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涉疆新闻报道中态度资源的对比分析
发布时间:2017-08-08 16:38
本文关键词:《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涉疆新闻报道中态度资源的对比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态度资源 对比分析 《中国日报》 《时代》周刊 涉疆新闻报道
【摘要】:新闻语篇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形式,它不仅是各种权力和意识形态相互作用的产物,而且能够反映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政策。因此,它是话语分析者长期关注和研究的对象。Martin及他的同事所倡导的积极话语分析,是话语分析的一个新的视角,旨在创建一种积极的话语分析方法。本研究采用Fairclough的“三维模式”为理论框架及Martin的评价理论为分析工具,对《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中新疆对应新闻报道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本研究的语料包括2008年至2013年间《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中以新疆系列暴力恐怖事件为背景的二十组对应新闻报道,涵盖历史、经济、安全、社会氛围、新闻报道等主题。基于定性分析、定量分析及对比分析,本研究对语料中的态度资源进行了详尽地分析,旨在识别和分析两份报纸中态度资源的分布特点和语言实现形式及探讨潜藏在新闻语篇中不同的意识形态。本文的研究结论如下:(1)态度资源的分布特点是:在《中国日报》和《时代》周刊中,判断资源均最多,情感和鉴赏资源均占很小一部分。不同之处是,《中国日报》中判断资源多于《时代》周刊,而《时代》周刊中的情感资源多于《中国日报》。(2)本研究证实了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及介词短语都是表达态度的语言手段。本研究中两份报纸的主要语言实现形式是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动词短语。不同之处是,《中国日报》中名词和动词短语多于《时代》周刊,而《时代》周刊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多于《中国日报》(3)两份报纸的态度资源中消极态度均占了绝大部分,积极态度均占很少一部分,但《中国日报》中的积极态度多于《时代》周刊。《中国日报》中对“袭击”、“恐怖主义/恐怖分子”、“袭击者”、“分裂分子”及“公众”的消极评价较多,对“中国政府”、“新疆”、“警察”的积极评价较多;《时代》周刊中对这些评价对象都是消极评价居多。(4)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的差异而形成的意识形态是导致不同的报道态度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将Fairclough的“三维模式”和评价理论相结合对新疆新闻中的态度资源进行对比分析是可行的,不仅扩大了积极话语分析的研究范围,而且为现行的积极话语分析作了一个有益的补充。此外,本文有助于读者把握态度资源在建构文章时所起到的作用,以更好地理解和发掘语言表达背后隐藏的意识形态。
【关键词】:态度资源 对比分析 《中国日报》 《时代》周刊 涉疆新闻报道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3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志栋;;基于评价理论的英语教师课堂话语分析[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8年03期
,本文编号:64096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40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