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死”和“死”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文化阐释

发布时间:2017-08-02 14:25

  本文关键词:“死”和“死”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及修辞文化阐释


  更多相关文章: 语义 意象 委婉语 文化


【摘要】:本文从《汉语大词典》中归纳提取出“死”的18个义项,并探究“死”及其参构语词的语义特征和各义项间的引申关系。通过对《全宋词》中常用“死亡”意象的修辞特征进行分析,发现借助意象抒写“死亡”使文章的情感更显浓郁深沉。最后通过“死亡”委婉语,对比分析中日两国在“死亡”文化上的异同点。
【关键词】: 语义 意象 委婉语 文化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5
【目录】:
  • 中文摘要2-3
  • Abstract3-4
  • 中文文摘4-8
  • 绪论8-16
  • 第一节 现有研究成果概述8-14
  • 第二节 本文的选题意义及写作思路14-16
  • 第—章 “死”的语义系统和“死”参构语词的语义分析(上)16-24
  • 第一节 “死”的辞书释义16-18
  • 第二节 死_1及其参构语词18-20
  • 第三节 死_2及其参构语词20
  • 第四节 死_3及其参构语词20-21
  • 第五节 死_4及其参构语词21
  • 第六节 死_5、死_6及其参构语词21-22
  • 第七节 死_7、死_8、死_9、死_(10)及其参构语词22-23
  • 第八节 死_(11)及其参构语词23-24
  • 第二章“死”的语义系统和“死”参构词语的语义分析(下)24-28
  • 第一节 死_(12)及其参构语词24
  • 第二节 死_(13)及其参构语词24-25
  • 第三节 死_(14)、死_(15)及其参构语词25
  • 第四节 死_(16)及其参构语词25-26
  • 第五节 死_(17)及其参构语词26
  • 第六节 死_(18)及其参构语词26-27
  • 第七节 小结27-28
  • 第三章 《全宋词》中的“死亡”意象28-46
  • 第一节 “死亡”意象之一——坟墓28-31
  • 第二节 “死亡”意象之二——鬼魂31-33
  • 第三节 “死亡”意象之三——乌鸦33-36
  • 第四节 “死亡”意象之四——墓地松柏36-39
  • 第五节 “死亡”意象之五——黄昏39-41
  • 第六节 其他意象41-44
  • 第七节 小结44-46
  • 第四章 汉日语关于“死”的修辞表达及文化阐释46-60
  • 第一节 汉语“死亡”委婉语的分类46-49
  • 第二节 汉语“死亡”委婉语的文化意蕴49-53
  • 第三节 汉日“死亡”委婉语的文化异同53-58
  • 第四节 小结58-60
  • 结语:本文主要观点和不足之处60-62
  • 参考文献62-66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66-68
  • 致谢68-70
  • 个人简历70-7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吴长安;口语句式“W死了”的语义、语法特点[J];东北师大学报;1997年01期

2 侯兰笙,叶建军;释“死了还不死”[J];甘肃高师学报;2002年06期

3 张玉璞;宋代悼亡词简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03期

4 陈瑶;;须一瓜小说中的死亡叙事[J];名作欣赏;2012年21期

5 包丽虹;汉语死亡委婉语之文化成因探[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S1期

6 邱双成;崔华华;;论伊斯兰哲学生死观对回族传统丧葬文化的影响[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年09期

7 郭荣君;;庄子的生死智慧及其现代价值[J];学术交流;2012年04期

8 刘辑逸;;试论基督徒的生死观[J];中国天主教;2005年06期

9 翟志宏;;向死而在的形上溯源——读段德智《西方死亡哲学》[J];中国图书评论;2007年01期



本文编号:6097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097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82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