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及物构式赋义机制及动词准入条件
本文关键词:双及物构式赋义机制及动词准入条件
【摘要】:文章试图从跨语言多维度分析入手,采用构式语法与框架语义及认知语法相结合的理论框架,集中探讨双及物构式赋义机制及动词准入条件。文章认为,不同语言间构式赋义机制存在差异,动词能否准入双及物构式取决于动词语义角色与构式论元角色是否匹配。
【作者单位】: 天津外国语大学;
【关键词】: 双及物构式 框架语义 构式语法 赋义机制
【基金】:天津市“十一五”社科规划项目“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研究:多模态语言学方法”(项目编号:TJYW10-2-608)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04
【正文快照】: 1.0引言双及物构式(ditransitive construction),亦称双宾结构(double-object construction),是指谓语动词后携带一个近宾语和一个远宾语的的句式,其句法结构为NPS V NP1 NP2(VN1N2),表现形式为SubV Obj1Obj2(DOC)。典型的VN1N2构式或称DOC结构是以“给予”(give)动词为代表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高佑梅;;语言符号“非任意”特性的多维研究[J];山东外语教学;2012年02期
2 高佑梅;;对齐尔顿时空隐喻的认知语言学分析[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6年02期
3 徐盛桓!475001开封;试论英语双及物构块式[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02期
4 石毓智;汉英双宾结构差别的概念化原因[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4年02期
5 张伯江;;现代汉语的双及物结构式[J];中国语文;1999年03期
6 沈家煊;;句式和配价[J];中国语文;2000年04期
7 陆俭明;;再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J];中国语文;2002年04期
8 黄正德;;汉语动词的题元结构与其句法表现[J];语言科学;2007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月娥;欧阳俊林;;从动词词义看双宾语构块式和与格构块式[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2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郑维;;英汉双宾语结构的对比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4 武懿斌;;再论“V+ta+ge+——”双宾语结构[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3期
5 贾贻东;;双及物结构中英汉歧义句的对比[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8期
6 陆俭明;;构式与意象图式[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周莹;;现代汉语双宾结构研究综述[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年06期
8 王瑶;;现代汉语主宾可换位供用句的构式分析[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1年03期
9 何云剑;;基于谓词逻辑对英汉语中双及物结构歧义句的分析[J];才智;2009年26期
10 路华;;英汉双宾语结构的比较分析[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徐海;;双宾构式在英汉学习型词典中呈现效果的实证研究[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2 席留生;;汉语兼语句与英语SVOC结构的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严辰松;;英汉语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董宪臣;;非“给予”义双宾动词的语义分析——兼谈“吃了他三个苹果”一类结构的性质[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2期[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文兵;汉英维护言语行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陈佳;论英汉运动事件表达中“路径”单位的“空间界态”概念语义及其句法—语义接口功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韩巍峰;主题与主题标记结构的语序类型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莫启扬;语言中的时间性及其操作[D];西南大学;2011年
8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陈勇;汉语数量范畴及其非范畴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谢白羽;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比较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云娣;双及物结构的构式语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胡学群;英语致使—位移构式的认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3 曹书华;“V到”句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王志军;基于认知的现代汉语双宾句式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5 李颖;基于空间参照框架理论的英汉存在构式对比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6 赵雯;中动构式“NP+V起来+AP”的认知研究[D];西华大学;2011年
7 李林泽;基于典型理论的中英及物性对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张萌;移就辞格的构式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9 陈怀秋;虚词“给”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10 孙广宗;英汉物移动词对比分析[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沈阳;领属范畴及领属性名词短语的句法作用[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5年05期
2 沈家煊;转指和转喻[J];当代语言学;1999年01期
3 潘海华;韩景泉;;虚词there的句法地位及相关理论问题[J];当代语言学;2006年01期
4 林纾平;英汉双宾语结构对比[J];福州师专学报;2000年02期
5 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问题[J];方言;1979年02期
6 徐建华;领属性与非领属性Rd结构的语义类形式型[J];汉语学习;1999年03期
7 张国宪,周国光;索取动词的配价研究[J];汉语学习;1997年02期
8 高佑梅;;英语语音的修辞功能[J];山东外语教学;1991年04期
9 高佑梅;;认知语言学视角下语言符号的非任意性特征释解[J];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2期
10 徐盛桓;语法离我们有多远——从语义、语用看语法[J];外语与外语教学;1999年10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焕香;高平;;从格语法到构式语法[J];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01期
2 谢应光;;论元结构中的语境因素[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2期
3 鲁克伟;;施事隐形后,受事主语的施事性程度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07期
4 何爱晶;陆敏;;去粗存精 取精用弘——构式语法研究概述[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5 王寅;;框盒图:构式语法的形式化方案[J];外国语文;2011年03期
6 赵琪;;从动结式来看现代汉语的构式性[J];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2008年02期
7 申璐;;构式语法简述及其对外语教学的启示[J];考试周刊;2010年11期
8 郭杰;;构式语法理论评介[J];兰州学刊;2011年05期
9 刘晓林;王文斌;;构式语言学述评[J];天津外国语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10 赵琪;;英汉动结式的共性与个性[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吾买尔江·库尔班;阿里甫·库尔班;;维吾尔语框架语义知识库语义角色描述体系研究[A];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研究与进展——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青年自然语言信息处理、第二届全国多语言知识库建设联合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鑫;穗志方;李芸;;基于依存树距离的语义角色识别方法[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3 郝晓燕;刘伟;李茹;刘开瑛;;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及软件描述体系[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4 张立飞;;框架语义学:英汉比较的新视角[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5 殷国光;华建光;;《庄子》动词配价研究[A];和谐社会:社会建设与改革创新——2007学术前沿论丛(下卷)[C];2007年
6 刘学惠;;基于框架语义学的同义词辨析及其在词典编纂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7 余丽娜;曾东京;;框架语义学在双语网络词典编纂中的应用——从FrameNet看语义和语法标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8 周领顺;;框架元素施事、致事、受事研究[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七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9 孙道功;;基于标注语料库的兼语句语义结构模式研究[A];第二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李云靖;;“NP+的+VP”结构的构式语法阐释[A];第四届全国认知语言学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储泽祥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储泽祥:追求理论方法创新是核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包晓荣;基于语料库的蒙古语简单句施事和当事语义角色特征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3年
2 由丽萍;构建现代汉语框架语义知识库技术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3 顾鸣镝;汉语构式承继关系及其认知功能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3年
4 张占山;语义角色视角下的谓词同义词辨析[D];厦门大学;2006年
5 周日安;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6 朱茜;构式语法理论框架下“能”的多义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7 石彦霞;《纪效新书》句法专题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8 潘泰;现代汉语移动义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9 李文浩;基于突显观的构式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10 缪俊;现代汉语句嵌结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丰蓉;构式语法视角下“起来”中动句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2 黄巾格;“被+X”构式的构式语法研究[D];四川外语学院;2011年
3 沈冲;从汉语儿童语言习得角度浅谈构式语法[D];辽宁大学;2011年
4 贺雅坤;构式语法视角下的汉法双及物构式对比研究[D];山西大学;2013年
5 李小乐;基于构式语法的中英文网络语言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6 陈红霞;从比格形式名词的语义角色辨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7 伊好斯白音;蒙古语名词短语语义角色的统计分析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2年
8 刘奇;基于构式语法的“A倒A”结构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3年
9 朱伟;汉语致使义动结结构的构式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刘阳;基于框架语义学的语篇连贯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7496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496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