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篇校释》古今字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4 11:04
本文关键词:《玉篇校释》古今字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玉篇校释》 古今字 表述体例 形音义 《说文》段注
【摘要】:胡吉宣的《玉篇校释》是迄今为止诠释和校勘《玉篇》最为完善的一部巨著,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通过对《玉篇校释》中的古今字进行研究,探讨古今字的表述体例、古今字的形音义关系,分析《说文解字注》古今字与《玉篇校释》古今字的异同点,从而对胡吉宣古今字观进行客观评价。论文首先对《玉篇校释》和古今字等相关问题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汇总。论文全面整理《玉篇校释》古今字共计1197组,古今字表述体例共计14种,“A,B古今字”依然是说解古今字最主要的表述体例。其次,通过分析发现,古字和今字在字形存在三种关系:今字由古字增加偏旁产生、今字由古字改换偏旁产生、今字与古字形体无关;字音上有音同和音近的关系;字义上今字可以承担古字的本义、引申义和假借义。再次,《玉篇校释》中的古今字与《说文》段注古今字在表述体例、作者的古今字观等方面有相同之处;而二书在古今字数量、古今字内容等方面则有不同之处。通过对比不难发现,《校释》古今字研究成果更加丰富,且前后相互照应,系统性强,旁征博引,说解令人信服。然而,对于一些古今字存在前后矛盾、显见的古今字作者并未指出等问题也不容忽视。综合来看,《玉篇校释》瑕不掩瑜,依然是一部学术价值很高的巨著。
【关键词】:《玉篇校释》 古今字 表述体例 形音义 《说文》段注
【学位授予单位】:渤海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24.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0
- 绪论10-18
- 一、选题宗旨10
- 二、文献综述10-13
- (一)对《玉篇校释》和《玉篇》的研究10-11
- (二)对古今字的研究11-13
- 三、古今字研究及相关概念辨析13-16
- (一)古今字研究13-15
- (二)相关概念辨析15-16
- 四、研究方法16-18
- (一)文献研究法16
- (二)定量与定性分析法16-17
- (三)比较研究法17-18
- 第一章 《玉篇校释》古今字概况18-26
- 一、《玉篇校释》古今字材料的选取原则18-19
- 二、《玉篇校释》古今字统计表19-21
- 三、《玉篇校释》古今字表述体例21-26
- 第二章 《玉篇校释》古今字形音义关系研究26-38
- 一、字形关系26-30
- (一)今字由古字增加偏旁而成26-28
- (二)今字由古字改换偏旁而成28-29
- (三)今字字形与古字字形完全无关29-30
- 二、字音关系30-33
- (一)音同31-32
- (二)音近32-33
- 三、字义关系33-38
- (一)今字承担古字的本义34-35
- (二)今字承担古字的引申义35-36
- (三)今字承担古字的假借义36-38
- 第三章 《玉篇校释》与段注古今字研究之比较38-43
- 一、《玉篇校释》与段注古今字研究的相同之处38-39
- (一)表述方面有相同之处38
- (二)古今字观基本相同38-39
- 二、《玉篇校释》与段注古今字研究的不同之处39-43
- (一)古今字数量不同39
- (二)段氏古今字观更为直接39-40
- (三)《校释》古今字说解更系统40
- (四)古今字内容有不同40-41
- (五)《校释》未阐述古今字的行废情况41-43
- 第四章 《玉篇校释》古今字研究的成就与不足43-47
- 一、《玉篇校释》古今字研究的成就43-45
- (一)研究成果丰富,表述方式多样43
- (二)表述方式前后相互印证,,系统性强43
- (三)旁征博引,说解令人信服43-44
- (四)科学严谨的说解态度44
- (五)纠正了许多前人的谬误44-45
- 二、《玉篇校释》古今字研究的局限45-47
- (一)古今字用语表述不明确45
- (二)有些显见的古今字并未直接点明45
- (三)个别古今字的表述体例前后有矛盾45
- (四)有些古今字并未进行详细说解45-47
- 结语47-48
- 参考文献48-52
- 附录52-67
- 后记67-69
- 作者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69-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劲秋;再说古今字[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2 袁庆德;古今字与古文字本义的考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1期
3 马立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古今字类析[J];贵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年08期
4 孙雍长;;论“古今字”暨辞书对古今字的处理[J];辞书研究;2006年02期
5 贾中锋;刘力国;;《大广益会玉篇》古今字初探[J];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6 张金霞;;简论古今字[J];汉字文化;2008年03期
7 刘志刚;;《说文》段注古今字考[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05期
8 崔棠华;;也谈古今字[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年06期
9 乔魁生;谈通假字和古今字[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05期
10 洪成玉;;古今字辨正[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潘志刚;古今字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6723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72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