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07:38

  本文关键词:心智哲学视域下的夸张修辞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心智哲学 夸张修辞 意向性 心物随附性 涌现 计算模型


【摘要】:从心智哲学视角出发,夸张的生成始于认知主体的意向性,意向性决定了认知主体的意向内容(本体)和意向态度。认知主体通过感知本体的物理属性获得原初意识,经过一系列格式塔转换,最终在大脑中形成对本体的心理感受,并涌现为一种具有新颖特质的语义成分——夸体。在夸张生成中,从本体的物理属性获得心理属性的过程,是认知主体基于相邻关系在本体的常量、超常量、夸张量的聚合系统中做出选择的过程。
【作者单位】: 重庆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四川外国语大学教务处;
【关键词】心智哲学 夸张修辞 意向性 心物随附性 涌现 计算模型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修辞的神经认知语言学研究”(11XYY016)的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夸张是一种运用得比较普遍的修辞方式,顾名思义就是要使语言的表达夸饰铺张,通过“运用丰富的想象,廓大事物的特征,把话说得张皇铺饰,以增强表达效果”(《辞海》)。“力拔山兮气盖世”(项羽《垓下歌》)、“三十八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毛泽东《水调歌头》)等都是夸张的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盛桓;;心智哲学与认知语言学创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2 邹春玲;李爱华;;转喻的感受质分析[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1年10期

3 徐盛桓;陈香兰;;感受质与感受意[J];现代外语;2010年04期

4 徐盛桓;;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J];外国语文;2010年05期

5 徐盛桓;;语言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心智哲学与语言研究”之五[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6 雷卿;;外延内涵传承与隐喻的生成及理解[J];中国外语;2010年05期

7 张薇;肖家燕;王旭;;从三个视角探讨认知与文化[J];国际学术动态;2008年01期

8 何爱晶;;歇后语研究新论——心智哲学的观点[J];现代外语;2011年04期

9 吴树仙;;存在与识别——塞尔指称行为理论的两个基本原则[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9年12期

10 黄缅;;会话含义的不确定性——心智哲学新解[J];外国语文;2011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志栋;语用要点识别模型研究[D];清华大学;2008年

2 刘倩;委婉表达新论[D];河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春辉;指类句生成及解读的意识意向性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2 易毅;轭式搭配生成机制的认知研究[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4年

3 周琦;言外转喻的心智哲学视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4年

4 华鸿燕;委婉语研究的心智哲学视角[D];河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082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082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e8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