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学继承与发展:传统译论现代化新论
本文关键词:译学继承与发展:传统译论现代化新论
【摘要】:关于传统译论现代化的路径,学者们众说纷纭,有传统译论终结说、传统译论现代转换说、中西译论融通说等,然而,这些理论主张和相应的理论行动还未实现学者们公认的传统译论现代化。本文主张:在复原传统译论的基础上,让传统译论在观照当下汉外互译实践中得以内化,即现代化。
【作者单位】: 西华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传统译论 复源 内化 现代化
【基金】:四川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外国语言文学研究中心”项目(SCWYGJ13-04) 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SC12WY015) 西华大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重点学科成果(ZD1907-09)
【分类号】:H059
【正文快照】: 1引言传统译论在中国现代译学中的尴尬处境,学界有目共睹。弃之,民族自尊不容许,诚如张柏然教授所担忧的那样,不能“耕人家的田而荒了自家的地”;(张柏然等,2008)留之,其经验、感悟的特点与系统、科学的现代译论体系又格格不入。对中国现代译学而言,传统译论已经成为食之无味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雪涛;;孔子的世界性意义——卫礼贤对孔子的阐释及其对我们今天的启示[J];读书;2012年08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永生;;翻译主体性研究和描写交际翻译学的理论框架[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2 黄勤;;蔡元培翻译观的认识论诠释[J];安徽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3 王泽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胡适文学思想中的跨学科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4 李志英;异化、归化的理据与层面[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3期
5 张卫萍;;从译者风格看《红楼梦》的文化意象翻译[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6 林燕;张群;;权术、美德与命运:马基雅维里的三重世界[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4期
7 余亚斐;;论智慧的历史性[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8 陈木茵;文学翻译中的“创造性叛逆”[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9 朱明胜;归化翻译与文化形象的缺失[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涂佳佳;;新闻标题翻译互文性的语用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燕;;从文化角度看译者主体性的发挥[A];首届海峡两岸外语教学与研究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第二辑[C];2011年
2 朱存明;;新时期以来中国美学史书写的形态与反思[A];中华美学学会第七届全国美学大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刘曙光;;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文化自觉[A];“社会发展与民族精神”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4 吴晓群;;论古朗士的古史研究:社会转型中的历史学家与他所研究的社会转型问题[A];北京论坛(2007)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人类文明的多元发展模式:“爱智和宏道:人文奥运的哲学基础”哲学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下)[C];2007年
5 李瑶;;A Review on Audio-visual Translation Studies[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C];2008年
6 卞文;;西北科学考查团的科学史再评价[A];第三届全国科技哲学暨交叉学科研究生论坛文集[C];2010年
7 郭尚兴;;汉英文化类辞典编纂要端举论——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8 郭尚兴;;论汉英中国文化辞典条目英译的历史认知——以《汉英中国哲学辞典》为例[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吴春兰;李晓燕;;译学“特色派”与研究生翻译理论教学[A];译学辞典与翻译研究——第四届全国翻译学辞典与翻译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杨天宏;;系统性的缺失:中国近代史研究现状之忧[A];过去的经验与未来的可能走向——中国近代史研究三十年(1979-2009)[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娟;理论旅行:吸收与变异[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高玉兰;解构主义视阈下的文化翻译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王厚平;美学视角下的文学翻译艺术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冯金朋;伯里克利外交政策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大川;约翰·理查德·格林《英国人民简史》史学思想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卢玉卿;文学作品中言外之意的翻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朱琳;译者为中心的多学科性翻译理论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叶一舵;台湾学校辅导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洁;赛、沙《水浒传》英译本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对比研究[D];河北大学;2009年
2 韩芳;从翻译标准的变化看译者主体性的变化[D];河北大学;2009年
3 王平;论重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朱姗姗;形神兼备[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胡成蹊;文学译者的人文素养[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菲菲;论林语堂英译《浮生六记》的审美再现[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7 沈纯洁;论文化的可译性《红楼梦》专有名词的翻译[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周思谕;清末民初对《福尔摩斯探案集》的译介[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曹青;从功能对等角度探讨许渊冲的翻译理论[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10 王冰;《红楼梦》中茶”相关行为映射译者风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彦艳;李晓亮;;“化境说”的传统译论基础及其美学渊源[J];石家庄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2 刘重德;事实胜雄辩——也谈我国传统译论的成就和译学建设的现状[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0年07期
3 蒋童;;类比联想与传统译论的思维方式[J];唐都学刊;2008年04期
4 张万防;;接受美学思想对传统译论的颠覆和重建[J];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5 邬金;;传统译论批评应具多维视角[J];辽宁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年03期
6 文晓华;;从比喻透析中西传统译论的相似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年10期
7 王红芳;;回顾传统译论 展望翻译未来[J];科技视界;2012年28期
8 吕晓菲;;女性主义翻译观对传统译论的颠覆与改写[J];文学教育(下);2012年11期
9 张柏然,张思洁;翻译学的建设:传统的定位与选择[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10 淳柳;王书亭;;论中庸思想对重建传统翻译理论体系的启示[J];今日科苑;2010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希玲;对翻译研究对象及方法的思考[N];光明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喻锋平;翻译研究“转向”现象的哲学观照[D];湖南师范大学;2012年
2 尹衍桐;穿越时空的对话:文学翻译价值论[D];山东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朱鸿亮;辩证看待翻译中的忠实[D];中国人民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6年
2 冯婷婷;传统译论的延续还是断裂?[D];江南大学;2013年
3 李天刚;[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黄苏敏;文学翻译中审美与文化二要素及其相互关系[D];广西大学;2001年
5 张晓丽;女性主义视角下的文学翻译[D];太原理工大学;2008年
6 刘正刚;重构忠实—“级转移”原则下的翻译标准新探[D];中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092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0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