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解诂
本文关键词:《论语》“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解诂
【摘要】:文章在列举古今诸家对"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的不同释义后,通过对句子的语气、句式及与此相关的词"乎""毋""莫""以"在《论语》中用例的分析和对孔子思想的探讨,批驳了其中的错误观点,澄清了一些不确切的认识,最后得出这句话的句读是:"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其中"毋吾以"应释为"不要因为我(年长而不说话)"。"毋",不要;"以",因为。
【作者单位】: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语言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论语 乎 毋 莫 以
【分类号】:H131
【正文快照】: 一《论语·先进篇第十一》有这样一句话:“子曰:‘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1]历来人们对这句的断句和其中的“毋吾以”的解释都不尽相同。现摘录如下:(1)孔安国注:“言我问女,女无以我长故难对。”[2]何晏《论语集解》、王力《古代汉语》(四册)均引用孔的说解。(2)朱熹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锐泉;;心如止水,贵者自贵——小议聊斋先生笔下胡四娘形象[J];蒲松龄研究;2010年02期
2 詹向红;;“颜渊问仁”章试诠——从“仁—礼”与“人—己”关系看孔子“仁学”[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3 张劲秋;;《春秋经传集解》训诂术语略考[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余建军;;无为?抑或有为?——以《论语》一段话为中心诠释孔子无为观[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5 徐江胜;;试论古汉语句子的焦点和焦点的凸显方式[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6 毛红星;;析论传统娱乐文化开发在城市旅游中的作用及其前景[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7 边媛;;试论耻感及其在当今社会道德建设中的意义[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8 刘天利;;楚狂屈原的精神个性与诗歌创作形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9 李华华;;论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道德磨砺[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刘天利;;杜甫的儒家人格与诗歌创作形态[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勇;;道德动机的两种观念:孔孟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英文)[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2 相力;卜然然;;略论先秦儒家的教化思想[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2)——中国教育思想史与人物研究[C];2009年
3 李旭;;和谐中的自由——从《中庸》和《乐记》引发的政治哲学思考[A];全国社会科学院系统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第十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严寿澄;;儒道二家思想与价值多元论[A];传统中国研究集刊(第五辑)[C];2008年
5 牟颖;;首善之区需首善之思——首善之区文化建设与传统文化[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6 姚小鸥;王克家;;《论语·宪问》篇“骈邑三百”解[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7 廖名春;;《论语》“学而时习之”章新探[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8 曹美娜;;论“器”[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9 白子超;;孔子中庸思想再辨析[A];《与孔子对话——新世纪全球文明中的儒学》——上海文庙第二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马德邻;;也论儒家的修身之道[A];《与孔子对话——儒家文化与现代生活》第四集——上海文庙第四届儒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国娟;儒学与秦汉意识形态的建立[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4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刘明辉;魏晋士人政治心态类型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尹佳涛;历史与现实之间的政治思考[D];南开大学;2010年
8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9 冀爱莲;翻译、传记、交游:阿瑟·韦利汉学研究策略考辨[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迎春;观念、制度与春秋邦交模式变迁[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张野;先秦休闲文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克标;西汉游侠与乡里秩序[D];湘潭大学;2010年
4 粟亮;庄子的自由之道[D];湘潭大学;2010年
5 徐骥;上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定篇”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陶艳;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激励性评价的实践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7 胡珊珊;论和合思想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0年
8 聂增;浅论牟宗三的政治哲学思想[D];南昌大学;2010年
9 张佩兰;论当代大学生良好人际关系的调适[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10 郭婷;《论语》中文化负载概念的翻译[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学松;《论语》语言特色论略[J];南都学坛;1994年04期
2 朱承平,赵瑜;《论语·述而》“文莫”句诠证[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10期
3 王佳轶;;且诵且吟,明理立根[J];中文自修;2006年09期
4 罗积勇;张秋娥;;《论语》中孔子及孔门弟子之喻体取向探析[J];殷都学刊;2008年01期
5 李峰;;《论语》中“之”字梳理[J];语文学刊;2009年10期
6 郑佐丽;;以《论语》为例谈古今字,通假字的区别[J];文学界(理论版);2010年05期
7 雒江生;论语以杖荷勭解[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01期
8 铁平;关于许国璋的《论语法》[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6年02期
9 常林炎;;《论语》在古代汉语发展史上的贡献[J];语文研究;1992年04期
10 ;说“与会者”之“与 ”[J];语文世界;1996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自强;;经典诵读,等待吟诵[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2 曹美娜;;论“器”[A];儒学与二十一世纪文化建设:首善文化的价值阐释与世界传播[C];2007年
3 李尔钢;;论语文词典的专科词条及其释义[A];中国辞书论集1999[C];1999年
4 李建国;;论语文规范[A];中国辞书论集2000[C];2000年
5 李子荣;;论语言研究的一种新模式——“四个世界”理论[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6 郑荣馨;;论语言得体的辩证性质[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7 田长生;;浅谈《论语》中的复叠现象[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李志江;;试论语文辞书义项内部的一致性[A];中国辞书论集1997[C];1997年
9 刘必善;;《论语》的句末语气词连用[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10 陈岳琴;;吟诵在儿童经典诵读中的应用[A];吟诵经典、爱我中华——中华吟诵周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廖名春;《论语·为政》篇“道之以政”章新证[N];学习时报;2007年
2 福建中医学院 彭榕华;医古文中常见成语集萃(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3 林长华;趣味残缺字[N];山西日报;2005年
4 吴竟红;因材施教 做好对外汉语教学工作[N];光明日报;2006年
5 天津中医药大学 罗根海;力戒望文生义[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6 福建中医学院 彭榕华;“晵”义浅析[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7 沈金浩;做好学而明事理、辨是非的人[N];深圳商报;2011年
8 王玉池;《史晨前后碑》译注[N];中国艺术报;2005年
9 勇枚;进入中文经典之门[N];中国邮政报;2006年
10 福建中医学院 彭榕华;医古文中的常见成语[N];中国中医药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丁秀菊;先秦儒家修辞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2 乔俊杰;李善《文选注》修辞训诂研究[D];安徽大学;2005年
3 崔泰勋;《汉语大词典》专题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秋林;论翻译的对话性:兼评《论语》中哲学词汇的翻译[D];浙江大学;2006年
2 孙毅;论语境对隐喻理解机制的指针作用[D];西北工业大学;2004年
3 季静;《论语》修辞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4 刘宗永;论语通注——兼论《论语词典》的编纂[D];广西大学;2003年
5 申辉;《于丹<论语>心得》商榷[D];山西大学;2013年
6 罗小如;论朱熹《论语集注》的训诂价值[D];宁夏大学;2003年
7 万蕊;《论语》同义词考辨[D];辽宁师范大学;2006年
8 张义;武汉方言的否定句[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婕;以文化为中心的功能翻译法与《论语》翻译[D];苏州大学;2004年
10 王芳;阐释的多元与《论语》的复译[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087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08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