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语义辞格的认知鉴别

发布时间:2017-09-15 10:38

  本文关键词:语义辞格的认知鉴别


  更多相关文章: 语义辞格 认知语义范畴 辞格鉴别


【摘要】:语义辞格是辞格系统中最古老、最基本的辞格之一,目前汉语修辞学尚未对语义辞格进行界定和系统化的鉴别。根据概念隐喻理论,语义辞格的辞格范畴分为认知语义范畴和修辞操作范畴,它们是语义辞格鉴别的主要依据。通过对98个准语义辞格的辞格层级、辞格名称和辞格范畴的系统化鉴别,有27个语义辞格得到了确认。
【作者单位】: 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语义辞格 认知语义范畴 辞格鉴别
【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辞格术语规范的语义系统鉴别”(08D022) 黑龙江省教育厅项目“辞格语义研究”(10552055)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5
【正文快照】: 一、问题的提出辞格是一个古老而复杂的话题。早在两千多年前,《老子·下篇》第七十八章中提出了“正言若反”的辞格现象;《墨子·小取》中命名了“辟”、“侔”等论辩辞格。[1](pp.14-16)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在《诗学》中提出了著名的隐喻定义和隐喻分类[2](p.149)。辞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远志,马翔宇;试论辞格的施事功能[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年02期

2 鞠红;论低调陈述的特征和社会心理基础[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1期

3 鞠红;;论低调陈述的语言特点及其语用功能[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4 刘旺余;;委婉语跨文化研究[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亢娟妮;;动态顺应下的中西方面子观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6 徐琳;;释“飙X”[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7 郭迎春;;浅析《荀子》中的寓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8 马海江;刘姣;;从“郎才女貌”到“郎财女貌”的转化[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5期

9 赵涛;;从修辞学角度看《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语言特点[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7期

10 周雪;;拟人修辞格的英汉对比研究[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李滨;;从体育专业词汇的普通化趋势看文化对语言的影响(英文)[A];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2 黎运汉;;四十年来语言风格定义研究述评[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上)[C];2002年

3 李名方;;心理认同是检验修辞效果的惟一标准[A];文学语言理论与实践丛书——辞章学论文集(下)[C];2002年

4 余京辉;;港式中文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影响及培训策略[A];第三届全国普通话水平测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郑荣馨;;大力倡导修辞学研究的辩证法——兼论中国修辞学研究的现状和发展[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6 郑荣馨;;论王希杰修辞学研究的科学精神[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7 赵贤德;;学走王希杰先生做学问之路[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8 陈帅;;浅谈王希杰修辞理论逻辑结构[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9 孟建安;;三一语言学派及其形成的基本条件[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10 胡世雄;;三一理论与国外修辞学——试谈三一理论的创新意义[A];走向科学大道的修辞学[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原雪;二语/外语语境下的批判性阅读理论构建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王艳红;美国黑人英语汉译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刘中黎;中国百年日札写作教育与教学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姜燕;汉语口语美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方清明;现代汉语名名复合形式的认知语义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6 阮氏黎心;汉越人体名词隐喻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7 吴玉凤(Nareerat Watthanawelu);明清华南竹枝词民俗文化词语与熟语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8 谢元春;女性修辞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9 张晓雪;论翻译中的说服因素:理论溯源与实例分析[D];复旦大学;2010年

10 坂本达夫;试论沈从文小说中有关动物意象的修辞运用[D];复旦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周崴嵬;《围城》中人物描写的辞格运用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陈芳;《越策越开心》语言艺术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4 赵文曙;长株潭地区民歌歌词修辞与语言风格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5 梁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下的委婉语动机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6 张晓颖;关联理论视角下的广告修辞机制研究[D];广西民族大学;2010年

7 马晓晨;元话语理论的应用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8 旦正才让;藏族古典诗学味论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朱丽娟;南阳盆地文化与周大新的小说创作[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褚金勇;现代性视域下的“五四”文学革命[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晗蕾;语义辞格的认知系统[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版);2004年01期

2 乌丽莎;;在语境背景下解析双关的形成[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05年04期

3 ;μ学派的辞格理论和辞格系统[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01期

4 张会森;国外辞格研究评介[J];修辞学习;1996年01期

5 从莱庭;μ学派的“一般”辞格理论[J];外语学刊;1999年04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恺;从认知语言学角度看文学语篇修辞[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560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560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93f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