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理论视角下医患会话委婉语探究
本文关键词:顺应理论视角下医患会话委婉语探究
更多相关文章: 顺应理论 医院委婉语 语境关系顺应 语言选择
【摘要】:如今医疗市场竞争激烈,医疗服务水平高、医疗态度好是赢得市场份额的一个重要因素。新医学模式的一大特点是强调病人的整体性。医生必须重视病人的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和环境因素在疾病中的作用。医患交流的主要桥梁是语言。治疗过程中恰当使用委婉语,在最大程度上实现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来说服病人帮助病人提高与自身疾病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委婉语的使用这不仅是治疗的中介手段,更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依据Verschueren顺应理论(Adaptation Theory)重点分析了医院委婉语如何在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下顺应并作出相应的语言选择。并进一步探究了医院委婉语的使用是如何进行动态的语言选择并如何适应相关的语境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心理范畴、社会范畴及物理范畴三个方面。研究发现:1)使用医用委婉语顺应了语言语境,根据医用委婉语的语言特征,发现医务工作者倾向于运用相对模糊委婉的词汇代替禁忌语或过于直白的词汇。同时,医用委婉语的表达可分为协商表达,回避表达,先抑后扬表达及暗含表达。2)使用医用委婉语顺应了心智世界,医护人员在充分考虑患者心理动机,情感因素,礼貌原则和面子理论的情况下和患者沟通交流,这种动态的语言选择大大提高了医患交流的有效性。3)使用医用委婉语顺应了社交世界,患者的社会身份因人而异,其不同的年龄,性别,教育背景,社会身份以及社会风俗都间接影响医护工作者委婉语的使用。恰当的委婉表达可以有效减少医患沟通中的误解,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从而达到更加的治疗效果。4)使用医用委婉语顺应了物理世界,医患交流过程中,医务工作者可通过患者的眼神,体态,姿势,身体语言,身体状况等选择合理恰当的委婉表达方式,拉近与患者之间的距离同时提高治疗效果。该研究不仅拓宽了医用委婉语研究的理论基础,更实现了提高医疗效果、改善医患关系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顺应理论 医院委婉语 语境关系顺应 语言选择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5
- 1.1 Research of Background11
- 1.2 Aims of the Thesis11-12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Thesis12-13
- 1.4 Methodology of the Thesis13-14
- 1.5 Layout of the Thesis14-15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5-22
- 2.1 Previous Studies on Hospital Euphemisms at Home and Abroad15-17
- 2.1.1 Hspital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pragmatics15-16
- 2.1.2 Hospital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isease names16
- 2.1.3 Hospital euphemism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eath16-17
- 2.2 A General Survey of Hospital Euphemisms17-20
- 2.2.1 Definition of hospital context17-18
- 2.2.2 Major speech features of medical language18-19
- 2.2.3 Definition of Euphemism in hospital context19
- 2.2.4 Reasons of employing hospital euphemisms19-20
- 2.3 Inadequacy of Present Studies20-22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oundation22-31
- 3.1 Verschueren’s Adaptation Theory22-26
- 3.1.1 Making choices23-24
- 3.1.2 Three key notions of language use24-26
- 3.2 Four Angles of Adaptability26-29
- 3.2.1 Contextual correlates of adaptability26-28
- 3.2.2 Structural objects of adaptability28-29
- 3.2.3 Dynamics of adaptability29
- 3.2.4 Salience of the adaptation process29
- 3.3 Summary29-31
- Chapter 4 Application of Adaptation Theory into Hospital Euphemisms31-50
- 4.1 Adaptation to Linguistic Context31-36
- 4.1.1 Consultative expressions31-32
- 4.1.2 Abient expressions32-33
- 4.1.3 Praised before critical expressions33-35
- 4.1.4 Implicit expressions35-36
- 4.2 Adaptation to Communicative Context36-48
- 4.2.1 Adaptation to mental world36-41
- 4.2.2 Adaptation to social world41-45
- 4.2.3 Adaptation to physical world45-47
- 4.2.4 Summary47-48
- 4.3 Functions of Euphemism in Hospital Context48-50
- 4.3.1 Evasive function48
- 4.3.2 Polite function48
- 4.3.3 Appealing function48-50
- Chapter 5 Conclusion50-53
- 5.1 Major Findings50-51
-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51-53
- References53-56
- Appendix A56-57
- Acknowledgement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毕秀英,张云霞;由委婉语的应用看当代英美社会的文化价值观[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2 章素平;也谈委婉语及其作用[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3 李军华;关于委婉语的定义[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向荣;美英委婉语对比研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5年09期
5 曹瑜;;浅谈英语中的委婉语[J];科技资讯;2006年02期
6 吴俊;;西方国家政治领域中的委婉语[J];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7 王成宇;;思维与英语委婉语[J];焦作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8 赵娟娟;;英汉“生理现象”委婉语对比探析[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9 李军华;;委婉语的语言间接性研究[J];求索;2006年08期
10 么小双;;巧用委婉语[J];秘书;2006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芬;;委婉语:礼貌视角下的有意不合作[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玉娟;;委婉语特点及其社会功能浅析[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3 吴艳;;环保委婉语初探[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4 郝煦;;英语的委婉语[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C];2008年
5 赵晨光;;英美社会语言交际中的委婉语[A];外语语言教学研究——黑龙江省外国语学会第十一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6 孙飞凤;;试论英语文体委婉语的运用与发展[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1年年会论文集[C];2001年
7 陈玉泉;;日语中委婉语的语用方式概述[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2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杨国萍;韩瑞;;英语委婉机制的认知探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C];2007年
9 李燕芳;;从关联理论看外交委婉语[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朱玉富;张晓云;;论Эвфемизм的功能[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媒体人 何保胜;我们正在失去“语言遮羞布”?[N];新华每日电讯;2012年
2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李青苗;《左传》委婉语与中华民族重礼的特征[N];光明日报;2013年
3 苏报评论员 肖平;漠视规则的“小节”尴尬了谁?[N];苏州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永奋;汉意委婉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2 邵军航;委婉语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7年
3 刘晓玲;人际关系管理理论视角下《红楼梦》委婉语语用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4 高少萍;话语伦理学观照下的委婉语传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金凤;俄语委婉语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2 张琳;论委婉语的得体使用[D];郑州大学;2005年
3 南桂仙;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D];延边大学;2006年
4 尹云锋;礼貌原则下中英委婉语运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8年
5 姚秋林;汉韩委婉语对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6 王春艳;委婉语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7 秦爱琴;汉语委婉语的认知研究[D];扬州大学;2008年
8 李雪清;与战争有关的政治委婉语的语用学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9 黄云燕;委婉语语用剖析[D];厦门大学;2008年
10 吴宏丽;顺应—关联模式视角下美国总统演说中的政治委婉语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6836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83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