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传统中文专业文学教育刍议
本文关键词:非传统中文专业文学教育刍议
【摘要】:随着汉语国际教育、传播学等专业的迅猛发展,非传统中文专业的文学课程的教学问题日益突出。非传统中文专业的文学课程教学,既不同于传统中文专业,又区别于"大学语文"等通识课,具有其独特性。然而,目前众多高校都沿袭了传统中文专业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模式,在教学课时远远低于传统中文专业的情况下,仍然套用传统中文专业的教学大纲与教材。文章对这些现象进行了梳理,并在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以及教材建设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
【关键词】: 非传统中文专业 文学课程 教学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中国自现代大学教育实施以来,中文专业一直是高校的传统专业。然而,本世纪以来,传统中文系开始走向衰落,传统中文(汉语言文学)专业开始分化出汉语国际教育(原对外汉语专业)、戏剧影视文学、文秘学、文化产业管理等专业。而与传统中文专业关系较近的新闻学、传播学、广告学迅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晓东;我们需要怎样的文学教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2 陈平原;;假如没有“文学史”……[J];读书;2009年01期
3 施学云;;大学文学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反思[J];中国大学教学;2012年11期
4 张振亭;张会娜;;从试办到“转正”:我国传播学专业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J];新闻界;2013年19期
5 吕绍刚;;“专业时代的文学教育”之媒介时代的文学教育[J];社会科学论坛;2012年02期
6 刘怀堂;;打破固有束缚,施行开放体例——新闻学、广告学专业古代文学作品选教材编选原则[J];孝感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7 陈平原;;大学校园里的“文学”[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长书;从《续黄粱》与《枕中记》的对比中浅析《聊斋志异》的民间基质[J];蒲松龄研究;2005年01期
2 孙斐娟;;论十七年诗歌的文学史书写[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3 黄书泉;“我”与“我们”——20世纪中国文学的两类书写[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黄书泉;;新时期文学:怎一个“颓废”了得——与《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作者商榷[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4期
5 王宗峰;赵修广;;20世纪末中国文学颓废主义思潮的几点思考——向张器友等先生请教[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6 曹书文;;论20世纪80年代家族小说的叙事时空[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7 沈杏培,彭接燕;被遮蔽的知识分子群像——论《红旗谱》中的知识分子形象[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8 李承质;“道法自然”与文学的“真实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9 邱坤荣;沈学习;;英雄话题·英雄神话——民族危亡时期和公共政治情绪下军旅小说“英雄主义”叙事[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10 程致中;现代文学作品的阅读与阐释[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李云;;历史记忆的文学阐释——围绕《棋王》的前前后后[A];这就是我们的文学生活——《当代文坛》三十年评论精选(下)[C];2012年
2 章罗生;谭平;;近年报告文学创作审美新变一瞥——以赵瑜和《革命百里洲》为中心视点[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06卷[C];2006年
3 霍俊明;;新诗史叙述中郭小川与贺敬之的经典化变动[A];“中国当代文学史:历史观念与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张子清;;对新诗提法的质疑——第二届中国南京·现代汉诗论坛发言[A];21世纪中国现代诗第五届研讨会暨“现代诗创作研究技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唐韧;;源流之辨——《讲话》之“经”与“权”的思考[A];《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第十四辑暨全国毛泽东文艺思想研究会论文汇编[C];2002年
6 伍明春;;诗与思比邻而居——论郑敏1979年后的诗歌与诗论[A];郑敏诗歌研究论集[C];2011年
7 陈祖君;;激进主义: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文学的文化逻辑[A];多彩贵州文化及文学传承创新研究——2012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第二分会场暨贵州省中国现当代文学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熊辉;;中生代诗人与70后诗人的比较研究[A];“中生代与新世纪诗坛的新格局——两岸四地第五届当代诗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素秋;“文革文学”与“新时期文学”的关联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夏义生;王蒙小说流变与当代政治文化[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张建波;逆游的行魂[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陈宁;一体与异质[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任相梅;张炜小说创作论[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月;新世纪媒介场中的文学生产[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芳;西方男性学者视角下的女性主义[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欣;师陀论[D];兰州大学;2011年
9 郭茂全;新时期西部散文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才刚;数字化生存与文学语言的流变[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树军;50至70年代合作化小说情爱叙事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玉英;陈染小说创作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石洁;福克纳在中国的译介及中国当代小说中的福克纳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进;时空交错下的别样言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顾秀阳;毕飞宇小说创作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孔晓音;李锐小说中的革命历史[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代丽君;论哈罗德·布鲁姆的文学史观[D];湘潭大学;2010年
8 徐明霞;“红色经典”作品的市场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王世锋;茅盾文学奖“主旋律”意识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10 蒋作文;湘西民俗体育渊源、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洁;;“铁打”的教材[J];成才之路;2007年11期
2 施学云;;高师中国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的文本审美问题[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3 季诚钧;现代知识观下的高校教材编写[J];中国大学教学;2003年06期
4 陈平原;;上什么课,课怎么上?[J];中国大学教学;2011年02期
5 陈素兰;;基于时代变革的高校教材浅析[J];教书育人;2009年24期
6 余三定;朱供罗;;2001年以来文学批评研究综览[J];理论与创作;2007年03期
7 李双龙;中国传播教育如何发展——境外传播教育模式的启示[J];新闻记者;2005年02期
8 何梓华;控制办学规模 提高教学质量——兼论中国新闻传播学教育面临的问题[J];新闻战线;2005年07期
9 熊唤军;从文艺批评到媒体批评——对媒体文艺舆论话语权位移的观察[J];新闻前哨;2005年10期
10 莫顺斌;;高校教材使用状况调查[J];语文学刊;2008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利群;中文专业实施创新教育的设想[J];广西高教研究;2001年01期
2 李素梅;素质教育与师专中文专业的课程改革[J];邯郸师专学报;2003年01期
3 黄柏刚,李润;电子文化时代高校中文专业课程内容体系探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年14期
4 王素;提高中文专业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乃当务之急[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5 朱秋德;;非中文专业大学生《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法浅谈[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张小华;;高职院校师范类学生的专业素养不容忽视——中文专业学生现当代文学作品阅读的调查研究之一[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年01期
7 周全星;;中文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的构建[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年02期
8 毛克强;周志凌;;构建“绿色”课堂——地方型本科院校中文专业写作教改策略[J];宜宾学院学报;2009年11期
9 王平;;论语文教师专业化视角下的高师中文专业实践性教学[J];大众文艺;2009年23期
10 张小华;;高职院校中文专业学生最认同哪些作家作品——以汕头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陈妙云;;中文专业写作课程内容设置的再思考[A];中国写作学会第六届(第二次)理事会暨第十二次学术年会会议交流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伟;全国重点大学中文专业发展论坛在西安召开[N];陕西日报;2008年
2 武汉大学文学院党委副书记 王怀民;六文(闻):中文专业毕业生[N];中国教育报;2014年
3 上海大学 苗田;中文专业本科培养模式改革:以细读为基础[N];社会科学报;2006年
4 记者 郭青;陕西讲解员代表队荣获全国讲解比赛一等奖[N];陕西日报;2009年
5 洛阳师范学院 李正学;中文专业应加强实践教学环节[N];中国教育报;2009年
6 ;中文专业就业五大出路[N];中国妇女报;2004年
7 周怀军;中文专业毕业生能否成为IT人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8 艾芳;中国现代多数作家出自大学文学院[N];文艺报;2013年
9 北京新科海学校校长 周怀军;中文专业毕业生能否成为IT人才[N];中国电脑教育报;2003年
10 本报驻印度记者 任彦;印度 汉语成了“香饽饽”[N];人民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平;高校非中文专业学生语文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的思考[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2 刘婵;泰国南方大学中文专业汉语教学现状分析[D];吉林大学;2012年
3 葛琳;泰国大学中文专业课程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4 刘楠;泰国皇家大学中文专业汉语课程设置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5 黄盈秀;泰国中文专业教学中鲁迅作品的教学与接受[D];浙江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6939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6939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