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方言否定表达的多角度分析
本文关键词:武汉方言否定表达的多角度分析
【摘要】:汉语否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现在汉语普通话及古代汉语两个方面,学者多研究其共时差异、历时演变,就现代汉语普通话而言否定词、否定句的研究已较为完善。而在现代汉语普通话和方言之间的共性与差异的研究尚且不足,武汉方言否定表达的研究更为欠缺。基于此现象,本文将试图就武汉方言的否定表达进行研究,包含方言否定词及表示否定含义的词。本文语料来源包括电视节目、小说作品等,及武汉方言者提供的素材,选取三个平面的语言分析角度,围绕方言否定表达进行专题研究。全文共五章,各部分主要内容如下:(一)引论。指出本文研究背景,对否定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评书,指出本文研究动机、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重难点分析。(二)武汉方言否定表达的句法特征。首先指明否定表达包括否定词“不”“莫”“冒”“冒得”及其他表达否定含义的词,这五类。然后分别按照其结构逐一论述,并通过大量实例论证。通过比证归纳出高使用频率的否定表达方法。(三)武汉方言否定表达的语义特征。首先介绍语义平面分析方法,然后按照词在句法结构中的获得的意义分析否定含义的词的与客观事物的关系。同样以上五大类逐一论证。(四)武汉方言否定表达的语用特征。首先介绍语用分析的概念,然后根据现代汉语否定句的语用分析结构对武汉方言否定表达进行分析。(五)总结全文。
【关键词】:武汉方言 否定 句法 语义 语用
【学位授予单位】:广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7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一章 引论7-13
- 一、选题缘由7
- 二、研究重点和难点7
- 三、研究现状7-10
- 四、研究理论和方法10-11
- 五、语料来源11-12
- 六、创新之处12-13
- 第二章 武汉方言否定表达的句法分析13-27
- 一、“不”的句法结构分析13-17
- 二、“莫”的句法结构分析17-19
- 三、“冒”的句法结构19-21
- 四、“冒得”的句法结构21-22
- 五、其他表否定意义的词的句法结构22-24
- 六、双重否定句的句法结构24-27
- 第三章 武汉方言否定表达的语义分析27-39
- 一、“不”的语义分析27-31
- 二、“莫”的语义分析31-33
- 三、“冒”的语义分析33-36
- 四、“冒得”的语义分析36-37
- 五、武汉方言中可相互替换的否定词37-39
- 第四章 武汉方言否定表达的语用分析39-44
- 一、语用否定的类型39
- 二、语用否定的范围39-44
- 第五章 结语44-45
- 一、本文要点44
- 二、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44
- 三、不足之处44-45
- 参考文献45-46
- 致谢46-4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颜宇;《汉语普通话教程》光盘版即将面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0年02期
2 张国清;没有人天生就会讲汉语普通话(英文)[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04期
3 李凤英;消除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普通话训练中心理障碍的几点措施[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2年08期
4 张瀛月;;彝族习得汉语普通话元音的统计性分析[J];河池学院学报;2012年03期
5 程相文;《汉语普通话教程》简介[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年03期
6 石锋;温宝莹;;汉语普通话儿童的元音发展[J];中国语文;2007年05期
7 杨巍;;再谈汉语普通话学龄前儿童音系障碍评估工具构建中的几个核心问题[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8 温宝莹;石锋;;汉语普通话元音习得的实验研究(论文摘要)[J];南开语言学刊;2006年01期
9 胡阿旭;格根塔娜;于洪志;;汉语普通话元音言语空气动力学研究[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2期
10 付九春;付志勇;;加强训练,提高少数民族学生汉语普通话的口语能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世桢;施云;;汉语普通话的音位负载[A];新世纪的现代语音学——第五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李俭;郑玉玲;;汉语普通话动态腭位的数据缩减方法[A];第六届全国现代语音学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3年
3 沈米遐;韩晓云;孔江平;;汉语普通话共鸣特征的数理统计分析[A];语言与法律研究的新视野——语言与法律首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4 方棣棠;;汉语普通话听写机的发展现状与前景[A];第五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8年
5 刘亚丽;郭径遂;孟子厚;;新疆民族地区小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感知和发音分析[A];第十二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NCMMSC'2013)论文集[C];2013年
6 宋慧;刘亚丽;孟子厚;;新疆少数民族汉语普通话双字调的发音偏误分析[A];中国声学学会第十届青年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李爱军;祖漪清;李洋;孟昭鹏;;汉语普通话篇章语速变化模式初探[A];2007’促进西部发展声学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7年
8 哈妮克孜·伊拉洪;帕力旦·赛力提尼牙孜;那斯尔江·吐尔逊;吾守尔·斯拉木;;维吾尔人说汉语普通话发音特点的声学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9 郭念锋;;汉语普通话语音听觉中几个问题的试验研究[A];中国心理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及建会60周年学术会议(全国第四届心理学学术会议)文摘选集(下)[C];1981年
10 田业;贾珈;江建博;蔡莲红;;汉语普通话声调增强算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人机语音通讯学术会议论文集(一)[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吴铮;列为必修课,汉语普通话将成英国“明日语言”?[N];新华每日电讯;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荣蓉;汉语普通话声调的听感格局[D];南开大学;2013年
2 陈_g;基于超声波检测的汉语普通话基础元音发音的舌体运动研究[D];南开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武波;音质特征在汉语普通话阴平—阳平感知中的作用[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2 刘贵全;泰东北中学生汉语普通话声调偏误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3 张蕾;武汉方言否定表达的多角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文苹;德宏傣族汉语普通话辨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5年
5 施璐;双柏彝族学生汉语普通话语音比较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06年
6 Liaw Fui Ing(廖慧萤);印尼华语与现代汉语普通话的语法差异及其成因[D];首都师范大学;2008年
7 赵金灿;卫藏方言区藏族汉语普通话语音特征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07年
8 邓丹;日本学习者对汉语普通话舌面单元音的习得[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3年
9 王姝文;汉语普通话单音节多维嗓音语音学分析[D];西北民族大学;2012年
10 李俭;基于EPG的汉语普通话辅音的发音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85713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571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