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作为文化符号的人体词语考察——以韩汉人体词语为例

发布时间:2017-08-31 22:41

  本文关键词:作为文化符号的人体词语考察——以韩汉人体词语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文化符号 韩汉 人体词语研究


【摘要】:人体词语深刻体现着人与自然的紧密关联,作为一种文化符号,人体词语在各类型语言中均属较为基础和核心的词语,因此,对人体词语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认知科学的蓬勃发展,语言界对人体词语重要性的认识逐渐加深,人体词语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亦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对于英语世界中对人体词语进行的大量有深度、多角度研究,韩语和汉语中对人体词语的研究虽已取得一定成果,但广度、深度不够。重视对韩汉人体词语的考察,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认识语言的深层次内部特征。对韩汉人体词语的研究还需要更多的学者加入,需要更新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把对韩汉人体词语的研究不断引向深入,进一步挖掘其理论价值,使研究更趋于科学性、专业性和系统性。
【作者单位】: 延边大学朝鲜-韩国学学院;
【关键词】文化符号 韩汉 人体词语研究
【分类号】:H136;H55
【正文快照】: 人类在认识世界的早期,就将自身与天地万物通过类比联系起来,通过对自身以及周围事物的了解,来认识相对复杂、抽象、遥远的事物,不断感知、想象以及认识客观世界。至20世纪80年代,语言哲学被认为是心灵哲学的一个分支,而心灵哲学又从语言哲学那里取得了优势地位,与心灵哲学的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冯凌宇;;汉语人体名词的句法语义特征[J];长江学术;2006年03期

2 彭小南;;汉语成语中“头”的概念隐喻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年04期

3 庞晓红;;从认知的角度分析“手”隐喻[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4 许颖欣;;汉语“口”的隐喻认知机制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7年03期

5 李树新;人体词语的认知模式与语义类推[J];汉字文化;2004年04期

6 王文斌;论汉语“心”的空间隐喻的结构化[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7 李树新;论人体词语的文化意蕴[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5期

8 邓习议;;关于广松涉“四肢结构”之认识论和实践论的理论探源[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9 林祁;林红;;“他者”的文化与文化的“他者”——日本华侨女作家孟庆华《告别丰岛园》的文本解读[J];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章黎平;汉语方言人体词语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望驾;;《说文解字》注释语言常用词的语料价值[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方云云;;近代汉语“脖子语义场”主导词的历时演变[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3 黄晓宁;冯雪冬;;晚唐五代——宋时期“寻”“觅”替换考[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王彤伟;常用词“疾”、“病”的历时替代[J];北方论丛;2005年02期

5 丁喜霞;;说“养眼”[J];编辑之友;2010年09期

6 郭现莹;王欣;;汉语“手”的认知思维探究——从转喻到隐喻的过渡[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7 吴玉芝;;“桨”、“楫”、“棹”的历时替换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3期

8 王瑞琪;;“橐”、“囊”/“袋”的历时更替考[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李小平;;计时量词“祀、年、岁、载”历时演变小考[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9期

10 杨建军;;词语演变的系统性原则——以睡眠、躺卧语义场为例[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赵岩;;《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订补——以简帛文献为中心[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余求真;;词义引申中修辞现象的认知解释[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3 徐时仪;;略论汉语文白转型与平民意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曲丽玮;元刊杂剧复字词汇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刘艳红;唐五代方位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高志明;通感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武晓丽;汉语核心词“人”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黎金娥;英语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6 刘晓静;东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8 蔡心交;越汉成语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龙;现代汉语习用语法构式句法分析及演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10 姜兴鲁;竺法护译经感觉动词语义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敏;反义动词的对称与不对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2 陈伶俐;英语人体词词义演变的认知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3 吴梅梅;基于概念整合理论的OVER,,ABOVE和ON的空间隐喻拓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4 闫彩妮;中日人体隐喻的对比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常荣;汉语“建筑”类动词语义场的历史演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葛春意;关于人体隐喻词语的探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李薇;俄汉语中带成素“pyka”的成语对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8 谭晓花;《拾遗记》名词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1年

9 钟立婉;人体部位习语的认知转喻分析[D];西华大学;2011年

10 黄成;上古汉语三组常用词演变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邦新;方言词汇的时代性[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2 李荣;《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分地方言词典》总序[J];辞书研究;1997年02期

3 周绍珩;;欧美语义学的某些理论与研究方法[J];语言学动态;1978年04期

4 Wilhelm von Humboldt;张烈材;;论语言发展不同时期的比较语言研究[J];国外语言学;1987年04期

5 张振兴;闽语及其周边方言[J];方言;2000年01期

6 张振兴;《现代汉语方言大词典》编纂后记[J];方言;2000年02期

7 ;汉语方言词语调查条目表[J];方言;2003年01期

8 李如龙;;汉语方言的地理语言学研究大有可为——喜读《汉语方言地图集》[J];方言;2009年02期

9 解海江,张志毅;汉语面部语义场历史演变——兼论汉语词汇史研究方法论的转折[J];古汉语研究;1993年04期

10 张雪梅;;“脚”有“足”义始于西汉中期[J];古汉语研究;2007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陈瑶;官话方言方位词比较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2 胡士云;汉语亲属称谓研究[D];暨南大学;2001年

3 解海江;汉语编码度研究[D];厦门大学;2004年

4 吴哲;现代俄语词汇的多义性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5年

5 赵红梅;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6 赵倩;汉语人体名词词义演变规律及认知动因[D];北京语言大学;2007年

7 吴宝安;西汉核心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解海江;汉语方言义位比较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托娅;商标音译的文化心理观照[J];修辞学习;2000年03期

2 殷国明;“狼性”与二十世纪现代中国文学(上)[J];社会科学;2005年01期

3 吴真;;中国节典之旅[J];出版广角;2008年03期

4 冯骥才;;年文化与生活本身[J];今日重庆;2009年01期

5 金载铉,张淑敏;经营活动:中韩两国人文化心理的对比[J];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1期

6 李健;祥林嫂悲剧的文化心理解读[J];重庆师专学报;2001年01期

7 程钧;文学活动的文化分析[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5期

8 欧孟秋;;“圆”的文化审思(外2则)[J];政协天地;2003年02期

9 牛志文;鲁迅、沈从文小说创作中文化心理异同探析[J];天中学刊;2004年04期

10 石兴泽;傅斯年与钱穆的交往和分歧[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史秀菊;;浅谈文化心理与交际得体性的关系[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2 常敬宇;;论言语得体性的文化心理和语言策略[A];得体修辞学研究[C];1999年

3 刘宗和;;论日本作家自杀现象的文化心理[A];外国文学论集——世纪末的探索与思考[C];1997年

4 刘晓梅;;南宋浙东学派的实学思想对浙江民众现代文化心理的影响[A];浙东学术与中国实学——浙东学派与中国实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5 张海钟;;中国区域心理学与和谐社会建设[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6 李贵杰;;混沌理论对文化心理学研究的方法论启示[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吕小康;;“潜规则”盛行的文化心理根源及其现代性转向—潜规则的一个分析框架[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8年全国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8年

8 王晓丽;李晓文;;文化发展心理学方法论探讨[A];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9 高勇年;张建智;;浅论法治建设应消除“运动”文化心理——学习董必武“不重视和不遵守法制现象”论断之思考[A];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文集(第七辑)[C];2008年

10 戴冠青;李小斌;;在文学想象中演绎闽南文化心理——对闽南民间故事的一种研究[A];论闽南文化:第三届闽南文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树荫;领悟以人为本 转变文化心理[N];中国质量报;2001年

2 温儒敏;对外交流重在消除文化心理隔阂[N];中华读书报;2010年

3 王旭晓;构建文化心理 应对生存困境[N];光明日报;2004年

4 北乔;智慧的穿越[N];中国纪检监察报;2006年

5 刘士林;注重人物形象的现代转换[N];文艺报;2010年

6 潘凤亮;能否平视经典?[N];中国文化报;2007年

7 吴华敏 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理论处处长;民族意识的律动[N];阿勒泰日报(汉);2010年

8 花建;社会和谐进步的文化心理平台[N];文汇报;2006年

9 本报实习记者 张明禄;中国人发型背后的文化心理[N];北京科技报;2005年

10 张敬伟;车牌号删四是理性的公共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力;崇实厚生·回归自我[D];中央美术学院;2007年

2 佟金丹;徐

本文编号:7684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684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d29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