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喻与艺术情感:以文学为例
本文关键词:隐喻与艺术情感:以文学为例
【摘要】:情感问题是艺术的基本问题之一,隐喻则是实现艺术情感的基本方式与手段。艺术情感很多时候以隐喻的方式潜藏于艺术的隐喻表达中,隐喻既是艺术情感消退的表现,同时对艺术中隐喻的理解又意味着对消退的情感的复苏,在情感的复苏过程中,隐喻起着控制性的作用。因此,艺术作品对情感的表达离不开对隐喻的把握与理解。
【作者单位】: 九江学院艺术学院;
【关键词】: 隐喻 艺术情感 文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诗学隐喻理论及其文学实践”(11CZW001)的研究成果
【分类号】:H05;I04
【正文快照】: 在抒情艺术中,人们要表现的是内心深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这些情感属于人们独特的内心感触,很难通过某一符号进行直接表达。“为了更准确地表现人们的情感,在许多民族的语言与舞蹈、音乐与绘画中,都发展出了大量的隐喻”。[1](p321)“对于抒情艺术而言,只有借助于一些相对固定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君秋;;盖格尔现象学美学的审美价值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2 张健;30年代中国现代讽刺喜剧论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3 张玉能;席勒论戏剧的人类学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6期
4 周保欣;当代审美思潮中的神秘叙事[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5 张玉能;;盖格尔的现象学艺术意味论——文学艺术的价值关系[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李伟民;;后经典叙事中的黄梅戏:莎士比亚喜剧《无事生非》[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7 顾雪梅;;中国传统戏剧艺术的价值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7期
8 王金龙;生活经验转化为审美经验的心理功能分析[J];安康师专学报;2004年01期
9 童庆炳;钟嵘诗论读解[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1期
10 徐宁;;现代版画综合性语言的拓展与延伸[J];保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傅谨;;东方艺术的身份确认——从梅兰芳访美切入[A];北京论坛(2005)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全球化视野中亚洲的机遇与发展:“大众文化在亚洲:全球化、区域化和本土化”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C];2005年
2 孙怡村;;浅析汉画像石的艺术价值[A];大汉雄风——中国汉画学会第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万明;;万历君臣:《明实录》所见情感世界的个案分析[A];明史研究(第10辑)[C];2007年
4 索松华;;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的科学——兼论“生活美学”的合法性建构[A];美学、文艺学基本理论建设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朱文相;池浚;;京剧艺术的“三突出”[A];京剧的历史、现状与未来暨京剧学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克勤;英伽登文学本体论思想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杨红光;约翰·科里利亚诺创作技法特征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1年
4 林成堂;教师的感情表演规则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张默瀚;新时期三十年中国戏剧理论流变论[D];上海戏剧学院;2010年
6 李利;海南毛感高地黎族的情感研究[D];上海大学;2011年
7 李华;汉魏六朝宴饮文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杨拓;电子媒介文学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9 李鸽;当代西方先锋主义建筑形态的审美表达[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10 王煦;陆象山心学美学智慧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生伟;竞技篮球运动表演艺术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海荣;中职数学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策略[D];苏州大学;2010年
3 严加平;针织童装造型“语言”的研究及应用[D];江南大学;2010年
4 胡伟;情感教育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方法与应用[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成盼盼;论虚拟社会中人的情感归属[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6 史修竹;五味调和的审美功能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7 严光壁;信息化背景下的情感教学设计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8 张琴;窦桂梅语文教育观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刘玉寒;现代家具设计趣味性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9年
10 李昕昕;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培养探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姬长华;;后现代主义社会的吸血鬼隐喻[J];飞天;2011年12期
2 邹莹;;隐喻性的强弱对诗歌陌生化的影响[J];剧影月报;2009年03期
3 李春青;;艺术情感形式化之一途[J];文学评论;1988年05期
4 裴芙蓉;;横组合性的隐喻和纵聚合性的转喻[J];考试周刊;2007年42期
5 陈文;中国古代妇女诗词艺术情感初探[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6 王宇;艺术情感的私人性与共通性[J];闽江职业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7 李颖春;论《聊斋志异》美学风格的感伤意味[J];肇庆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8 唐健君;消费时代艺术情感的文化逻辑[J];美术观察;2005年03期
9 马丽蓉;;茅盾小说艺术情感探源[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1年04期
10 刘玉民;绘画艺术风格生成本源探微[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裳裳;;论文学的日常性品格[A];“新中国文学理论五十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2 唐建清;;冷战后时期的文学与“文明的冲突”[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3 向成国;;文学的当下困境[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周晓风;;新时期文学的未完成性[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明堂;;瞿秋白的文学视角与文艺观[A];瞿秋白研究论丛——纪念瞿秋白同志英勇就义65周年专集[C];2000年
6 吕力平;;文学与美术创作思维共同性的探讨——关于文学是想像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的辨析[A];高等党校艺术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C];2002年
7 王铁仙;;在政治与文学之间——左联时期的瞿秋白[A];纪念瞿秋白同志诞辰105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吕斌;;“大眼”苍蝇所看到的——试析新感觉派文学的奠基之作《苍蝇》[A];终结与起点——新世纪外国文学研究[C];2002年
9 陈锡良;;徐霞客岂容诽谤——评狭邪诲淫的伪文学《口干舌燥》[A];徐霞客与中国旅游文化学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2003年
10 姚乃文;;在燃烧的土地上崛起的文学[A];三晋文化研究论丛(第二辑)——山西抗战文化研讨专集[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江雪;文学评奖,期待更完善[N];江西日报;2005年
2 谭必文 付丹;听作家们侃文学[N];团结报;2004年
3 文新;文学要有良知才能赢得读者[N];文艺报;2006年
4 蔡葩;文学泛化时代的创作与出版[N];海南日报;2004年
5 申霞艳;2004,期刊上的文学中国[N];南方日报;2004年
6 ;专家首次规模聚焦探讨“80后”现象[N];中国图书商报;2004年
7 本报记者 徐春萍;文学要有利于天道人心[N];文学报;2005年
8 邢建昌;文学的道德诉求[N];文艺报;2004年
9 李昌珂;永远不能忘记的记忆[N];文艺报;2005年
10 马勇华;在经典中放飞心灵[N];中华读书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大伟;“左联”文学的组织与传播(1930-1936)[D];复旦大学;2005年
2 潘殊闲;叶梦得研究[D];四川大学;2005年
3 裴登峰;战国七十年文学编年[D];西北师范大学;2000年
4 周春玲;九十年代文学与当代生活[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5 李强;庆历士风与文学[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6 袁盛勇;宿命的召唤[D];复旦大学;2004年
7 马汉钦;中国形神理论发展演变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8 徐坤;文学中的“疯狂”女性:二十世纪中国女性写作的演进[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9 田耕宇;元和到元(礻右)文学的创新与建构[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10 解文超;先秦兵书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金山;萨特的“文学介入说”探析[D];内蒙古师范大学;2004年
2 周t,
本文编号:6047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047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