 谢留文;客家方言的一种反复问句[J];方言;1995年03期
7 罗福腾;山东方言里的反复问句[J];方言;1996年03期
8 姚振武;个别性指称与“所”字结构[J];古汉语研究;1998年03期
9 董秀芳;重新分析与“所”字功能的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8年03期
10 董秀芳;;词汇化与话语标记的形成[J];世界汉语教学;2007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福萍;;“舍得”的成词过程浅析[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6期
2 李艳;;“X奴”的词汇化和语法化[J];文学教育(下);2010年09期
3 池建海;;“知己”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9期
4 姚小鹏;;“最不”的词汇化及其表义功用[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5 王军;;“有(一)点儿”的词汇化与语法化[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年01期
6 付文萍;;“一直”的语法化与词汇化[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1年06期
7 胡孝斌;;语法化和词汇化的共同作用——谈VV的句法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8年04期
8 李文山;;论现代汉语中的三个“还有”——兼论共时材料中的语法化[J];汉语学习;2008年05期
9 杨青;;浅谈“因而”的成词过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08年11期
10 戴庆厦;;景颇语词汇化分析[J];民族语文;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秀芳;;句法构式与词汇化[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上卷)[C];2009年
2 周国辉;;实用虚化 虚用实化——语法化与词汇化的辩证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3 王世凯;;动宾式时量动词“为期”的生成[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4 王向征;曾红玲;刘思耘;;汉语不同结构惯用语的听觉词汇化研究[A];“改革开放与心理学”学术研讨会——湖北省暨武汉心理学会2008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应学凤;;“不大”词汇化试析?[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邵志洪;;英汉拟人法使用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8 刘芳;;“上去”的虚化进程及其成因[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9 张大鲲;孙乐;;ISCAS机器翻译和系统融合评测系统介绍[A];机器翻译研究进展——第四届全国机器翻译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龙从军;;藏语三音动词构词分析及自动识别方法[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董秀芳 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语法化研究:争议与发展并存[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2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3 肖晓晖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由合至离:语言的类推机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4 谢晓明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回眸2010汉语研究[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5 刘云 饶琪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重叠形式研究彰显问题意识[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春兰;英汉运动事件语义编码认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2 张成进;现代汉语双音介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3 王品;人称系统中词汇与语法的互补[D];复旦大学;2011年
4 李秋杨;汉英思考类动词语义的多角度考察[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田田;与代词“并入”相关的双音词的词汇化与语法化[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6 刘静;汉韩运动事件表达的认知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2年
7 李绍群;现代汉语“名_1+(的)+名_2”定中结构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亓文香;汉语典故词语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9 卡丽娜;乌汉语词汇对比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10 刘红妮;汉语非句法结构的词汇化[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韦皓;“据说”的词汇化问题和相关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范宁;“何X”的词汇化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3 田寅威;“以为”的词汇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贵兵;“V不C”结构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5 张明友;“V不得”的词汇化研究[D];汕头大学;2010年
6 张海霞;“继而”的词汇化[D];河南大学;2011年
7 李芬;双音结构“X以”的词汇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沈中平;时间词“X前/后”词汇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玉梅;汉语运动事件词汇化模式的类型学研究[D];信阳师范学院;2012年
10 李晗韫;“说不得”的词汇化及相关问题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5895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89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