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的代动词用法谈汉语句法语义的修辞属性
本文关键词:从“来”的代动词用法谈汉语句法语义的修辞属性
更多相关文章: 代动词 来 充任 句法语义 修辞属性 修辞内化于语法
【摘要】:本文从修辞角度入手研究汉语代动词"来"的句法和语义。通过实例观察发现,"来"在起到代替动词语法作用的同时,还有明显的语义倾向性:一是涉及某种技能,二是说话人对所述行为给予一个命名,后者是前者的自然延伸。文章根据代动词"来"高频出现于戏曲、曲艺行业的特点,考察了在这些行业里的实际用例,得出的认识是,代动词"来"的基本语义可以释作"充任",它有两个方向上的语用倾向义:一是扮演、表演,二是胜任。这个认识可以解释"来"代动词用法的各种语法特征。文章进一步指出,"来"从舞台上的"扮演"义延展到语法上的"充任"义,这个例子很好地说明,修辞不是独立于句法-语义结构之外的单纯的语言应用问题,修辞在汉语中是内化于句法-语义形成过程中的。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
【关键词】: 代动词 来 充任 句法语义 修辞属性 修辞内化于语法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语法论著里,最早给“来”字定了个“代动词”身分的,是赵元任(1968)。他指出,在“你画的不象,等我来!”这个句子里,既可以把“来”解释成“到来”的意思(整句是“等我过来画”,省略了“画”),也可以解释成没有省略、“来”是代替动词“画”的“代动词”(pro-verb)。他认为代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信春;;双动句状语总论[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2 刘红妮;;新兴“X活族”词语及其语用修辞价值[J];毕节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3 方晓国;;反问句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09年04期
4 陆月华;;论小句概念语义模式——概念框架的优越性[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张滟;;“事态限定”句法语义研究——基于“交互主观性”认知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年03期
6 曾传禄;;“往+O+VP”和“V+往+O”[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2009年02期
7 俞咏梅;现代汉语处所状语的语义特征[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03期
8 陈晓湘,罗琼鹏;“是”的句法语义属性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03期
9 黄灵红;汉语双宾语句生成中的句法语义问题[J];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2期
10 李琳;“很+Adj”、“真+Adj”及“AA(的)”的语法功能辨析[J];北方论丛;200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向红;宋春阳;;介连兼类词“以”的句法语义区别特征及消歧策略[A];语言计算与基于内容的文本处理——全国第七届计算语言学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2 方环海;赵鸣;;汉语简单句理解中句法与语义的加工机制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7年
3 毕玉德;陈洁;吕春燕;;朝鲜语句子语义角色标注研究[A];中国计算机语言学研究前沿进展(2007-2009)[C];2009年
4 刘禀诚;;歇后语论要[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雪艳;吕国英;李茹;刘伟;;基于层叠条件随机场的句法语义自动标注研究[A];第四届全国学生计算语言学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毕玉德;张文江;;朝鲜语知识库结构的设计理念及其语言描述[A];民族语言文字信息技术研究——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语言文字信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江荻;;藏语动词的及物性、自主性与施格语言类型[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8 熊学亮;;论构式的认知多义性[A];中国英汉语比较研究会第八次全国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8年
9 刘禀诚;;新闻标题的分句隐含[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刘现强;;从“也”和“只”看状中结构韵律的复杂性和可能的控制因素[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戈莱格·莱斯特尔 墨尔本大学哲学、人类学和社会研究学院,焦兵编译,熊明辉校;《澳洲逻辑学杂志》简介[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语言研究创新重事实、现象、理论与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王姝;紧缩及其句法语义后果[D];吉林大学;2012年
2 周日安;名名组合的句法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3 刘立成;现代汉语限定性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浑洁絮;基于语义语言的英汉机器翻译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5 张旺喜;汉语句法的认知结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6 金贞儿;致使义兼语句与“把”字句的构式转换及其理据探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怀秋;虚词“给”的句法语义接口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2 柯润兰;介词“向”的句法语义考察[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3 亢永兴;基于句法语义界面的汉语构式特征及其应用[D];厦门大学;2014年
4 高丽;汉语放置动词的句法语义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孙一弦;基于语料库的“下来”“下去”句法语义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6 蚁坤;汉语被动句的句法语义特征和使用条件[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0年
7 孙秀珍;结构性隐喻与句法语义搭配[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1年
8 周隽;指宾状位形容词句法语义研究及功能浅析[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张忠舟;俄语谚语的语义研究[D];黑龙江大学;2008年
10 段沫;“A+复趋”格式的句法语义特点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76914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769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