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转向”之后的汉语哲学建构——欧美汉学界对于先秦中国思想的不同解读
本文关键词:“语言学转向”之后的汉语哲学建构——欧美汉学界对于先秦中国思想的不同解读
更多相关文章: 陈汉生 罗哲海 分析哲学 新实用主义 批判理论
【摘要】:汉学家陈汉生基于"物质名词"假说建构出的汉语和汉语哲学认识,受到另一位汉学家罗哲海的深刻批评。论辩双方之间的分歧并非只是二者分别倾向于儒家和道家的表面差异,而是他们所分别依托的欧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与英美新实用主义之间的巨大分歧。双方的思想在各自的理论进路上都得到了充分的拓展和袒露,所以对此次论争的深入剖析,也有可能成为理解和评价欧陆汉学、英美汉学的深层次"抓手"。
【作者单位】: 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关键词】: 陈汉生 罗哲海 分析哲学 新实用主义 批判理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他乡有夫子:欧美的《孟子》译介与诠释研究”(批准号10YJC720013)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西方《孟子》研究与儒家伦理建构”(批准号:13FZX016)之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0-05;B21
【正文快照】: 导论西方中国哲学研究中的“语言学转向”20世纪下半叶,受到西方哲学界“语言学转向(the Linguistic Turn)”①大趋势的深刻影响,身处欧美的西方汉学家们在解读早期中国哲学文献时,多从古代汉语的语言特点出发,追索古汉语与中国思想表达之间的深层关联。由此,西方汉学研究中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韩振华;罗哲海;;轴心时期的儒学启蒙——与罗哲海教授谈汉学[J];华文文学;2012年01期
2 韩振华;何乏笔;;“当代汉语哲学”的建构——与何乏笔博士谈哲学与汉学[J];华文文学;2013年04期
3 方万全;;真理概念与先秦哲学——与陈汉生(Chad Hansen)先生商榷[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4 邓晓芒;论中国哲学中的反语言学倾向[J];中州学刊;1992年02期
5 许苏民;;明清之际的儒耶对话与中国哲学创新[J];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薇;张岚;;《婚姻法》汉英文本语篇分析及文化义探究[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赵晓芳;;语言天空下的别样风景——关于《马桥词典》的语言哲学解读[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年04期
3 申小龙;;语言研究的依据和最终目的——洪堡特语言思想探究[J];北方论丛;2012年02期
4 隋亚男;;解读洪堡特关于语言本质的理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年06期
5 王锦;;从逻辑角度解读道家思想——兼析道家政治建构不被采纳之原因[J];毕节学院学报;2007年02期
6 王晓朝;;中西文化传播的双向互动与文化转型 兼评张西平《中国与欧洲早期宗教和哲学交流史》[J];博览群书;2002年01期
7 李俊生;;洪堡特辩证语言观述评[J];北方文学(下半月);2012年05期
8 邱野;;从“快餐”称谓的演变看社会文化对语言变异的影响[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1期
9 陈宇宙;;马克思文化思想考论[J];武陵学刊;2011年03期
10 周骥;李慧玲;;洪堡特语言哲学思想述评[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邢富坤;宋柔;;自动词性标注中语法因素和词汇因素对英汉语的不同影响[A];中国计算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9-2011)[C];2011年
2 李娟;;“语言形式”内涵辨析——附论高名凯先生的语言形式思想[A];高名凯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纪念高名凯先生诞辰100周年论文集[C];2011年
3 王锦;;从逻辑角度解读道家思想——兼析道家政治建构不被采纳之原因[A];贵州制约逻辑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暨首届全国性逻辑系统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4 欧妮;;突显地域性 增强实用性——由通用对外汉语口语教材的不足引起的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政治·法律·社会学科卷)[C];2008年
5 徐时仪;;略论汉语文白转型与平民意识[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6 刘晨;;上帝教与太平天国的兴衰——以萧朝贵神化历程为中心的考察[A];第九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3年
7 戴继诚;;中极玲珑 外极朴实——利玛窦的人格特质[A];基督教思想评论第九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腾;民族院校英语专业学生语际语语用能力及其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赵娜;北宋“文字禅”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潘震;中国传统情感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阮氏丽娟;汉语方位词及其类型学特征[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扬;青城本色:呼和浩特宗教和谐机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许心宏;文学地图上的城市与乡村[D];浙江大学;2010年
8 宫宝龙;记号的迷思[D];浙江大学;2011年
9 宋桔;《语言自迩集》的文献和语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10 曹威;英译《论语》的哲学诠释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李明;论英语习语中的语言世界图景[D];长春理工大学;2010年
2 程琦;云南少数民族地区基督教教堂建筑装饰艺术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3 阎铭;明清士大夫与耶稣会士译著[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傅瑜琴;《俗语典》民俗语汇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5 关俊雄;耶稣会东亚系统中澳门圣保禄教堂的建立[D];南京大学;2011年
6 谢慧珍;汉英“脸面”义类词汇隐喻问题对比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赵晓;激活汉语言的灵性[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8 王泽颖;论朱宗元之天儒观[D];宁波大学;2011年
9 王洁;“e”时代的时尚语言[D];华侨大学;2011年
10 刘蕾;赫尔德翻译理论的来源及影响[D];天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姚洋;高水平陷阱——李约瑟之谜再考察[J];经济研究;2003年01期
2 杨瑞龙;聂辉华;;不完全契约理论: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06年02期
3 余从荣,张运华;汉代推行孝道教化的途径及启示[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4 骆承烈;孝道新解[J];齐鲁学刊;1993年01期
5 黄留珠;汉代的选廉制度[J];唐都学刊;1998年01期
6 陈志武;;对儒家文化的金融学反思[J];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42期
7 李约瑟 ,郭之;评冯友兰《中国哲学史》[J];中州学刊;1992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崔伟奇;“语言的转向”的哲学反思[J];求是学刊;1995年06期
2 隋然;译学研究的研究与分析哲学的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3年01期
3 隋然;分析哲学与认知语言学研究的理论问题[J];外语学刊;2005年03期
4 陈保亚;论分析哲学的语言观[J];思想战线;1993年03期
5 张静;;分析哲学对现代语言学研究的影响[J];江西社会科学;2008年11期
6 严苡丹;;浅析分析哲学及其对语义学的影响[J];黑龙江社会科学;2011年02期
7 郭鸿;;认知符号学与认知语言学[J];符号与传媒;2011年01期
8 林建强;;分析性语言哲学:反思与批判[J];外语学刊;2009年03期
9 张庆熊;;本体论研究的语言转向——以分析哲学为进路[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10 李美霞;分析哲学:转换生成语法哲学思想渊源[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关兴丽;;试论金岳霖的语义学和语用学思想[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2 刘邦凡;;论金岳霖的翻译思想及翻译哲学思想[A];第三次金岳霖学术思想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凌德祥;;语言应用的国家战略与汉语教育的历史思考[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焱;“有话好好说”与“读书先须识字”[N];南方周末;2007年
2 驻京记者 王乐;英译本《五经》明年初步成型[N];文汇报;2009年
3 吴冠军;学术语言需要重返日常生活么?[N];东方早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杜建国;语言、意向与存在[D];山西大学;2007年
2 柳海涛;社会的语言结构[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3 李洪儒;语句中的说话人形象[D];黑龙江大学;2003年
4 孙小龙;规范、推论与社会实践[D];南京大学;2011年
5 胡朋志;理性主义的复兴[D];浙江大学;2012年
6 武庆荣;布兰顿推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丽;当代西方文化相关流派对刘宓庆翻译理论形成的影响[D];山东大学;2008年
2 徐杨;对休谟因果关系非必然性论证的语言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李娜;从意向性看语言的意义问题[D];山东大学;2007年
4 张静;奥斯汀、塞尔言语行为理论探析[D];西南大学;2007年
5 李章吕;普特南新语义学理论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6 高小丽;摹状语研究的语境维度[D];黑龙江大学;2009年
7 范为;论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及其理论困境[D];黑龙江大学;2008年
8 周玲;翻译不确定性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9 邵明菲;意义理论研究:戴维森纲领解读[D];黑龙江大学;2009年
10 侯德花;罗蒂真理观的语境化趋向[D];山西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69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6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