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龙的名实思想及发展脉络
本文关键词:公孙龙的名实思想及发展脉络
【摘要】:公孙龙作为名家的代表人物,以逻辑辩题为切入点,论证了与名实相关的问题。对这些问题的探索,主要集中在《公孙龙子》中。从《白马论》到《名实论》,公孙龙不仅建立了严谨的“物”“实”“位”“正”语言理论体系,更是找到了正名实的方法和正名标准。本文正是从各篇表达之主旨出发,探索其中隐含的名实问题,从各篇的联系中探究公孙龙思想的发展走向。并在具体探究过程中发现《公孙龙子》的体系性非常强,其名实思想的发展脉络也非常清晰。《自马论》是其他各篇名实思想的发端。公孙龙借“白马非马”表达了自己的名实观“实非,则名非”,并在具体的论证过程中看到了“实”对“名”的决定作用。正是因为公孙龙在名实问题上的“实决定论”,才有了后面几篇在不同方面对“实”的探索。《指物论》是公孙龙名实思想演变的关键点。公孙龙借“物莫非指,而指非指”探讨了对世间“物”进行“指”的周遍性,并对“物”与“指”之关系进行了探究。“指”之周遍使“实”之获得成为可能,“指”也就成为了“实”的获得方式。其后的几篇都是借由“指”在对“实”进行探索,公孙龙的名实思想从此进入了新的篇章。《通变论》和《坚白论》是公孙龙名实思想的中兴环节。公孙龙借“二无一”探讨了“以形责实”和“以色责实”(实质上是‘以位责实’)的可行性,对“指”之方面即“求实”方向在“羊牛”、“青白”的问题上进行了实践。公孙龙借“坚白石二”探讨了“视”、“拊”、“神”等具体感知“实”的方式,并由此论证了“实”的本质“离”。《通变论》对“实”的探究焦点在“物”,《坚白论》对“实”的探究焦点在“人”,两者构成了公孙龙“实”理论的中坚部分。《名实论》是公孙龙名实思想的总结和升华。公孙龙构建了横跨内外两个世界,以“实”为中心的语言理论体系,并以此找到了正名实的方法和标准。他的语言理论体系和正名实的标准都是在前面几篇的基础上形成的。从“实”的来源到“求实”方向,再到“得实”过程,最终到“实”之本质,都是前面几篇对“实”思想的贡献。在探究“实”的过程中,“位”这一对“实”的本质性规定也得以形成。“求实”中“以位责实”和“得实”中的“离”一起形成了“实”之“位”。而随着“位”思想的不断成熟,“正”也随之出现。“以位责实”中的“各当其所”与“离”的“独而正”一起形成了“位其所位”的“正”。在公孙龙语言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中,其正名思想也得以发展。从“实非,则名非”中“实”对“名”的决定作用,到“二无一”中“名”对“实”的影响,最终形成了“唯乎其彼此”的正名标准,以及在该标准下的正名方法。由此可见,公孙龙名实思想的发展是以“实”为中心,然后纵向、横向发展的。纵向形成了“物”“实”“位”“正”这样的语言理论体系,横向与“名”结合形成了其“唯乎其彼此”的“正名”思想。
【关键词】:公孙龙 名实 正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0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5
- 1.1 公孙龙与名家9-10
- 1.2 《公孙龙子》10-13
- 1.2.1. 《公孙龙子》版本10
- 1.2.2. 《公孙龙子》研究概况10-13
- 1.3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研究方法13-15
- 第二章 《白马论》15-21
- 2.1 《白马论》主旨15-17
- 2.1.1. “实非,则名非”15-16
- 2.1.2. “实”决定“名”16-17
- 2.2 《白马论》的具体论证17-19
- 2.3 《白马论》与其它各篇的关系19-20
- 2.4 《白马论》小结20-21
- 第三章 《指物论》21-31
- 3.1 《指物论》主旨21-27
- 3.1.1 “指”21-24
- 3.1.2 “非指”、“无指”、“谓指”、“为指”24-26
- 3.1.3 “物莫非指、而指非指”26-27
- 3.2 “指”、“物”讨论及关系27-29
- 3.3 《指物论》与其它篇目之联系29
- 3.4 小结29-31
- 第四章 《通变论》31-39
- 4.1 《通变论》之主旨31-36
- 4.1.1 “二无一31-33
- 4.1.2 “右”33
- 4.1.3 “合”、“以”、“有与”33-35
- 4.1.4 “以形责实”和“以位责实”35-36
- 4.2 《通变论》的具体论证36
- 4.3 《通变论》与其他各篇之联系36-37
- 4.4 小结37-39
- 第五章 《坚白论》39-45
- 5.1 《坚白论》主旨39-42
- 5.1.1 “离”39-40
- 5.1.2 定之“坚、白”与不定之“坚、白”40-42
- 5.2 《坚白论》的论证过程42
- 5.3 《坚白论》与其他各篇之联系42-43
- 5.4 小结43-45
- 第六章 《名实论》45-55
- 6.1 《名实论》主旨45-51
- 6.1.1 “物”“实”“位”“正”45-49
- 6.1.2 正名方法:“以位正实,以实正名”49-50
- 6.1.3 “名实关系”50-51
- 6.1.4 正名标准51
- 6.2 《名实论》的具体论证51-52
- 6.3 《名实论》与其他各篇之联系52-53
- 6.4 小结53-55
- 结语55-57
- 参考文献57-59
- 附录59-81
- 致谢81-8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83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文华;;“五四”新文化运动“偏激”说驳议[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钱善刚;;道:假设抑或承诺——胡适《淮南子》研究初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张焕君;;论孔子礼学思想中的成人之道与君子养成[J];安徽史学;2012年01期
4 屈光峰;胡适的哲学史观初探[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5 郭琳;;顾颉刚档案史料思想探略[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6 王忠伟;付宝新;;子产的管理思想[J];辽宁科技大学学报;2009年04期
7 李秀琴;谈用现代技术整理研究古文献[J];北方论丛;2001年04期
8 王雪峰,高畅;论孔子教育思想的主体性精神[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4年04期
9 李巍;;《公孙龙子·指物论》之“指”——从系动词的观点看[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胡义成;;“周公仁政”概念的确立及其文化价值——兼论“关天区第一张文化名片是‘周公仁政’”[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刘继安;;民国初年管学研究的三种范式与评析[A];安徽省管子研究会2011年年会暨全国第六届管子学术研讨会交流论文集[C];2011年
2 陈卫平;;“金岳霖问题”与中国哲学史学科独立性的探求[A];第二届中国南北哲学论坛暨“哲学的当代意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余亚斐;;改革开放30年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发展历程[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4 丁明利;;现代性视阈下的哲学史观研究——从胡适、冯友兰到冯契的考察和思考[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5 张晴;;20世纪初的中国逻辑史研究[A];2007年现代逻辑与逻辑史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代迅;;百年回眸:世界文论格局中的中国文论抉择[A];东方丛刊(2000年第3辑 总第三十三辑)[C];2000年
7 杜爽;;风景名胜区中道教名山文化景观的初探[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美宏;生生之道与圣人气象:北宋五子万物一体论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伟;《吕氏春秋》体道和治道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郑林华;墨家思想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孙敏明;庄子“游”的人生哲学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潘苇杭;先秦两汉尧文化探源[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6 李乐;宋代书籍编辑思想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7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吴雪萌;英语世界老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9 刘白明;老庄正义思想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10 赵炎峰;先秦名家哲学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红连;荀子礼法思想渊源考论[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王雷;法家君主专制理论与秦朝的兴衰[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虹;钱穆的清代学术史著作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杨铭;先秦儒道游观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王晓倩;论老子的无为思想与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韩凌;法由道生—韩非的道法思想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0年
8 王传涛;近现代中国仁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沈韬;论清末民初的墨学研究(1895-1925)[D];西北大学;2011年
10 刘荣晖;法家、兵家思想的近缘性与商鞅、韩非思想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75369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5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