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7 10:29
本文关键词: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研究
【摘要】:《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是由王宁整理的朱希祖、周树人、钱玄同三人在日本听章太炎先生讲解《说文解字》时的课堂笔记。这部笔记抄录至今距今有一百余年的历史,但由于历史境遇等种种原因,2008年才由中华书局整理出版。 本文试从《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的学术研究创新、小学贡献、文化意义以及时代性四个方面展开研究。采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调查法、历史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经过整理和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 在学术研究创新方面,章太炎敢于标新立异。章氏讲解《说文解字》是以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为底本的。但与其说是以段注为底本,不如说只是把段注当作一本课堂讲解的材料。因为他并没与给予段注像教材那样神圣的无条件正确立场,而是把它当作一本普通的教学材料,经过教学中的分析,连同自己的认识一起与学生分享,对其不合理、不正确的地方予以订正,传授给学生的是一种研究文字学、语言学的方法。在讲解的过程中,他指出段注有误的有500多条。万献初先生在《章太炎的说文讲授笔记及其文化阐释》一文中说道:“文化阐释是太炎先生在在研读和讲授《说文解字》时用来寻索语源、联系语义、建立词族的的具体操作方法之一”。《说文解字》本身就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正如许慎所说——“万物咸睹,靡不兼载”,章氏继承并在这一传统上有所创新。董仲舒《春秋繁露正贯》:“然后援天端,布流物,而贯通其理,则事变散其辞矣。”采用“贯通”这一研究方法解释字义,是章太炎讲授《说文解字》中的另一大创新,它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笔记》中的论述观点与章太炎其它著作中观点的贯通;二是此字与彼字之间的贯通。章太炎经常在解释一字是提出一种观点,然后在解释另一字时再次提出相同观点;或者是提出某种观点,在解释其他字时验证之前提出的观点;也或解字时以另一字作解,再解另一字时相反为训。三是读音、字形、字义之间的贯通。这样做的好处就是能够传达连续的、系统的信息;四是“以文化释字”的研究方法本身就是贯通的表现。章氏把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贯穿到《说文》研究中,将文化与文字贯通起来,使得整部《笔记》摆脱了一般字书枯燥无味的状况,读起来犹如一部生动的文学作品一般。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具有卓越的小学意义。章太炎从注音方法、指明古今语转、指明同源字、连绵词、假借字、古今字、俗体字等方面,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另外,《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具有深厚的文化意义。章太炎支持中医学发展、重视中医学研究、倾心中医学教育,对中医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近代中医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曾担任国医学院院长,并且有大量医学著述,《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中涉及医学的有33条,有的直接引用医书,有的说明中草药名称,有的讲述中医病名。他还在解字过程中讲明文化故 实,如饮茶历史、谦称“不毂”之由来、右尊左卑说等等。另外,纵观《笔记》,他还反映了上古文化情况,例如洪水泛滥的自然环境、择高地而居的居住习惯以及期社会生活情况。 章太炎不论是在治学方面,还是其革命思想,都走在了时代的前列,在他讲解《说文解字》的过程中,毫不保留的将时代传达给他的信息融汇到他的讲授中去,他否定和反抗清王朝的皇权统治,诉求人人平等的权利,反对盲目的崇古,乐于接受新知识和新文化,倡导白话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他对弟子所产生的影响,绝不仅仅在于学术的传承,正如周树人所说“革命第一,学问第二”,章太炎不仅是他们“解惑”的老师,更“传道”于弟子,使他们成为时代的先行者。
【关键词】:章太炎 说文解字授课笔记 小学 文化 创新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1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8
- 目录8-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概况10-11
- 1.2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之成书11-12
- 1.3 《笔记》之体例研究12-14
- 1.3.1 《笔记》所用符号研究12-13
- 1.3.2 《笔记》中的惯用语研究13-14
- 2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学术创新研究14-24
- 2.1 敢于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14-18
- 2.2 以文化释字的讲授方法18-19
- 2.3 “贯通”的研究方法19-24
- 2.3.1 《笔记》中的论述观点与章太炎其它著作中观点的贯通19
- 2.3.2 此字与彼字之间的贯通19-20
- 2.3.3 读音、字形、字义之间的贯通20-21
- 2.3.4 “以文化释字”的研究方法本身就是贯通的表现21-24
- 3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小学研究24-32
- 3.1 注音的方法24-25
- 3.1.1 读若法和直音法24-25
- 3.1.2 “从某某声”的注音方法25
- 3.1.3 反切法25
- 3.1.4 纽四声法25
- 3.2 指明古今语转情况25-26
- 3.3 指明同源字26-27
- 3.4 指明连绵词27
- 3.5 指明假借字27-28
- 3.6 指明古今字28-29
- 3.7 指明俗体字29
- 3.8 指出音译字29-32
- 4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文化研究32-46
- 4.1 中医文化32-36
- 4.1.1 直接引用医学典籍32-33
- 4.1.2 解字时提到药物名称33-35
- 4.1.3 解字时说明疾病35-36
- 4.2 在讲解中说明文化故实36-40
- 4.3 在讲解中描述上古文化40-46
- 4.3.1 上古时期的自然环境40-42
- 4.3.2 上古时期社会政治情况42-43
- 4.3.3 上古的民族融合现象43-46
- 5 《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的时代性研究46-56
- 5.1 《笔记》所反映的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46-51
- 5.1.1 蔑视皇权46-48
- 5.1.2 主张天赋人权48
- 5.1.3 反对盲目崇古48-50
- 5.1.4 借解字宣传革命思想50-51
- 5.2 《笔记》所体现的新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51-53
- 5.2.1 社会、自然知识51-52
- 5.2.2 哲学知识52
- 5.2.3 语言学知识52-53
- 5.3 《笔记》采用了时代的语言——白话53-56
- 结语56-58
- 致谢58-60
- 参考文献60-64
-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论文6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万献初;章太炎的《说文》讲授笔记及其文化阐释[J];中国典籍与文化;2001年01期
2 王爱卫;;朱希祖与章太炎[J];德州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3 ;章太炎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会暨《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发布会在我校举行[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4 王宁;论章太炎、黄季刚的《说文》学[J];汉字文化;1990年04期
5 彭春凌;;以“一返方言”抵抗“汉字统一”与“万国新语”——章太炎关于语言文字问题的论争(1906—1911)[J];近代史研究;2008年02期
6 张帆;;论章太炎对鲁迅创作风格的影响[J];杭州文博;2013年01期
7 朱乐川;董志翘;;《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学术价值初探[J];南京社会科学;2013年10期
8 章念驰;;一部凝聚太炎师徒两代人心血的巨作——记《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J];上海鲁迅研究;2010年02期
9 肖振鸣;;周启晋藏鲁迅《说文解字札记》影印本题记[J];鲁迅研究月刊;2009年11期
10 王小红;;章太炎学术年谱[J];儒藏论坛;2009年01期
本文编号:80900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09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