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习得偏误分析
本文关键词:日本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习得偏误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学生 动态助词“了” 偏误类型 偏误成因 教学对策
【摘要】:动态助词“了”(了1)作为句法结构的组成部分之一,在汉语语法体系中有着重要地位。由于“了1”语法意义与语用规则的复杂性,使其成为日本学生汉语语法习得的难点之一。日本学生在使用“了1”时容易出现“了”字遗漏、“了”字误加、“了”与“着”和“过”相互误代、回避使用和错序等偏误现象。造成偏误的主要原因为日语干扰、日本学生不能完全掌握“了1”的使用规则而引起的目的语规则的泛化、教材或教学的误导及交际策略不当等。在教学中,教师应通过对比和运用实例突出汉日两语之间的语法差异及汉语内部“了1”和与之用法、意义相似的词语之间的差异,准确、简洁、清晰地解释“了1”的语构特征和语用规则,合理设计课堂练习并用恰当而有效的方式纠正偏误,让日本学生在大量的言语实践中不断加深对“了1”的理解掌握。
【关键词】:日本学生 动态助词“了” 偏误类型 偏误成因 教学对策
【学位授予单位】:华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导论7-17
-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文献综述8-11
- 第二节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11-13
- 第三节 理论依据与基本思路13-15
- 第四节 研究方法与本文结构15-17
- 第二章 日本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习得调查结果及偏误类型分析17-33
- 第一节 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17-21
- 第二节 日本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习得偏误类型21-33
- 第三章 日本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习得偏误的产生的原因33-39
- 第一节 母语日语对汉语习得负迁移33-34
- 第二节 汉语动态助词“了”语法与语用规则的复杂性及目的语规则泛化34
- 第三节 教材与教学的误导34-35
- 第四节 日本学生汉语交际策略的影响35-36
- 第五节 学生个体因素36-39
- 第四章 针对日本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学习的教学对策39-43
- 第一节 在对比中明确汉语、日本语的差异,合理设计课堂练习39-40
- 第二节 从教学法入手,,积极避免误导40-43
- 第五章 结论43-45
- 参考文献45-47
- 致谢47-49
- 附录(调查问卷)49-55
- 个人简历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敏;谈谈动态助词“的”的用法[J];聊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2 麦宇红;动态助词“了”隐现缘由探微[J];龙岩师专学报;2003年02期
3 傅书灵;;《歧路灯》中的动态助词“的”[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4 刘明;;“形容词+动态助词”现象的浅析[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08期
5 曾超文;;湖南零陵话中的特殊动态助词“嘎”、“起”、“倒”[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S1期
6 孙斐;;浅论事态助词“来”的产生——兼及动态助词“来”[J];科技信息;2009年31期
7 刘薇;;贵阳方言动态助词“起”[J];成功(教育);2010年01期
8 曾芳;;耒阳方言动态助词“徕”的用法分析[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年01期
9 冯佩雯;;动态助词“了”、“着”、“过”的偏误及用法分析[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10 孔令达 ,周国光 ,李向农;儿童动态助词“过”习得情况的调查和分析[J];语言文字应用;1993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何晓丽;陈小荷;陈锋;钱小飞;;现代汉语动态助词“了”的自动生成研究[A];第三届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2 陈路遥;;现代汉语动态助词“过”的空间认知探索[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3 王媛媛;;初级汉语教材中动态助词“过”的考察[A];第七届北京地区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4年
4 尹绍华;;对动态助词“了”的再认识与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应用[A];第四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蔡华祥;盐城(步凤)方言动态助词及相关语法手段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婵;天镇方言动态助词及其相关成分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2年
2 沈娇;新县方言特色助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5年
3 冯肖;《隋史遗文》助词研究[D];苏州大学;2015年
4 李晶晶;基于语言比较的汉语动态助词“过”的对泰教学研究[D];广西大学;2015年
5 陶晶;动态助词“着”的偏误分析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5年
6 赵晓彤;外国留学生动态助词“着”、“了”、“过”习得偏误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年
7 刘舒婷;韩国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着”、“过”的习得顺序研究及教学建议[D];渤海大学;2016年
8 金妮;动态助词“了”、“着”、“过”和泰语助词“(?)”、“(?)”、“(?)……(?)”的对比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6年
9 金建;日本学生汉语动态助词“了”习得偏误分析[D];华侨大学;2015年
10 刘催勤;印尼留学生动态助词习得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585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585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