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语的粘着型动词范畴标记——一组“后附音节”的结构分析
本文关键词:壮语的粘着型动词范畴标记——一组“后附音节”的结构分析
更多相关文章: 音节结构 词范畴 重叠形式 壮话 附加成分 附加意义 语法现象 单音节 能产性 语法性质
【摘要】:武鸣壮语动词经常后附-a(?)、-a:k一类固定音节,以往的研究称之为"后附音节"。本文通过形式和意义两方面的分析,认为它们形式上属于粘着型附加成分,表达的语法意义是处置,其中-a(?)、-a:k是表达处置的构形标记。这说明壮语语法里除语序、虚词以外还存在粘着型动词后缀。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中国民族语文翻译局;
【关键词】: 音节结构;词范畴;重叠形式;壮话;附加成分;附加意义;语法现象;单音节;能产性;语法性质;
【基金】:本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基于大型词汇语音数据库的汉藏历史比较语言学研究”(批准号12&ZD174) 北京大学东盟博览局小语种实习基地“泰语高年级教材建设”项目资助
【分类号】:H218
【正文快照】: 薄文泽李旭练侬常生李先生有时也将这个后附音节单独列一个条目。故事部分李先生也记录到了这种形式(下划线的是李先生记录的动词及其后附形式),例如:moo4miilkii^laai^niiHmiiltuulmuu'1tiTnNleeNlpjaai1kwaa-Jlaa1maiiteeHsuuHqiglciinlcinlmaat-lsug-leeNllau^loqlkamlcau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张公瑾;;傣语德宏方言中动词和形容词的后附形式[J];民族语文;1979年02期
2 覃国生;;壮语柳江话动词、形容词的后附成分[J];民族语文;1981年04期
3 刀承华;;傣语德宏方言中动词和形容词的双音节后附形式[J];民族语文;1984年05期
4 瞿霭堂;;藏语动词屈折形态的结构及其演变[J];民族语文;1985年01期
5 叶向阳;;“把”字句的致使性解释[J];世界汉语教学;200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仲儒;;领属性致使句的句法分析[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吴增欣;吴平;;“把”字句和“被”字句的语义差异[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3 洪水英;;《蜃楼志》中的致使处置式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瞿霭堂;中国藏族语言文字研究五十年[J];中国藏学;2004年01期
5 高小平;;新西兰学生“把”字句习得调查[J];对外汉语研究;2008年00期
6 张敬源;倪梦凝;;基于加的夫语法的现代汉语介词词组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7 罗美君;;“够呛”的认知分析及其相关结构式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8 刘明;;黎锦熙先生的“把”字句和语法化研究[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周红;;汉语致使问题研究动态[J];汉语学习;2005年06期
10 刘培玉;;关于“把”字句的语法意义[J];汉语学习;200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青;现代汉语把字句主观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冯文贺;汉语连词及其相关结构的依存分析[D];武汉大学;2011年
3 李善熙;汉语“主观量”的表达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3年
4 韩玉国;范畴语法与汉语非连续结构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5年
5 杨峥琳;现代汉语述结式的不对称研究[D];北京语言大学;2006年
6 戚晓杰;明清山东方言背景白话文献特殊句式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7 刘雪霞;河南方言语音的演变与层次[D];复旦大学;2006年
8 马彪;汉语状态词缀及其类型学特征[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9 郑杰;处置范畴汉日语序对应关系之类型学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田春来;《祖堂集》介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玉国;《型世言》处置式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寇金凤;动词后带“过”的“把”字句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3 杨凯;“VV”类动结式的自主性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4 余俊宏;现代汉语“把”字句的句法语义研究[D];湖北师范学院;2011年
5 杨哲;汉语兼语句与英语复合宾语句的对比互译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马文妍;柳江壮语语法调查与研究[D];广西大学;2011年
7 岑松林;英语—布依语句法对比分析及其在布依族中学生英语句法教学中的应用[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8 彭学修;“把”字句修辞功能研究[D];暨南大学;2005年
9 谭晓平;汉语“被”字句的生成句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10 周静;英汉致使动词的对比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惠;“把”字句中的“了/着/过”[J];汉语学习;1993年01期
2 杨素英;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上)[J];汉语学习;1998年02期
3 杨素英;从情状类型来看“把”字句(下)[J];汉语学习;1998年03期
4 黄布凡;;古藏语动词的形态[J];民族语文;1981年03期
5 格桑居冕;;藏语动词的使动范畴[J];民族语文;1982年05期
6 崔希亮;;“把”字句的若干句法语义问题[J];世界汉语教学;1995年03期
7 杉村博文;;论现代汉语“把”字句“把”的宾语带量词“个”[J];世界汉语教学;2002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喜霞;长沙话的音节结构[J];职大学报;2003年03期
2 田方;;从划分音节看母语对二语音系习得的影响[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3 田方;;音节理论与音节划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年02期
4 张吉生;;汉语音节结构再分析[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08年01期
5 秦祖宣;;《音节组构:变异极限》述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年01期
6 史延恺;;论音节的本质[J];外语与外语教学;1985年02期
7 史延恺;音节理论[J];现代外语;1986年02期
8 焦贵甫;英汉音节比较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4年01期
9 石毓智;;论汉语的大音节结构[J];中国语文;1995年03期
10 何善芬;英汉音节结构对比[J];外语研究(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199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金惠淑;;普通话音节的统计原则和方法[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Ⅰ)[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云靖;北京话音节发音的时间结构[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夏月容;益阳方言音节结构[D];湖南大学;2004年
2 卓拉;《蒙古秘史》中以n结尾的闭音节结构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2年
3 任远;英汉音节比较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870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0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