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态度语音的跨语言听辨实验与声学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15 16:03
本文关键词:汉语态度语音的跨语言听辨实验与声学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跨语言 汉语态度语音 听辨实验 汉语被试 日本被试 法国被试
【摘要】:本文考察了五组不同语言背景的被试对六种汉语态度对的听辨结果,并通过声学分析的手段试图解释听辨差异产生的原因。本文的研究思路及方法:(1)构建了一个汉语态度语音语料库,包括6对12种生活中常见的态度:强势/弱势,友好/敌对,礼貌/粗鲁,严肃/玩笑,赞许/贬责,真诚/敷衍,每一种态度由10句目标句承载,并且为每一句目标句都设计了一定的语境以更好地激发目标句所承载的态度。(2)招募了5组不同语言背景的被试(汉语母语者、法国二语学习者、日本二语学习者、无汉语经验的法国被试以及无汉语经验的日本被试)进行了听辨实验,我们不仅记录被试对目标句的态度类型与态度强弱的评价,也记录被试的反应时。(3)对态度语音语料库中的目标句进行了声学分析,提取了7种韵律声学参数(基频最小值、基频最大值、基频范围、基频均值、基频斜率、平均语速和末音节时长)。基于声学参数的判别分析表明,选取的声学参数对态度的传达有重要作用。最后,我们考察了被试对态度的评价与声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1)不仅考察了有、无语言经验对态度感知的影响,而且考察了经过一定时间的语言训练后(二语学习经验)对态度敏感度的提升效果。(2)同时比较了与中国文化圈距离较近的日本的被试以及与中国文化圈较远的法国的被试对汉语态度的感知模式。(3)在考察被试对态度的感知时,同时考察了被试对态度类型以及态度强度的评价,可以更全面、立体地比较被试对态度的评价情况。本文的主要研究结果是:感知结果表明:母语者对汉语态度语音的听辨结果优于二语学习者,而二语学习者又优于无汉语经验的外语被试;在“强势/弱势”中,所有被试对正极态度“强势”的感知优于对负极态度“弱势”的感知,而在“友好/敌对”和“礼貌/粗鲁”中,被试对负极态度“敌对”和“粗鲁”的感知优于对正极态度“友好”和“礼貌”的感知,其余三种态度对则没有表现出这种差异;对态度感知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对“赞许/贬责”和“真诚/敷衍”的理解上,其中,法国被试对“赞许”的评价要远低于中、日被试,此外,而除母语者外,所有外语被试在感知“真诚”和“敷衍”时都表现出了较大的困难。声学分析的结果表明:使用这7种声学参数可以对大多数态度进行较好地归类,即便是归类效率最低的“弱势”态度也能达到41.7%的正确率,说明本文选取的这些声学参数在态度语音的传递时有较大作用;考察被试对汉语态度语音的主观评价同客观声学关联物的关系时,我们发现除“强势/弱势”外,被试在对态度进行听辨时,依据的声学参数正是在态度间客观区别性最大的参数;从声学分析的角度或许能更好地解释不同语言背景的被试对相同态度给出不同评价的原因,如中日被试和法国被试对“赞许/贬责”的评价模式不同,可能正是由于与其评价相关的声学关联物的不同所造成的,即中日被试对“赞许/贬责”的评价主要与“基频均值”有较高的相关性,而法国被试对“赞许/贬责”的评价却主要与“语速”有较高相关性。
【关键词】:跨语言 汉语态度语音 听辨实验 汉语被试 日本被试 法国被试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16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引言9-13
- 0.1 研究介绍9-10
- 0.1.1 研究背景9
- 0.1.2 研究对象9-10
- 0.1.3 研究意义10
- 0.2 本文研究思路与体系结构10-13
- 0.2.1 研究思路与方法10-11
- 0.2.2 本文的组织结构11-12
- 0.2.3 本文的技术路线12-13
- 第一章 情感语音研究综述13-27
- 1.1 情感语音研究概要13
- 1.2 “情感”的定义与分类13-19
- 1.2.1 “情绪”的定义与分类13-17
- 1.2.2 “态度”的定义与分类17-19
- 1.3 情感语音的跨语言感知研究19-23
- 1.3.1 “情绪语音”的跨语言感知研究19-21
- 1.3.2 “态度语音”的跨语言感知研究21-23
- 1.4 情感语音声学特征的研究23-27
- 1.4.1 情绪语音的声学特征23-24
- 1.4.2 态度语音的声学特性24-27
- 第二章 汉语态度语料库27-32
- 2.1 态度的选取27
- 2.2 态度语料的设计27-29
- 2.3 态度语音的录制29-30
- 2.3.1 发音人29
- 2.3.2 录音过程29-30
- 2.4 态度语音的数据处理30-32
- 第三章 汉语态度语音的跨语言听辨实验32-39
- 3.1 听辨人32-33
- 3.2 听辨实验任务33-34
- 3.3 听辨实验材料34
- 3.4 听辨实验过程34-39
- 第四章 听辨实验39-44
- 4.1 辨识结果39-40
- 4.2 被试的反应时40-43
- 4.3 小结43-44
- 第五章 声学分析44-58
- 5.1 声学参数的比较44-48
- 5.2 基于声学参数的判别分析48-52
- 5.3 主观评分与声学参数的关系52-56
- 5.3.1 强势/弱势53-54
- 5.3.2 友好/敌对54
- 5.3.3 礼貌/粗鲁54-55
- 5.3.4 赞许/贬责55
- 5.3.5 严肃/玩笑55
- 5.3.6 真诚/敷衍55-56
- 5.4 小结56-58
- 第六章 总结58-61
- 6.1 被试对汉语态度的辨识率58-59
- 6.2 主观评价与声学关联物的关系59
- 6.3 被试的反应时59-60
- 6.4 未来的工作60-61
- 附录61-64
- 参考文献64-78
- 致谢78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爱军;邵鹏飞;党建武;;情感表达的跨文化多模态感知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S1期
2 王才康;基于项目的方差分析探讨[J];心理学报;2000年02期
,本文编号:6790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79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