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从顺应角度分析流行语强势模因形成机制

发布时间:2017-08-10 00:11

  本文关键词:从顺应角度分析流行语强势模因形成机制


  更多相关文章: 流行语 强势模因 模因论 顺应论 形成机制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新兴的语言表达方式层出不穷。越来越多人开始使用流行语,而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因此,流行语开始引起一些语言学家的注意。然而目前对其研究大多停留在网络流行语的收集、类别区分、特点分析等方面,但实际上许多网络流行语在现实生活中也得到广泛的运用;其次,尽管有一些学者从顺应论角度分析过流行语,但大多数的研究都停留在语境顺应层面,并未涉及到其他层面。模因论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新理论。模因论是语用学领域中一个新兴并充满生机的学科,并且与顺应论有许多相通之处。模因以模仿为基础,是文化信息传播的基本单位,它像基因那样得到继承,像病毒那样到处传播,学者们开始将其应用于语言学领域。模因的传播特性使它与流行语的传播有一种天然的内在联系。有鉴于此,作者试图从模因和顺应理论的视角来探索流行语。本文旨在分析流行语强势模因的形成机制,以及从语境顺应和语言结构顺应两方面来分析一些流行语强势模因的产生原因。作者从知名度和影响力较高的新浪微博上搜取流行语样例,结合《咬文嚼字》在2009-2013年期间收集到的近五年的流行语,采用定性分析法对它们进行研究分析。本文主要依据Dawkins提出的模因论以及Verschueren主张的顺应论为主要理论依据,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强势模因在形成过程中,需要顺应哪些语境要素?2).流行语强势模因是如何在语言结构上做出顺应的?3).基于模因论和顺应论,流行语强势模因的形成机制是什么?作者相应得出三个结论:1).潜在流行语强势模因由于顺应了人们的心理世界、社交世界和物理世界等需求而使其在意思相同的众多表达方式中脱颖而出,成为宿主选择的表达方式。2).除了在语境上的顺应,流行语自身也需在语音或是词汇层面上做出相应的调整来顺应不同的语境需求。3).流行语强势模因的形成就是语境“三个世界”和其语言结构的动态顺应过程。这一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本文分析并指出了强势模因成功传播的原因和机制,对模因论中关于“强势模因”迅速形成和成功传播的内在机制进行探索。在实践方面,通过研究了解一个词汇和表达方式迅速传播与广泛使用的原因,促进传播学与语言文字的发展。
【关键词】:流行语 强势模因 模因论 顺应论 形成机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目录】:
  • Abstract5-7
  • 摘要7-10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0-14
  • 1.1 Motivation of the Study10-11
  • 1.2 Aim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esent Study11
  • 1.3 Research Questions11-12
  • 1.4 Data Collection12
  • 1.5 Structure of the Thesis12-14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4-21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Meme and Memetics14-18
  • 2.1.1 Memetic Studies Abroad14-16
  • 2.1.2 Memetic Studies at Home16-18
  • 2.2 Previous Linguistic Studies of Buzzwords18-20
  • 2.2.1 Studies of Buzzwords Abroad18-19
  • 2.2.2 Studies of Buzzwords at Home19-20
  • 2.3 Summary20-21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21-29
  • 3.1 Adaptation Theory21-25
  • 3.1.1 Three Key Notions of Adaptation Theory21-22
  • 3.1.2 Four Angles for Investigation22-25
  • 3.1.2.1 The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22-24
  • 3.1.2.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24
  • 3.1.2.3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24-25
  • 3.1.2.4 Salience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es25
  • 3.2 Memetics25-28
  • 3.2.1 Language and Memes25-26
  • 3.2.2 Meme and Memeplex26
  • 3.2.3 Features of Strong Meme26-27
  • 3.2.4 Replication Process of Strong Memes27-28
  • 3.3 Summary28-29
  • Chapter Four Analysis on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Strong Meme of BuzzwordsBased on Adaptation Theory29-57
  • 4.1 The Memetic Features of Buzzword Strong Memes29-32
  • 4.1.1 Novelty30-31
  • 4.1.2 Simplicity31
  • 4.1.3 Conformity31-32
  • 4.2 Adaptation to the Communicative Context32-45
  • 4.2.1 Adaptation to the Physical World32-35
  • 4.2.1.1 Spatial Factor32-33
  • 4.2.1.2 Temporal Factor33-35
  • 4.2.2 Adaptation to Social World35-39
  • 4.2.2.1 Value36-37
  • 4.2.2.2 Virtue37-38
  • 4.2.2.3 Way of Living38-39
  • 4.2.3 Adaptation to the Mental World39-45
  • 4.2.3.1 Cognitive Factors39-42
  • 4.2.3.2 Emotive Factors42-45
  • 4.3 Adaptation to the Language Structure45-55
  • 4.3.1 Language and Code Switching46-48
  • 4.3.2 Sound Structure and Lexical Factors48-55
  • 4.3.2.1 Sound Structure48-50
  • 4.3.2.2 Lexical Factors50-55
  • 4.4 Summary55-57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57-60
  • 5.1 Major Findings57
  • 5.2 Limitations57-58
  • 5.3 Suggestion for the Future Study58-60
  • Bibliography60-63
  • Appendix I63-65
  • Appendix II65-66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66-67
  • Acknowledgements6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国栋;语码转换研究的顺应性模式[J];当代语言学;2004年01期

2 谢朝群;李冰芸;;礼貌·语言·模因[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刘宇红;;模因学具有学科的独立性与理论的科学性吗[J];外国语言文学;2006年03期

4 蔡少莲;;模因论与语言变异[J];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2006年03期

5 李丹;;模因偏离的语境动态顺应[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徐盛桓;幂姆与文学作品互文性研究[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7 谢朝群;何自然;;模因与交际[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8 王斌;;密母·基因·语言[J];外语研究;2006年05期

9 刘桂兰;李红梅;;从模因论角度看“xx门”现象[J];外语学刊;2009年02期

10 杨婕;;模因论与新闻流行语[J];山东外语教学;2007年01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璐;顺应论视角下媒体中“强势模因”的形成机制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64794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4794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e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