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方言特殊词汇的语法分析
本文关键词:杭州方言特殊词汇的语法分析
【摘要】:杭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杭州方言从分区来看属于吴方言,与吴方言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同时也鲜明地保留着自身的本土色彩。由于时间与精力的限制,本文无法穷尽杭州方言所有词汇的语法特点,仅选取其中一部分特殊的词汇作详细分析。本文主要从构词构形分析、句法成分分析和语义分析角度探讨杭州方言词汇的特色,运用描写与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杭州方言与普通话、吴方言作比较,得出这些特殊词汇的结构分类及语法功能。本文共四个章节,其中第四章分为六个小节,具体如下:第一章为绪论。这部分主要是简单介绍杭州的地理面貌、历史沿革、人口情况和杭州方言的音系特点,并且总结了杭州方言语音和语法的国内外研究概况,并交代本文的研究意义、内容和方法。第二章讲的是重叠。这一章描写分析了杭州方言名词、动词、形容词重叠的形式和语义色彩。第三章讲的是词缀。这一章主要讲了杭州方言名词词缀、动词词缀和形容词词缀的特点。第四章为词类。这一章分为六个小节,从第一节到第六节分别描写分析了杭州方言代词、副词、助词、介词、数词和量词中的一些特殊词汇,简要与普通话和其他吴方言作对比,突出杭州方言词汇的特色。第五章为结语。结语部分概括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及不足之处,以及接下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杭州方言 词汇 语法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杭州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7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9
- 第一节 杭州概况11-14
- —、地理面貌11-12
- 二、历史沿革12
- 三、人口情况12
- 四、杭州方言音系12-14
- 第二节 杭州方言国内外研究综述14-17
- 一、杭州方言语音研究概况14-15
- 二、杭州方言词汇及语法研究概况15-17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意义及方法17-19
- 一、研究意义17-18
-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8
- 三、凡例说明18-19
- 第二章 重叠19-29
- 第一节 名词重叠19-21
- 一、AA式19-20
- 二、ABB式20-21
- 第二节 动词重叠21-26
- 一、VV式21-22
- 二、“VV+儿”式22-23
- 三、“VV+补语”式23-24
- 四、“VV+宾语”式24
- 五、“VV+看”式24
- 六、”A+VV”式24
- 七、ABAB式24-25
- 八、ABAC式25
- 九、V记V记式25-26
- 十、V发V发式26
- 第三节 形容词重叠26-29
- 一、”AA+交”式26-27
- 二、ABB式27-28
- 三、AAB式28
- 四、ABAC式28
- 五、AABB式28-29
- 六、ABAB式29
- 第三章 词缀29-38
- 第一节 名词词缀29-36
- 一、“阿”缀29-30
- 二、“老”缀30
- 三、“头”缀30-32
- 四、“儿”缀32-34
- 五、“子”缀34-35
- 六、”佬”缀35
- 七、“婆”、“鬼”和“胚”缀35-36
- 第二节 动词词缀36-37
- 一、“煞”字36-37
- 二、“相”字37
- 第三节 形容词词缀37-38
- 一、“煞”字37-38
- 二、“相”字38
- 第四章 词类38-61
- 第一节 代词38-44
- 一、人称代词38-41
- 二、指示代词41-42
- 三、疑问代词42-44
- 第二节 副词44-56
- 一、程度副词44-48
- 二、时间副词48-53
- 三、范围副词53-54
- 四、肯定、否定副词54
- 五、情态副词54-55
- 六、语气副词55-56
- 第三节 助词56-57
- 一、个56-57
- 二、得U;57
- 第四节 介词57-58
- 一、拨——被、把、替57-58
- 二、勒哈和来动58
- 第五节 数词58-60
- 一、“一”的能产性58-59
- 二、数词和“把”的组合59-60
- 三、数词与“毛”的组合60
- 第六节 量词60-61
- 一、潮60-61
- 二、跨61
- 三、与“一”搭配的组合型数量短语61
- 第五章 结语61-63
- 参考文献63-65
- 致谢6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戴庆厦;;语法比较的几点思考[J];语言与翻译;2006年01期
2 张功耀;;关于语法的哲学思考[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杨蕙;;论语法分析在英汉翻译中的重要作用[J];凯里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4 高更生;文章语法分析的意义和内容[J];东岳论丛;1985年06期
5 窦融久;对语法病句的研究要有新进展——关于语法病句的若干考察与思考之三[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4期
6 赵宗鸿;语法教学例谈[J];语文建设;1995年09期
7 唐丽;;对“不得不”的语法分析[J];现代语文;2006年11期
8 贺义荣;;对联的语法分析应该科学准确[J];商情(科学教育家);2008年05期
9 于漪;董敏堂;宋光中;张建华;李裕德;;全国语法和语法教学讨论会上中学教师发言摘要[J];语文学习;1981年09期
10 卢申;语法教学中的意识提升[J];黄山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化柏林;;基于语法开发平台构造对联生成系统[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建毅;王菁华;王枞;;领域语义语法的统计生成[A];2006年首届ICT大会信息、知识、智能及其转换理论第一次高峰论坛会议论文集[C];2006年
3 孙玉文;;以“恶”为例看词的语法分析必须以音义结合为基础[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4 苏宝荣;;汉语“副+名”现象的语义、语法分析与认知基础[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河南 大许寨乡二中 李永强;集中循环反复语法教学[N];学知报;2011年
2 朱俊玄 商务印书馆;《语法分析讲稿》:方法与问题并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年
3 方正技术研究院XML中国论坛网(www.xml.net.cn 董欣;XML的语法[N];网络世界;200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玉强;并行语法分析中几类算法的设计与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红娟;论语法分析在日汉翻译中的作用[D];山西大学;2015年
2 叶青;杭州方言特殊词汇的语法分析[D];杭州师范大学;2015年
3 王奂;超越语法—追求翻译的高水平[D];太原理工大学;2007年
4 江磊;领域词典的构建及其在语法分析中的应用[D];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王阳;“得”字句的语法整合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6 吴强;基于统计与语法分析的关键词提取[D];辽宁科技大学;2012年
7 陆卫萍;汉语复合词语法结构关系与语义关系之关系论析[D];广西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胜歧;面向受限自然语言的语法分析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9 周美玲;“上”“下”语法功能的认知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10 李欣珍;儿童语法接受能力的发展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713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13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