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包含语素“白”的词及其词感习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13:17

  本文关键词:包含语素“白”的词及其词感习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语素“白” 词感 偏误分析 应对策略


【摘要】:汉语文本格式中只有字距没有词距,这使得汉语词界确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始终是一个难点。汉语社团成员可以凭借自身的语感对汉语文本材料进行切词、断句和理解,对于非汉语社团成员的留学生来说,有效的汉语词感是他们顺利阅读汉语文本的关键。本文首先对语素“白”的构词能力和成词能力进行系统描述和分析,构词能力主要对语素“白”的各个义项的构词方式和数量进行了描写;成词能力描述了成词语素所属词类的语法性质和功能。然后通过实验调查考察留学生对包含语素“白”的词词感的习得情况。从留学生习得包含语素“白”的词的词感偏误类型和原因来看:偏误类型主要有合并式切分和分裂式切分,偏误出现的原因有语言文本方面的原因,主要包括:字、词概念混淆,熟词优先性干扰,语音连带性干扰,词汇量缺乏,语境意识缺乏等5个方面;非语言文本方面的因素有视幅广度限制、自我监控意识缺乏等2个方面。从留学生习得包含语素“白”的词的词感现状来看:(1)我们可以看到留学生对包含语素“白”的词的词感习得情况在初级和中高级阶段存在差异,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更强,汉语词感比初级留学生要好;(2)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的留学生在对包含语素“白”的词词感习得方面没有表现出优势。另外,针对实验结果,我们尝试性地从语言知识、阅读技巧、语用和文化以及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等4个方面给出了几点提高留学生词感的相关策略和建议。
【关键词】:语素“白” 词感 偏误分析 应对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3
  • 1.1 研究背景8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8-9
  •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9-10
  • 1.3.1 研究内容9-10
  • 1.3.2 研究方法10
  • 1.4 相关文献及其利用综述10-13
  • 1.4.1 语素“白”的 本体研究10-11
  • 1.4.2 汉语文本书写和阅读单位11
  • 1.4.3 汉语词的界定11-12
  • 1.4.4 汉语词界切分相关研究12-13
  • 2 语素“白”的 构词能力和成词能力13-27
  • 2.1 语素“白”的 构词能力13-23
  • 2.1.1 各个义项包含语素“白”的 词的构词数量和构词方式14-18
  • 2.1.2 包含语素“白”的 词的语素共义和语素变义关系类型18-23
  • 2.1.3 小结23
  • 2.2 语素“白”的 成词能力23-27
  • 2.2.1 做定语24-25
  • 2.2.2 做谓语25
  • 2.2.3 做补语25-26
  • 2.2.4 做主语26
  • 2.2.5 做宾语26
  • 2.2.6 做状语26-27
  • 3 留学生习得包含语素“白”的 词的词感调查27-38
  • 3.1 留学生习得包含语素“白”的 词情况27-29
  • 3.2 实验设计29-34
  • 3.2.1 实验相关概念的界定29-30
  • 3.2.2 实验对象30
  • 3.2.3 实验材料30
  • 3.2.4 实验方法30-31
  • 3.2.5 实验结果31-34
  • 3.3 实验结果分析34-36
  • 3.3.1 从语法词和非语法词角度进行切分来看34-35
  • 3.3.2 从切分结果是否影响语义理解来看35-36
  • 3.3.3 从切分结果是否符合具体上下文语境来看36
  • 3.4 留学生习得包含语素“白”的 词的词感现状36-38
  • 3.4.1 汉字圈和非汉字圈留学生词感对比36-37
  • 3.4.2 初级和中高级留学生词感对比37
  • 3.4.3 小结37-38
  • 4 留学生习得包含语素“白”的 词的词感偏误分析38-44
  • 4.1 词感偏误类型38-41
  • 4.1.1 合并式切分39-40
  • 4.1.2 分裂式切分40-41
  • 4.2 词感偏误原因41-44
  • 4.2.1 语言文本方面的因素41-43
  • 4.2.2 非语言文本方面的因素43-44
  • 5 提高留学生词感的对策44-49
  • 5.1 语言知识方面的策略44-45
  • 5.1.1 加强汉语语言基础知识积累44
  • 5.1.2 加强学生汉语词意识44-45
  • 5.1.3 扩充词汇量45
  • 5.2 阅读技巧方面的策略45-46
  • 5.2.1 借助上下文语境联系45-46
  • 5.2.2 借助节奏、韵律46
  • 5.2.3 扩大视幅广度46
  • 5.2.4 加强自我监控意识46
  • 5.3 语用和文化方面的策略46-47
  • 5.3.1 适当加强惯用语教学46-47
  • 5.3.2 适当加强汉语文化知识教学47
  • 5.4 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方面的建议47-49
  • 5.4.1 提高中高级词汇的复现率47
  • 5.4.2 对外汉语教材全面采用词式书写47-49
  • 6 结论49-51
  • 6.1 论文总体结论49
  • 6.2 论文创新和不足49-51
  • 【附录1】 调查问卷51-52
  • 【附录2】 调查研究日志52-56
  • 参考文献56-58
  • 致谢5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爱阳;汉韩双语素复合词的差异[J];汉语学习;2000年06期

2 朱光华;关于外来语素[J];昭乌达蒙族师专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2期

3 刘文莉;反义语素的类型[J];龙岩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4 林春泽;语素分析与构词分析[J];外语学刊;2005年03期

5 凌云;;浅谈语素[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6 姜自霞;;语素项的构词力概况及制约因素分析[J];语文研究;2007年02期

7 郑厚尧;;词头的意义与复合词语素的意义[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8 万红梅;;身体语素和方位语素构成的汉日同形词比较[J];日语知识;2011年11期

9 曹起;;新时期汉语新语素考察与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2012年04期

10 李德鹏;;论汉语的语素就是词[J];汉语学报;201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荐;;从词长看词典语汇单位的确定[A];中国辞书学文集[C];199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陪笑脸”还是“赔笑脸”[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郑敏惠;古代书画审美语素“气”的多维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2 袁善来;比工仡佬语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鞠琪嘉;语素教学法在对外汉语高级阶段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2 郭洋;基于语素教学法的对外汉语高级阶段成语教学研究[D];渤海大学;2015年

3 高一雅;开远城区汉语方言词汇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4 于清玉;“青”及语素“青”参构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阐释[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5 刘蕾;汉英状中式偏正复合词对比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年

6 李改亭;类型学视角下的汉语中缀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

7 韩小倩;现代汉语音译类外来单音新语素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8 郝海霞;包含语素“老”的词和留学生习得中的词感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9 杨祁梅;包含语素“白”的词及其词感习得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甘利娜;反义语素合成词之教学探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04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04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2f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