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汉语方言现象与华人文化风情

发布时间:2017-08-02 14:13

  本文关键词:汉语方言现象与华人文化风情


  更多相关文章: 汉语方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华人文化 讲实据 求实证


【摘要】:千姿百态的汉语方言现象,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华人文化风情。本文根据语言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的不同情况,分三大部分,阐述相关问题,提出笔者见解。比如:我国南部已然形成"粳字南音文化圈","粳"的注音应兼顾"整体汉语",并关注"全球华语"。又如:文艺作品中的方言现象有"明知而用"和"顺手写就"两种情况,《红楼梦》研究若能从语言运用的角度作深度切入,弄清种种事实的来龙去脉,"红学"成果必定更为丰满。再如:某种方言句法格式可以向通语转化,应描述其不可替代的语用价值,同时指明其特定的社会背景。文章末尾为"两点感悟":其一,汉语方言是个巨大宝库,联系华人文化风情研究方言现象,有利于多种学科的发展。其二,研究方言问题,特别需要弘扬以"崇实"为核心思想的朴学精神,现阶段非常有必要强调这种治学风气。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
【关键词】汉语方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华人文化 讲实据 求实证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华语语法研究”(11&ZD128)
【分类号】:H17
【正文快照】: 语言有三要素:语音,词汇,语法。普通话如此,方言也如此。跟普通话相比较,人们对方言现象的感知,可以分为两个层面。其一,易感层面。语音和词汇,属于这一层面。其二,隐约层面。语法,属于这一层面。不管属于哪一层面,汉语方言现象都与华人文化风情息息相关。一、语音第一,在方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邢福义;从海南黄流话的“一、二、三”看现代汉语数词系统[J];方言;1995年03期

2 邢福义;;“有没有 VP”疑问句式[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0年01期

3 邢福义;南味“好”字句[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1期

4 邢福义;谢晓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理论与事实的互动[J];汉语学报;2013年03期

5 张振兴!100732;方言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9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海燕;;试论“有+VP”句式[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年11期

2 张德新;;安康方言的南北融合现象——汉语语音演变的方言证据[J];安康师专学报;2006年06期

3 张德新;;陕西汉阴蒲溪方言音系研究[J];安康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 刘哲;;反义复合词“死活”的语法化[J];安康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5 陈慧娟;;河南安阳方言中的语气词“不咋”[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陈波;;当代语境下色彩词语的文化解读[J];长城;2011年08期

7 王娟;;试析“隘”、“狭”、“窄”的历时演变[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8 丁加勇;汉语方言句末“着”的类型学考察[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叶小红;;浅谈文言文中的虚数与概数[J];时代教育;2012年14期

10 邢永革;;从《永乐大典戏文三种》看宋元时期南北方言的交融与渗透[J];船山学刊;2009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敏莉;;新邵湘语的语气助词“去哩”[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2 王娟;疑问语气范畴与汉语疑问句的生成机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向二兰;汉英助动词句法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4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冀芳;济宁方言义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栗学英;中古汉语副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7 周洪学;湖南安仁方言语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谢晓明;相关动词带宾语的多角度考察[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9 张巍;中古汉语同素逆序词演变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10 彭建国;湘语音韵历史层次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仝欣;中古阳声韵字在现代汉语方言中的演变初探[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洪花;韩国留学生“有”字句偏误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周美庄;《全宋文》江浙文人用楙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4 许亚冷;泉州方言程度副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彭菲菲;粤语词汇与粤方言区对外汉语教学[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6 吕昭君;山西交城方言代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东芳;类型学视野下的正反问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忻;状位“好”+VP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9 王作佳;现代汉语协同副词的选择性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朱娟;湖南双峰方言否定副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项梦冰;连城(新泉)话的反复问句[J];方言;1990年02期

2 邢福义;;语言学科发展三互补[J];汉语学报;2005年02期

3 邢福义;;我的治学经历与心迹[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王力;中国文法学初探[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36年01期

5 邢福义;;治学之道 学风先导[J];世界汉语教学;1993年04期

6 马庆株;我的导师朱德熙先生[J];语文建设;1994年02期

7 鲁国尧;重温朱德熙先生的教导——为纪念朱德熙先生逝世十周年而作[J];语文研究;2002年04期

8 ;吕叔湘先生生平[J];中国语文;1998年03期

9 吕必松,朱一之,王力,吕叔湘,周有光,李荣,俞敏,葛信益,林焘,张寿康,胡明扬,张志公,陈章太,伍铁平;《语言教学与研究》创刊五周年座谈会发言(摘要)[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年03期

10 邢福义;现代汉语数量词系统中的“半”和“双”[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3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亓海峰;;轻声性质的跨方言研究[J];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周楚庠;威宁汉语方言调查报告(续一)[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0年01期

3 崔荣昌;;四川省西南官话以外的汉语方言[J];方言;1986年03期

4 伍金辉;邓先军;;长江以南汉语方言持续体标记“到”的语法化[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5 李树俨;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汉语方言研究[J];方言;1999年01期

6 金有景,金欣欣;20世纪汉语方言研究述评[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7 张启焕;略论汴洛语音的历史地位[J];古汉语研究;1991年01期

8 萧黎明;;铜仁地区汉语方言内部差异及成因[J];铜仁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9 曹志耘;;汉语方言的地理分布类型[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年05期

10 陈萍;青海乐都方言刍议[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5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肖霞;;频谱平衡在语音中作用的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朱春跃;;北京话的语音脱落[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3 王莉;崔效义;李敬阳;冯祖yN;;方言性伪装语音的声学特征研究[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4 项梦冰;;汉语方言及其调查研究[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5 钱奠香;;汉语方言常用词“拉”“拿”的共时分布特点和语源分析[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6 李丽;;内蒙古西部汉语方言饮食词语之命名理据研究[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7 游汝杰;;汉语方言竞争力比较(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多元文明冲突与融合中语言的认同与流变”外国语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7年

8 覃凤余;余瑾;王莉宁;;方言~普通话中介语的词汇语法问题[A];第二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刘向政;;从“to own goal”到“乌龙球”,试析汉语文化的“圆融”特质[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10 胡士云;;说“爷”和“爹”[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泽润;“做”和“作”是多余的文字区分[N];语言文字周报;2005年

2 ;《双语学习语音读本》首发[N];新疆日报(汉);2009年

3 戴勇 记者 王春;人类语音高低由后天习得[N];科技日报;2009年

4 毛海涛;尽快制定保护汉语方言政策[N];人民政协报;2004年

5 周耀文 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汉语方言统一路径:从“书同文,文不同音”到“文同音,,语同音”[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甄达真;鄂尔多斯汉语方言的收集整理者:栗治国[N];鄂尔多斯日报;2008年

7 邹启宇;语言是无须“保卫”的[N];南方周末;2010年

8 陈荣岚;汉语方言与中国古代文学作品[N];文艺报;2004年

9 雷抒雁;语音的活化石[N];各界导报;2010年

10 《语言文字报》原主编 杜永道;“先生”可以自称吗?[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叶林;湘南瑶语和汉语方言的接触与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3年

2 孙毕;章太炎《新方言》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3 芦兰花;湟水流域汉语方言语音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4 叶晓锋;汉语方言语音的类型学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汪如东;汉语方言的语音差异对修辞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3年

6 罗自群;现代汉语方言持续标记的比较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7 邓享璋;闽北、闽中方言语音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8 刘新中;海南闽语的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9 陈曼君;惠安方言动词谓语句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10 秀花;卡尔梅克语与蒙古语比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玉萍;浅析建水汉语方言语音对学习普通话语音的影响及对策[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2 黄磊;邵东湘语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3 王泽芳;湖南临武(大冲)土话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4 赵yN缺;桂南平话语音历史层次研究[D];广西大学;2004年

5 林琼;临澧方言语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董青;威海方言初探[D];苏州大学;2008年

7 余璐;《说文解字》楚方言词研究[D];安徽大学;2007年

8 刘孝利;自贡方言词语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9 穆罕默德;汉语与阿拉伯语语音对比[D];天津师范大学;2009年

10 何彦杰;武安人普通话学习过程中语音进阶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0966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0966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ea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