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一项关于强化输入与输出促进虚拟语气注意和习得效果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7 18:11

  本文关键词:一项关于强化输入与输出促进虚拟语气注意和习得效果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输入强化 输出 注意 习得


【摘要】:最近,在以课程教学为导向的二语习得研究领域中,研究者就如何有效提高学习者注意语言形式展开一系列的调查研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推动学习者更高效地习得语法。这一切实验基于Schmidt的“注意假说”理论。Schmidt认为注意是习得的基础。在相关研究领域中,一般存有两种用以引起注意的教学方式。即:强化输入和输出。研究者精心设计实证步骤,将输入强化与输出巧妙地融入实证过程。研究试图解开强化输入与输出是否能提高学习者的注意继而引发学习者对目标语法形式的习得之谜。本文中对“注意”的理解基于Schmidt的理论。Schmidt认为“具有焦点性的意识是注意的前提条件”。另外,本文中的“noticing”和“attention”是可以相互通用的。因为它们均涉及到学习者同一种的认知加工过程。参与本论文实证部分的实验者来自于安徽省石台中学高一两级两个班,实验数据结果由社会学统计软件SPSS统计分析。该研究以高中一年级的学习者为研究对象,采取多样化的研究方法,包括实验,问卷调查和访谈,分析形式教学的根基“注意”,本文强调输出促进了学习者对语言形式的深层次的注意,促进了学习者对语言形式高强度的集中注意。本文试图探究输入强化与输出各自以及两者相结合的作用以及能否如理论预期推动高中学习者对英语虚拟语气的注意和习得。本文包括七个章节:第一章是对论文总体的概述。第二章和第三章为作者介绍并评析与本文实证相关联的理论研究,回顾相关理论的实证研究,分析这些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的局限性,并提出有待解决的问题以及指出亟需修改和完善的方向。第四章和第五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本文是以虚拟语气为目标规则的教学实证。第四章提出实证的预期假设、实证部分所需解决的问题以及变量的处理方法。第五章详细地介绍实证研究设计过程和研究方法。包括实证步骤,实证方法等等。第六章分析并讨论实证结果并试图验证预先假设。第七章概括总结实证结果并且指出研究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不足以及对未来的研究给出合理的建议。本文提出了三个研究问题:1.强化输入能否对目标语法形式的注意和习得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者是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言形式的注意和习得?2.输出能否对目标语法形式的注意和习得产生积极的影响或者是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法形式的注意和习得?3.输入强化和输出相结合能否比单独运用强化输入或者单独运用输出队目标语法形式的注意和习得产生更积极的影响?112名高一学生参与了本次实验,这些学生被随机分成四个实验组,分别为强化输出组,强化组,输出组,非强化非输出组。前两组为“强化组”(或称为“非输出组”),后两组为“输出组”(又称为“非强化组”)。所有的参与者阅读一篇包含虚拟语气的短文。作者要求参与者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记录笔记。作者收回阅读材料,让参与者根据自己所记笔记完成各组相应的任务(非强化非输出组除外,此组仅需记录笔记即可。)此过程重复一次,旨在于比较两个阶段里笔记与产出的异同。输出组和强化输出组需要根据之前记录的笔记重构原文,而输入组需要回答两道与理解文章大意的阅读理解题。输出组与强化组的阅读材料内容相同,但在前者的阅读材料中,作者使用加下划线、字体加粗的方式来标注虚拟语气语法形式。如上所述,所有的参与者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同时记录笔记。随后根据笔记完成相应任务。作者根据参与者的笔记和产出来测定强化输入和输出的注意效用。换句话说,本文通过分析所有参与者的反馈。例如笔记,重构的原文材料以及调查问卷等等来探究输入强化与输出的注意作用。作者根据六次文本测试中的笔记和产出以及问卷调查来测定与研究问题的注意变量。参与者在完成第六次文本测试之后需要完成一次即时后测,一周之后完成延时后测。作者通过分析两次后测结果来检测习得变量。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强化输入在引发学习者注意目标语法形式方面是有效的,但无法促进学习者习得目标语法形式。2.输出同样能够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法形式的注意但由输出引起的注意并未能促进学习者对目标语法形式的习得。3.数据分析的结果表明强化输出组在注意和习得目标语法形式方面比其他组要强,这说明强化输入和输出的结合在促进学习者注意和习得目标语法形式方面存在更明显的优势。
【关键词】:输入强化 输出 注意 习得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09
【目录】:
  • Abstract5-8
  • 摘要8-12
  • List of Abbreviations12-13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13-16
  • 1.1 Background of the current research13-14
  • 1.2 Purpos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14
  • 1.3 Significance of the current research14-16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16-45
  • 2.1 Theoretical foundations16-32
  • 2.1.1 The noticing hypothesis16-19
  • 2.1.1.1 Backgroud16-17
  • 2.1.1.2 The development of“the noticing hypothesis”17-19
  • 2.1.1.3 The role of instruction19
  • 2.1.2 Focus on form19-25
  • 2.1.3 Input enhancement and it’s relationship to noticing25-29
  • 2.1.4 Swain’s comprehensible output hypothesis29-32
  • 2.2 Review of the previous studies32-45
  • 2.2.1 Review of studies on Input Enhancement33-37
  • 2.2.2 Review of studies on the noticing function of Output37-38
  • 2.2.3 Review of studies on Input Enhancement combined with Output38-39
  • 2.2.4 Limitations of the previous studies39-41
  • 2.2.5 Implications from the previous studies41-43
  • 2.2.6 Originality of the current research43-45
  • Chapter Three The Research Design45-65
  • 3.1 Research questions and hypotheses45-46
  • 3.2 Research Design46-48
  • 3.3 Operationalzation of variables48-49
  • 3.4 The procedure of experiment49-52
  • 3.5 Methodology52-65
  • 3.5.1 Participants52-55
  • 3.5.2 Target forms55-56
  • 3.5.3 Instruments56-59
  • 3.5.4 Pilot Study59-60
  • 3.5.5 Measures of Noticing60-61
  • 3.5.6 Data collection61
  • 3.5.7 Scoring61-63
  • 3.5.8 Statistical Analysis63-65
  • Chapter Four Results and Discussion65-89
  • 4.1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65-75
  • 4.1.1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est65-68
  • 4.1.2 Results of awareness of "IF" among the four groups68-73
  • 4.1.3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73-74
  • 4.1.4 The results of interview74-75
  • 4.2 Discussion o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75-82
  • 4.2.1 The discussion of research hypothesis 175-77
  • 4.2.2 Discussion of research hypothesis 277-79
  • 4.2.3 The discussion of research hypothesis 379-80
  • 4.2.4 The discussion of hypothesis 480-82
  • 4.3 Summary82-89
  • 4.3.1 The noticing effect of input enhancement combined with output82-84
  • 4.3.2 The acquisition effect of input enhancement combined with output84-89
  •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and Implications89-92
  • 5.1 Major finding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89-90
  • 5.2 Implication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90-91
  • 5.3 Limitations of the current research and sugges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91-92
  • Bibliography92-97
  • Appendix 1 Experimental Materials97-101
  • Appendix 2 Testing Materials101-109
  • Appendix 3 Questionnaires and Interview109-113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等113-114
  • Acknowledgement11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罗娜;;篇章强化与输入频率对高中生注意和习得英语虚拟语气的影响[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02期

2 王改燕;从认知心理学角度看语言输出过程[J];外语教学;2005年02期



本文编号:8709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09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f6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