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味觉域的汉英物性形容词语义重合度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味觉域的汉英物性形容词语义重合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物性形容词 隐喻拓展 身体体验 认知框架 文化体验
【摘要】:本文探索"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的问题,对汉英物性形容词隐喻拓展重合可能性展开预测研究,提出物性形容词内部一致性要素优先序列:体验认知框架形容词性质([+系词]与[-系词];[单音]与[多音];[动态]与[静态])文化体验。同语言的同域形容词内部一致性越高,隐喻拓展相似性越大,两种不同语言的同域形容词,内部一致性各要素相似性越大,其隐喻拓展重合度越高,可译性越大,反之亦然。
【作者单位】: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务外语学院;复旦大学;湖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物性形容词 隐喻拓展 身体体验 认知框架 文化体验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基于使用的汉英物性形容词隐喻拓展研究”(11YJC740096)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085工程项目(Z085WGYYX13008)资助
【分类号】:H136;H313
【正文快照】: 1.引言DixonAikhenvald(2004:3)指出任何语言的形容词类都包含尺寸(如small、big)、新旧(如new、old)、价值判断(如good、bad)和颜色(如black、white)四种,而具有中等或大量形容词的语言,则必然同时包含物理特征(phys-ical property)形容词(如hard、soft、hot、cold、sour、s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泉;;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2 唐树华;董元兴;李芳;;构式与隐喻拓展——汉英温度域谓语句形容词隐喻拓展差异及成因探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3 王晓凌;;补语“起来”的隐喻认知过程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4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5 胡德明;;从反问句生成机制看“不是”的性质和语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张孝荣;;汉语话题结构及其优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7 熊仲儒;;外围格的论元地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8 胡寒婕;;用“标记理论”来解释中国学生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吴娴;;“好容易”与“好不容易”[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9年01期
10 熊艳萍;;标记理论在旅游英语中的运用[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2 林达真;李绍滋;;基于模式分类的汉语时态确定方法研究[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陈艳林;;“差一点(没)VP”的歧义原因与分化[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王会;;试论“不大+V/A”句式[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赵明慧;李平华;;“V+T+N”和“V+N+T”句式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7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吴学辉;;说“好个N!”[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9 刘禀诚;;新闻标题的分句隐含[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栋;盛玉麒;;汉语否定极项(NPI)自动抽取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8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徐先玉;世界的语言概念化[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陶胜妃;现代汉语谓词修饰词前后位置比较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孙艳;汉语“A+过+O”结构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一)[J];汉语学习;1997年01期
2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二)[J];汉语学习;1997年04期
3 马真,陆俭明;形容词作结果补语情况考察(三)[J];汉语学习;1997年06期
4 高航;严辰松;;汉语温度图式所衍生的概念隐喻[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刘宇红;;认知语言学的理论缺陷[J];山东外语教学;2006年05期
6 李泉;;同义单双音节形容词对比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2001年04期
7 沈家煊;;形容词句法功能的标记模式[J];中国语文;1997年04期
8 张国宪;;现代汉语形容词的体及形态化历程[J];中国语文;1998年06期
9 陆俭明;说量度形容词[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9年03期
10 徐时仪;汉语词汇双音化的内在原因考探[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5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立勇;物性的意义[D];中央美术学院;2008年
2 邢强;红山嘴地区中生代储层成岩特征及物性控制因素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7595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59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