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与反思:翻译效能及价值的再思考
本文关键词:回眸与反思:翻译效能及价值的再思考
【摘要】:翻译在中国长达两千多年将外来文化"引进来"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中国本土文化意识形态的形成和演变可谓举足轻重,历史上的四次翻译高潮就是明证。今天,在中西文化和意识形态激烈角力的现实背景下,翻译发挥出愈为重要的功用。以史为鉴、以现实为考对翻译的本质属性、价值意义、未来"路向"及其相关因素重新审视,分析国内外中国文本外译所面临的现实困境,探讨如何利用翻译的效能和价值,实现中国意识形态对外宣传,将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可资借鉴的方法和策略。
【作者单位】: 中南民族大学外语学院;
【关键词】: 翻译 四次翻译高潮 翻译价值 翻译效能
【基金】:2013年中央高校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四次翻译高潮对中国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项目编号:CZS13008)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1]纵观中外文明演进历程,无不证明翻译在文明交流借鉴和社会历史发展中不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新世纪以来,国际间的竞争已然达到相当炽热的程度。这场以经济为表象的竞争背后更多的是东西方社会在文化、意识形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钟厚涛;;异域突围与本土反思——试析《沧浪诗话》的首次英译及其文化启示意义[J];文化与诗学;2009年01期
2 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J];中国翻译;2002年05期
3 刘亚猛;;韦努蒂的“翻译伦理”及其自我解构[J];中国翻译;2005年05期
4 罗选民;;文化传播与翻译研究[J];中国外语;2008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俞莲年;语言的特殊性与口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2 杨京宁,王琪;汉语新词新语词源探析及英译[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3 袁文彬;翻译研究的语篇分析模式及其意义[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4 李可胜;语义—功能的翻译教学观[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5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6 冯成一;适度异化与文化交流[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年Z1期
7 郑玲;从目的论看汉英翻译中的文化传输——兼评《京华烟云》中的翻译策略[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8 任丹青;;农业社会中的“醉翁”形象——从认知语境角度分析英译本《醉翁亭记》[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9 张启剑;;英汉互译中的文化差异[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10 徐华莉;翻译标准的变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七一;;翻译研究学科发展概况(2006)[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百佳;;英语导游中的“以我为主”和“以客为主”视角[A];福建省外文学会交流论文文集[C];2003年
3 ;Unicorn and Dragon-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Animal Words in English and Chinese[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郑惠瑛;;曲径通“幽”——幽默翻译的障碍及策略[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6年
5 于兰;;中西文化浸润下的英译本《围城》——从小说的特点及文化内涵分析英译本[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王峥;;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的归化和异化[A];福建省外文学会2007年会暨华东地区第四届外语教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许洁;;论汉译日中归化与异化的策略——以中国电影片名的日文翻译为例[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敏;;从近年华语影片字幕翻译看异化与归化的统一[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9 黄雪桂;;试论文化符号的可译性——以《伊豆的舞女》的文化词语翻译为中心[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杨山青;;文化的焦点,,后现代的视角:2000年以来我国异化和归化研究综述[A];贵州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6届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翻译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磊;翻译的修辞符号视角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齐伟钧;终身教育框架下成人外语教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杨雪莲;传播学视角下的外宣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高乾;本雅明寓言式翻译思想[D];南开大学;2010年
6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7 顾炯;儒家视域中的修身之道[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小玲;基于语料库的译者文体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单平;《孟子》三种英译本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10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世超;当今翻译教学状况与优化策略[D];河北大学;2009年
2 胡畔;《紫色》汉译本中译者主体性的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玉大;奈达功能对等理论与政论文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陆子晋;论文学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沈纯洁;论文化的可译性《红楼梦》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祥瑞;论口译中的文化因素以及译者的跨文化意识[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童洁萍;中西思维模式视角下的鲁迅作品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亚楠;影响培养英语专业学生成为合格口译译员的重要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张一帆;从功能对等理论看中西翻译思维差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杨媛;影响译者翻译策略选择的因素[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童庆炳;;试论中国古代文论的价值根据[J];文艺理论研究;2006年05期
2 刘英凯;归化—翻译的岐路[J];现代外语;1987年02期
3 李春青;;为于连一辩——兼谈对中国古代文化的阐释立场与方法问题[J];中国图书评论;2008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琦;;近十年晚清翻译高潮研究综述[J];东岳论丛;2009年09期
2 唐英姿;;第一次科技翻译高潮对中国社会的影响[J];科技信息;2011年19期
3 邓茜;;明末清初与清末民初的翻译高潮对比[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1期
4 王吉会;;特殊历史条件下开启的明末清初科技翻译高潮[J];中国科技翻译;2013年03期
5 张景丰;从中国第四次翻译高潮看翻译对中西语言文化的影响[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6 王剑果;简述中国翻译高潮[J];洛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7 汪笑笑;;中西翻译高潮对比[J];科技信息;2009年25期
8 李淼;;中国历次翻译高潮中伪译成因的演变[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9 曹悦;;从顺应论视角解读中国第一次翻译高潮[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年04期
10 何晶;申连云;;明末清初翻译高潮成因分析[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亚丽;;翻译与文化的融合[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沈言;学术翻译:把中华学术推向世界[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2 上海外国语大学 谢天振;为了真正参与全球性的对话[N];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孙旭辉;从目的论视角对中国第四次翻译高潮的翻译策略的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2 方芳;[D];安徽大学;2004年
3 赵永霞;基于文献计量学对第四次翻译高潮中文学译者影响力的研究[D];大连外国语学院;2011年
4 喻意;从中国第三次翻译高潮看文化态度对翻译策略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5 曾珠璇;翻译与中国文化[D];福建师范大学;2002年
6 李金泽;中国第三次翻译高潮中小说翻译的多元系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082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08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