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再A就B了”结构的主观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发布时间:2017-09-17 10:30

  本文关键词:“再A就B了”结构的主观性研究与对外汉语教学


  更多相关文章: “再A就B了”结构 主观性 主观量 对外汉语教学


【摘要】:“再A就B了”结构是汉语口语中的一个常用句式,但相关的本体研究却并不常见,主观性的研究也不多见。本文拟从“再A就B了”结构的整体特征入手,对该结构的主观性体现及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再A就B了”各种形式的结构所表达的主观量的大小,区分出不同语境中的主观性和主观量的不同表达。最后从教学的角度讨论了“再A就B了”结构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 第一部分,绪论。简要介绍了选题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并说明本文研究所用的语料来源。 第二部分,,对“再A就B了”结构本身展开系统分析。将“再A就B了”分成“再A”和“就B了”两部分,从性质、语义和时态特征等方面进行分别讨论。再得出“再A就B了”结构主要的五种形式,并对它的语义特征、时态特征和语气特征进行了探讨。 第三部分,对“再A就B了”结构的主观性问题展开分析。首先揭示了“再A就B了”结构体现主观性的各方面原因,选取并介绍了“再+TIME+就+V+了”、“再+V/ADJ+就+ADJ+了”和“再+ADJ+就+V+了”这三个结构在主观性上的体现。 第四部分,对“再A就B了”结构的主观量问题展开分析。考察了“再+TIME+就+V+了”、“再+V/ADJ+就+ADJ+了”和“再+ADJ+就+V+了”这三个结构的主观量的表达。 第五部分,教学策略。本文认为“再A就B了”结构是一个框式结构,在教学实施中,应当整体把握,并结合“先易后难”原则和情景创设理论,运用多媒体创设真实的情景,以便于学生掌握。 第六部分,结语。对本文的研究内容进行总结。
【关键词】:“再A就B了”结构 主观性 主观量 对外汉语教学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95
【目录】:
  • 中文摘要6-7
  • Abstract7-9
  • 第一章 绪论9-12
  • 1.1 选题意义9
  • 1.2 研究综述9-11
  • 1.2.1 “再 A 就 B 了”结构整体研究综述9-10
  • 1.2.2 语言的主观性和主观量研究概述10
  • 1.2.3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框式结构研究综述10-11
  • 1.3 研究方法11
  • 1.4 语料来源11
  • 1.5 符号说明11-12
  • 第二章 “再 A就 B了”结构的系统性分析12-25
  • 2.1 “再 A”的结构特点和语义特征13-17
  • 2.1.1 “再”的语义特征13-15
  • 2.1.2 “A”项的成分特征15-17
  • 2.2 “就 B 了”的结构特点和语义特征17-20
  • 2.2.1 “B”项的性质分析17-18
  • 2.2.2 对不变项“就”与“了”的分析18-20
  • 2.3 “再 A 就 B 了”结构的语义特征20-23
  • 2.3.1 “A”项与“B”项的逻辑关系21-22
  • 2.3.2 “再 A 就 B 了”结构的时态特征22-23
  • 2.4 小结23-25
  • 第三章 “再 A就 B了”结构的主观性分析25-32
  • 3.1 “再 A 就 B 了”结构主观性的具体体现26-28
  • 3.1.1 “再+TIME+就+V+了”结构的主观性体现26-27
  • 3.1.2 “再+ADJ+就+V+了”结构的主观性体现27-28
  • 3.1.3 “再+V/ADJ+就+ADJ+了”结构的主观性体现28
  • 3.2 “再 A 就 B 了”结构体现主观性的原因28-31
  • 3.3 小结31-32
  • 第四章 “再 A就 B了”结构的主观量分析32-39
  • 4.1 “再+TIME+就+V+了”结构的主观量分析32-34
  • 4.2 “再+ADJ+就+V+了”结构的主观量分析34-35
  • 4.3 “再+V/ADJ+就+ADJ+了”结构的主观量分析35-37
  • 4.4 “再 A 就可以了、“再 A 就行了”等形式的主观量表达37
  • 4.5 小结37-39
  • 第五章 “再 A就 B了”结构与对外汉语教学39-46
  • 5.1 教学宜从整体把握结构、分析结构39-43
  • 5.1.1 合理安排教学顺序39-41
  • 5.1.2 重视情景创设41-42
  • 5.1.3 注重多媒体在教学中的运用42-43
  • 5.2 “再 A 就 B 了”结构口语课教学方案设计43-45
  • 5.3 小结45-46
  • 结语46-47
  • 注释47-49
  • 参考文献49-52
  • 发表学术论文情况52-53
  • 致谢5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守晋;“主观量”的语义信息特征与“就”、“才”的语义[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2 翟汛;;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的几点思考[J];长江学术;2007年02期

3 姚占龙;;现代汉语“就”的标量功能[J];对外汉语研究;2011年00期

4 陆丙甫;副词“就”的义项分合问题[J];汉语学习;1984年01期

5 沈家煊;;汉语的主观性和汉语语法教学[J];汉语学习;2009年01期

6 曾海清;;“A得不能再A”结构考察[J];汉语学习;2010年04期

7 李宇明;主观量的成因[J];汉语学习;1997年05期

8 杨立华;;对外汉语课堂情境教学初探[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年08期

9 周丽萍;;关于副词“就”的三维分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3期

10 范立珂;;关于副词“就”义项的“合”的问题的讨论[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朴镇秀;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6890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6890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fac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