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中叶至民国初期北京话带“得”的述补结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08 04:42
本文关键词:清中叶至民国初期北京话带“得”的述补结构研究
【摘要】:本文以《红楼梦》《儿女英雄传》《语言自迩集》《春阿氏》《老张的哲学》五部清中叶至民国初期不同时期的北京话语料为研究对象,对这一时期北京话带“得”的述补结构使用情况进行系统分析,在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的基础上,梳理近、现代汉语过渡时期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使用情况和发展特点。 全文共分引言、述语、结果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和结论八个部分。 引言部分就本文的选题意义、相关前人研究成果、研究内容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 第一章述语,根据述语词性不同分为单音节形容词,双音节形容词,单音节动词和双音节动词四类,描写分析述语种类、性质、构词方法、前后修饰成分、语义类型等。这一时期内述语多为单音节及物动词,双音节同义复合形容词以及联合、偏正、补充等双音节复合动词充当述语的用例也有一定用例。 第二章结果补语,按“得”后是否接宾语分为“V得OC”和“V得C”两类。“V得C”根据补语句法结构类型分为主谓结构、主谓谓语结构、偏正结构、并列结构、四字结构、形容词、形容重叠式、数量短语、介宾结构、谓词性指代词等十类。 第三章状态补语仅“V得C”一类,补语句法结构类型与结果补语相同,但用例较少,各句法结构类型内部的语义和用法也更集中。 第四章趋向补语,种类丰富,简单趋向动词有“去、起、来、出、上、下、过、开”八种,复合趋向动词有“出来、起来、上来、下来、过来、回来、进来、下去、过去”九种。 第五章程度补语,一般都是由几个固定的词或词组充当,常用的程度补语有“很、慌、了不得、紧、要死、多”等六种。 第六章可能补语,可归为两类,一种为复现频率高的常用动词,如“着、住、动、到”等,一种为仅出现数次的形容词或动词,有“动、退、了、成、会、穿、定、转、完、够、及、当、齐”等。 通过考察分析,我们发现:清中叶至民国初期,带“得”的述补结构类型丰富,基本上已趋于现代汉语的面貌,“得”后补语语义类型和句法类型以及和“得”前述语的关系均出现一种稳固的倾向。
【关键词】:述补结构 “得” 北京话 清中叶至民国初期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72.1
【目录】:
- 致谢3-4
- 中文摘要4-5
- Abstract5-8
- 引言8-12
- 1.1 选题意义8-9
- 1.2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9-11
- 1.2.1 述补结构研究综述9-10
- 1.2.2 带“得”的述补结构研究综述10-11
- 1.2.3 清中叶至民国初期北京话语法研究综述11
- 1.3 本文研究内容、思路及方法11-12
- 一、述语结构类型12-21
- 1.1 单音节形容词作述语12-14
- 1.2 双音节形容词作述语14
- 1.3 单音节动词作述语14-18
- 1.3.1 单音节及物动词作述语15-17
- 1.3.2 单音节不及物动词作述语17-18
- 1.4 双音节动词作述语18-20
- 1.5 小结20-21
- 二、结果补语类型21-36
- 2.1 V得OC21-23
- 2.2 V得C23-34
- 2.2.1 补语核心为动词23-28
- 2.2.2 补语核心为形容词28-30
- 2.2.3 补语为数量短语30-31
- 2.2.4 补语为介宾结构31-32
- 2.2.5 补语为谓词性指代词32
- 2.2.6 补语为并列结构32-33
- 2.2.7 补语为四字结构33-34
- 2.3 小结34-36
- 三、状态补语类型36-45
- 3.1 补语核心为动词36-39
- 3.1.1 补语为主谓结构37
- 3.1.2 补语为述宾结构37-39
- 3.1.3 补语为偏正结构39
- 3.2 补语核心为形容词39-41
- 3.2.1 补语为形容词39-41
- 3.2.2 补语为形容词重叠式41
- 3.3 补语为数量短语41-42
- 3.4 补语为介宾结构42
- 3.5 补语为并列结构42
- 3.6 补语为四字结构42-44
- 3.7 小结44-45
- 四、趋向补语类型45-52
- 4.1. 简单趋向补语45-48
- 4.1.1 V得出45-46
- 4.1.2 V得起46
- 4.1.3 V得来46-47
- 4.1.4 V得去47
- 4.1.5 V得上47
- 4.1.6 V得下47-48
- 4.1.7 V得过48
- 4.1.8 V得开48
- 4.2 复合趋向补语48-50
- 4.2.1 V得出来48
- 4.2.2 V得起来48
- 4.2.3 V得上来48-49
- 4.2.4 V得下来49
- 4.2.5 V得过来49
- 4.2.6 V得回来49
- 4.2.7 V得进来49
- 4.2.8 V得下去49
- 4.2.9 V得过去49-50
- 4.2.10 V得进去50
- 4.3 小结50-52
- 五、程度补语类型52-54
- 5.1 V得很52
- 5.2 V得慌52
- 5.3 V得紧52-53
- 5.4 V得多53
- 5.5 V得了不得53
- 5.6 V得要死53
- 5.7 小结53-54
- 六、可能补语类型54-57
- 6.1 常用动词54-55
- 6.1.1 V得着54
- 6.1.2 V得住54-55
- 6.1.3 V得到55
- 6.1.4 V得动55
- 6.2 其他动词形容词55-56
- 6.3 小结56-57
- 结论57-61
- 参考文献61-62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守信;廖秋忠;;汉语使成式的语义[J];国外语言学;1991年03期
2 杨平;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J];古汉语研究;1990年01期
3 李志兵;汉语使成式的形成[J];古汉语研究;1990年03期
4 吴福祥;关于动补结构“V死O”的来源[J];古汉语研究;2000年03期
5 邢福义;《西游记》中的“起去”与相关问题思辨[J];古汉语研究;2005年03期
6 宋绍年;汉语结果补语式的起源再探讨[J];古汉语研究;1994年02期
7 曹国安;使成式产生时期的确认[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年01期
8 吴延枚,,马强;近代汉语中补语的独特形式[J];淮阴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9 王红旗;动结式述补结构的语义是什么[J];汉语学习;1996年01期
10 武振玉;“动·将·补”句式的历史演变[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1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杨宇枫;近代汉语复合趋向动词句法语义研究[D];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8119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11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