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中英公益广告人际意义实现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30 10:13

  本文关键词: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中英公益广告人际意义实现的比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公益广告 人际意义 语气 情态 文化因素


【摘要】:人们不仅用语言来描述世界,而且通过语言,说话者和听话者之间的人际关系得以建立和维系。人们通过语言与他人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也影响他人的态度或行为。这种功能被称为人际意义。人际意义源自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韩礼德指出,语言包涵三种元功能: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这三种元功能可通过语言的语法系统来实现。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密切关系,人际意义的实现受不同文化的影响。本文旨在从系统功能语法视角下比较中英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的实现并解释其中的文化影响因素。不同于传统的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主要是用来传播和教育社会大众,而不是售卖产品或服务。公益广告的目标并不在于销量满贯,而在于改变公众的观念以及提高公众对一些社会问题的意识。对公益广告的研究长久以来被忽视。因此,本文从网站和杂志中选取了50篇公益广告文本,其中25篇选自中文公益广告,25篇选自英文公益广告。本文从语气、情态、人称、评价系统四个方面研究分析了中英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的实现。全文共分为四章。第一章为文献综述。第二章为本文研究提供了理论框架。第三章通过对语气、情态、人称以及评价系统的分析研究,比较了中英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实现的异同。第四章阐述了造成这种差异的文化因素。研究发现,中英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的实现既有相同之处,也有巨大差异。相同之处在于,中英公益广告中都使用了大量的陈述性语气,低中值情态动词,以及大量的判断和赏析。不同之处也十分显著。首先,英文公益广告偏向于使用祈使和疑问语气,中文公益广告偏向于使用感叹语气。其次,英文公益广告中低值情态动词运用较多,而中文公益广告中中值情态动词运用较多。最后,英文公益广告中人称代词的使用比中文公益广告更加频繁。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相对缓慢。本文希望通过研究和比较中英公益广告中人际意义实现的异同,丰富公益广告语篇的研究,使未来国内的公益广告发展有所受益。
【关键词】:公益广告 人际意义 语气 情态 文化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H314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4-5
  • Abstract5-7
  • 摘要7-10
  • Introduction10-12
  • Chapter One Literature Review12-20
  • 1.1 Previous Researches on Interpersonal Meaning12-15
  • 1.1.1 Previous Researches on Interpersonal Meaning at Home12-14
  • 1.1.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Interpersonal Meaning Abroad14-15
  • 1.2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15-20
  • 1.2.1 Characteristics and Classification of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15-17
  • 1.2.2 Previous Researches on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17-18
  • 1.2.3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nts and CommercialAdvertisements18-20
  • Chapter Two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 and Its Interpersonal Meaning20-32
  • 2.1 Halliday’s Systemic Functional Grammar20-22
  • 2.2 The No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22
  • 2.3 Main Aspects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22-32
  • 2.3.1 Mood23-25
  • 2.3.1.1 Speech Roles and Functions23-24
  • 2.3.1.2 Types of Mood Structure24-25
  • 2.3.2 Modality25-28
  • 2.3.2.1 Types of Modality25-26
  • 2.3.2.2 Three Variables of Modality26-28
  • 2.3.3 Person System28
  • 2.3.4 Evaluation28-32
  • 2.3.4.1 Definition of Evaluation29-30
  • 2.3.4.2 Functions of Evaluation30-32
  • Chapter Three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Advertisement32-48
  • 3.1 Mood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32-37
  • 3.1.1 Speech Roles in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33
  • 3.1.2 Information Giving33-35
  • 3.1.2.1 Declaratives33-34
  • 3.1.2.2 Exclamatives34
  • 3.1.2.3 Interrogatives34-35
  • 3.1.3 Action Demanding35-37
  • 3.1.3.1 Declarative35-36
  • 3.1.3.2 Imperative36-37
  • 3.1.4 Summary37
  • 3.2 Modality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37-41
  • 3.2.1 Low Value Modal Operators38-39
  • 3.2.2 Medium Value Modal Operators39-40
  • 3.2.3 High Value Modal Operators40-41
  • 3.2.4 Summary41
  • 3.3 Personal System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41-45
  • 3.3.1 The First PersonalPronouns42-43
  • 3.3.2 The Second PersonalPronouns43-44
  • 3.3.3 The Third PersonalPronouns44-45
  • 3.3.4 Summary45
  • 3.4 Evaluation in Chinese 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45-48
  • 3.4.1 Affect Analysis45-46
  • 3.4.2 Judgment Analysis46-47
  • 3.4.3 Appreciation Analysis47
  • 3.4.4 Summary47-48
  • Chapter Four Cultural Factors Affecting the Realization of Interpersonal Meaning in Chineseand English Public Service Advertisements48-56
  • 4.1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Culture48-49
  • 4.2 Cultural Factors Leading to the Differences49-56
  • 4.2.1 Geographical Features50-51
  • 4.2.2 Different Philosophies51-52
  • 4.2.3 Collectivism and Individualism52-54
  • 4.2.4 Different Life Styles54-56
  • Conclusion56-60
  • Bibliography60-6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裘燕萍;;语篇目的与人际意义的体现[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2 蔡爱春;;语篇人际意义的模糊性初探[J];邢台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夏秀芳;;英汉人际意义的表达及翻译策略[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1期

4 周惠;耿维峰;;评价理论框架及其体现的人际意义探析[J];长城;2010年02期

5 郑元会,苗兴伟;语篇的人际意义与译入语的容纳空间[J];山东外语教学;2004年05期

6 刘英;英国银行宣传手册的人际意义分析[J];外语学刊;2004年01期

7 郑元会;话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评《红楼梦》中王熙凤一段会话的英译[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8 杨才英;;论英语语篇中的人际意义衔接[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9 王承君;;英译神州行储值卡的人际意义[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7年01期

10 姚艳梅;;试探自传话语中的人际意义[J];中国成人教育;2007年2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林雯萍;;美国总统就职演讲的人际意义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3年年会暨海峡两岸翻译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石春煦;;学科教学大纲的人际意义研究[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孟盈珂;;科普语篇的人际意义:积极介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4 李佳;;奥巴马和罗姆尼总统候选人提名演讲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2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茜;基于系统功能语法语气系统的汉语医患会话人际意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郑元会;翻译中人际意义的跨文化建构[D];山东大学;2006年

3 李诗芳;法庭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4 刘颖;从评价体系看商业评论中态度意义的实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5 杨才英;新闻访谈中的人际连贯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张俊;包装名词在语篇中的态度意义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水晶;医患会话中汉语情态附加语的人际意义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丁宁;英文社论中投射动词的介入资源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3 吴云;中文家电广告的人际意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4 袁颖;中美情景喜剧幽默话语中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D];山东大学;2015年

5 麻梦然;系统功能视角下的国外大学介绍的人际意义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6 林雯萍;英语学术论文讨论部分的人际意义分析[D];厦门大学;2015年

7 王琳;英汉商务道歉文本的人际意义对比分析[D];浙江师范大学;2015年

8 吴亚娟;中英文财经新闻报道中人际意义实现的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9 黎靖怡;中美药品广告的人际意义对比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5年

10 徐丹;《英语》“Speak Up”版块人际意义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5936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5936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399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