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与“往往”在中介语中的偏误诱因及其矫正策略
本文关键词:“常常”与“往往”在中介语中的偏误诱因及其矫正策略
更多相关文章: “常常” “往往” “often” “usually” 语义功能 典型意义 对译 抉择
【摘要】:母语为英语的留学生在使用汉语频率副词"常常"和"往往"时出现的偏误,既与二者的语义特征及其所在句法结构的语义表达有关,也与英语副词"often"和"usually"各自的语义差异相纠葛。矫正的策略是:一要弄清楚"often"同"常常"、"usually"同"往往"分别对译的语境条件;二要用"一次又一次"置换"常常"、用"一般"置换"往往"的句法手段,检测它们是否能够分别彰显"动作行为频发""行为情状具有惯常性"的语义功能,从而实现对"常常"与"往往"的抉择与优选。
【作者单位】: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关键词】: “常常” “往往” “often” “usually” 语义功能 典型意义 对译 抉择
【基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频度副词在汉英中介语中的偏误研究”(2013WYXM0079)
【分类号】:H195
【正文快照】: 一引言“常常”和“往往”是两个使用频率极高的频率副词,在具体的语用中,有时似乎分不出彼此,二者可以相互替换,如“冒险精神常常/往往体现着一个民族的创业精神”;但有时二者却似乎又具有严格的区别,彼此绝不能相互替换,如“孙伯伯是叔叔常常提起的科学家呀”,“人到老年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桂丽;;“常常”和“往往”[J];湘南学院学报;2006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婉梅;表处所的“在Np”的语义分析[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2 孙宜春;;“NP+V-起来+AP(VP)”句式的语义结构[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樊友新;;从“被就业”看“被”的语用功能[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2期
4 何清顺;汉英词汇重叠式附加意义对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5年02期
5 陈红燕;;基于对外汉语教学的“用”字介词框架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卢英顺;现代汉语中的“延续体”[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3期
7 王祥荣;儿童语言中的“上”、“下”类方位词[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0年04期
8 肖奚强;范围副词的再分类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3期
9 孔令达;;“VP+过”的功能[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10 高华;;汉语里的“话题问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影;付莉;;韩国中小学生“是”的错序偏误分析[A];语言与文化研究(第四辑)[C];2009年
2 袁明军;;《现代汉语词典》里的拟声词[A];第六届汉语词汇语义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3 祝东平;高彦怡;;副词“就”的释义[A];第五届全国语言文字应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陈万龙;;方位词“前”的歧义用法[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魏亮珍;;浅析《吕梁英雄传》中的“给”[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 寇金凤;;浅析篇章连接成分“当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梁银峰;;《祖堂集》助动词研究[A];2008年度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文集(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8年
8 汪如东;;浅析“不差钱”[A];生命、知识与文明: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哲学·历史·文学学科卷[C];2009年
9 昝红英;张坤丽;柴玉梅;俞士汶;;现代汉语虚词知识库的研究[A];内容计算的研究与应用前沿——第九届全国计算语言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10 吴云鹏;昝红英;;基于错误驱动的现代汉语方位词用法规则的自动更新[A];第五届全国青年计算语言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石乔;基于语料库的汉语医患会话修正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谷峰;先秦汉语情态副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王欣;汉日否定表达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吴淑琼;基于汉语句法结构的语法转喻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满蕾;东北方言数字词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6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7 田洁;现代汉语回声拷贝式“A就A”结构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8 丁熠;“契合”类语气副词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9 刘喜瑞;“非X不可”句式的相关变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姜丹丹;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插入语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周小兵;“常常”和“通常”[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年04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栗霞;曲朝霞;;认知语言学视角下的日语テイル形[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2 周芳;;“凡是”的语义功能分析[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2006年01期
3 吴娜;廖昌盛;;浅析英语语音教学中语调与语义功能的关系[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6年05期
4 李美妍;;“V+个+N”结构研究[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9年01期
5 何春香;;浅议“在+处所”的语义功能与关系化[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年07期
6 邓浩;;论维吾尔语格位形式语义功能的发展[J];民族语文;1988年04期
7 李国南;“METONYMY”与“借代”:语义功能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1999年03期
8 张淑菊;浅谈英语现在进行时的语义功能[J];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年04期
9 刘兰萍;试论话语中的非言语特征[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3年04期
10 付海波;李旎;;汉英词缀的形式位置和语义功能比较[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星;;英语陈述句中语调的语义功能三分法——利用J·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对其语义功能进行重构[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王世凯;;语义功能语法的结构主义阐释[A];繁荣·和谐·振兴——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首届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7年
3 卢烈红;;“何莫非”考[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4 宁琦;;从功能语言学角度看俄语词组的功能分析[A];中国首届“海峡两岸俄语教学与研究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5 胡佳;;普通法汉词典新增文化义项的参考原则与模式[A];第二届全国双语词典学术研讨会暨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九届年会论文集[C];1996年
6 王振来;;语义功能语法的应用价值研究[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7 刘红霞;;“AB的VP/NP”结构中的AB的功能考察[A];江西省语言学会第五届会员大会暨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8 林芳;;从认知角度看英汉科技语言中的语法隐喻现象[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4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梅;;索引语义扩展的探讨[A];2005年中国索引学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5年
10 薛庆;张世栋;隋琪;;一种基于服务关联的Web服务发现算法[A];2005年全国理论计算机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胜寒;从“斑鸠的故事”说起[N];中国社会科学报;2009年
2 宗守云 上海师范大学语言研究所;语言研究创新重事实、现象、理论与应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丽香;现代汉语“全都”类总括副词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2 陈俊和;现代汉语“X+们”的语义功能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3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钱兢;面向对韩汉语教学的“还”类副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5 刘俊莉;“是”字存在句的表义模式及量类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6年
6 王永超;元明时期汉语代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7 刘辉;现代汉语事件量词的语义和句法[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8 卜雅娜;明清以来汉语介词的演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9 周芍;名词量词组合的双向选择研究及其认知解释[D];暨南大学;2006年
10 周娟;现代汉语动词与动量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婷;“怎么着”相关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沈强;论介词短语“在+处所”的语义功能和句法生成[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3年
3 崔勇;从语篇角度考察英语独立主格结构[D];浙江大学;2003年
4 罗庆云;《诗经》介词研究[D];武汉大学;2004年
5 苏娟;<韩非子>介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廖金波;《红楼梦》中的人称代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年
7 陈家隽;现代汉语致使性重动句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8 侯巍;汉语否定虚拟条件句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9 李美妍;“V+个+N”结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10 雷玉梅;俄语情态词的功能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188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18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