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叹词“哎呀”之多维考察

发布时间:2017-09-09 00:26

  本文关键词:叹词“哎呀”之多维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叹词 哎呀 分布 特点 功能 话语标记


【摘要】:本文选取叹词“哎呀”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讨论其历时演变过程、在现代汉语中的语义句法层面的表现以及作为话语标记体现出的功能。全文分为以下几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交待本文的研究内容、选题缘由、研究意义及现有成果,并说明语料来源等相关问题。第二章从历时角度对“哎”与“呀”的语义演变过程以及“哎呀”的成词过程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发现三者感叹义的重叠期在元代,并论证“哎呀”是原生叹词系统内部繁殖的结果,不是学者口中的“‘阿呀’连读”。第三章考察“哎呀”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搭配情况以及相应的功能。“哎呀”可以用于小句句内、复句中、段落中或对话中,又深入分析在句中不同位置的表现以及书面语语体适用性。第四章归纳叹词“哎呀”的主要特点。“哎呀”除了句法位置自由,同时具备不定型性、代句性、主观性和标记性。“哎呀”在不同的语境下浮现出不同的主观意义,可以代替一个简短的句子,同时自身有很多形式相似的变体。另外它在语篇连贯中具有标记功能,先分析“哎呀”用作话语标记的可能性,再说明其相应的话语功能表现,即标记逻辑/语义关系的功能、话语组织功能以及人际协调功能。第五章是余论。先简要说明“哎呀”与其他叹词的共性与自身个性所在,然后总结本文的结论与不足。
【关键词】:叹词 哎呀 分布 特点 功能 话语标记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5
  • 1.1 研究对象及其变化式10
  • 1.2 研究缘起10-11
  • 1.3 研究价值11
  • 1.3.1 理论价值11
  • 1.3.2 实用价值11
  • 1.4 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11-14
  • 1.4.1 国内外的研究情况11-13
  • 1.4.3 目前存在的问题13-14
  • 1.5 语料说明和研究方法14
  • 1.6 研究途径和目标14-15
  • 第二章 “哎呀”的形成过程15-22
  • 2.1 “哎”在古代汉语中的使用情况15-17
  • 2.1.1 唐代以前15
  • 2.1.2 唐代15-16
  • 2.1.3 宋代16
  • 2.1.4 元代16
  • 2.1.5 明清16-17
  • 2.2 “呀”在古代汉语中的运用17-20
  • 2.2.1 西汉17-18
  • 2.2.2 东汉18
  • 2.2.3 北魏18
  • 2.2.4 唐宋18-19
  • 2.2.5 元代19
  • 2.2.6 明清19-20
  • 2.3 “哎呀”的形成20-22
  • 2.3.1 “哎呀”在古代汉语的使用情况20-21
  • 2.3.2 “哎呀”出现在元代的原因21-22
  • 第三章 “哎呀”在现代汉语中的分布与搭配情况22-39
  • 3.1 “哎呀”的句法分布22-29
  • 3.1.1 用于单句内22-24
  • 3.1.2 用于复句中24-27
  • 3.1.3 用于句群中27
  • 3.1.4 用于语篇中27-28
  • 3.1.5 用在对话中28-29
  • 3.2 “哎呀”与相关动词的共现情况29-32
  • 3.2.1 “哎呀”与言说类动词的共现情况29-30
  • 3.2.2 “哎呀”与感知类动词的共现情况30-32
  • 3.3 “哎呀”与呼语的连用32-33
  • 3.4 “哎呀”与感叹成分的共现情况33-36
  • 3.4.1 “哎呀”与感叹语的共现情况33-35
  • 3.4.2 “哎呀”与相关叹词的共现情况35-36
  • 3.5 “哎呀”的语体兼容性36-39
  • 3.5.1 “哎呀”与相关语体不兼容的原因36-37
  • 3.5.2 “哎呀”与相关语体兼容的表现37-39
  • 第四章 叹词“哎呀”的主要特点39-51
  • 4.1 表现形式不定型39-42
  • 4.1.1 “哎呀”的语音变体40
  • 4.1.2 “哎呀”的语用变体40-42
  • 4.2 使用上有代句性作用42-43
  • 4.3 表达上具有主观性43-45
  • 4.4 语篇连贯有标记功能45-51
  • 4.4.1 标记逻辑/语义关系的功能46-47
  • 4.4.2 话语组织功能47-48
  • 4.4.3 人际协调功能48-51
  • 第五章 余论51-56
  • 5.1 “哎呀”与其他叹词的共性51-53
  • 5.2 “哎呀”与其他叹词相比的个性53-54
  • 5.3 基本结论54-55
  • 5.4 本文不足与后续研究55-56
  • 参考文献56-59
  • 致谢59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黄明晔;叹词的表音和表意[J];湖州师专学报;1992年02期

2 刘丹青;;叹词的本质——代句词[J];世界汉语教学;2011年02期

3 郑岚心;;论叹词“啊”的语用功能[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2期



本文编号:8172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172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8d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