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汉语平比句与比拟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8 12:15

  本文关键词: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汉语平比句与比拟式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平比句 比拟式 比较标记 比较结果


【摘要】: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是近代汉语向现代汉语过渡的关键时期,由于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变革,语言接触和语言融合从范围和程度上都具有明显的时代特点,所以一直受到学界尤其是语法学界的关注。但是这一时期的语法研究主要集中在处置式、被动式、疑问句等句式上,关于平比句和比拟式的研究成果并不多,因而亟待进一步挖掘与研究。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汉语中的平比句和比拟式,通过对这一时期代表性语料穷尽性的考察和统计,采取定量描写、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分析不同时期、不同方言背景语料中平比句和比拟式的结构特点,归纳其演变规律。 文章共分为四章: 第一章,绪论。介绍汉语平比句和比拟式的研究概况,以及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对已有研究成果的代表性观点进行梳理,以明确本研究的出发点和目标:即通过对这一时期的语料研究,分析总结南、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平比句和比拟式发展的共性与差异,深化对平比句和比拟式的认识。 第二章,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平比句研究。以比较标记为研究视角,从单前标记、单后标记、双标记三个角度出发,对南方方言背景语料、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的各类平比句进行穷尽式的统计、描写和分析。通过语料考察,我们发现,无论南方方言背景的语料,还是北方方言背景的语料,其平比句的比较标记,都是双标记结构占绝对优势,达到了95%以上;从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上来看,类型较单一,一般只有两种情况:人与人之间的比较,当下情况与平时、过去或将来情况的比较。总体上,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的平比句类型更多,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也更为丰富。 第三章,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比拟式研究。以比拟标记为研究视角,对南方方言背景语料、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的各类比拟式进行穷尽式的统计、描写和分析。通过语料考察,我们发现:这一时期比拟标记类型的消长变化比较明显,双标记使用较少,前标记“像(好像)”和后标记“似的”大幅增长。本体和喻体省略现象较多,但基本都可以通过上下文进行语义上的补充。无论是南方方言背景语料,还是北方方言背景语料,比拟式都可以作谓语、定语、状语、补语。 第四章,结论与余论,总结不同时期、不同地域语料中平比句和比拟式标记类型、比较主体和比较基准等的异同,并针对“一般”、“似的”、“比”等标记的来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平比句 比拟式 比较标记 比较结果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外国语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目录】:
  • 致谢3-4
  • 摘要4-5
  • Abstract5-8
  • 第一章 绪论8-20
  • 1.1. 选题意义8-9
  • 1.2. 前人研究成果综述9-12
  • 1.2.1. 平比句研究综述9-10
  • 1.2.2. 比拟式研究综述10-12
  • 1.3. 本文的语料选择、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2-20
  • 1.3.1. 研究的时代范围和语料说明12-15
  • 1.3.2.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5-20
  • 第二章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平比句研究20-43
  • 2.1. 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的平比句20-31
  • 2.1.1. 单前标记20-21
  • 2.1.2. 单后标记21
  • 2.1.3. 双标记21-28
  • 2.1.4. 小结28-31
  • 2.2. 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的平比句31-43
  • 2.2.1. 单前标记31-33
  • 2.2.2. 双标记33-39
  • 2.2.3. 小结39-43
  • 第三章 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比拟式研究43-70
  • 3.1. 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的比拟式43-55
  • 3.1.1. 单前标记43-46
  • 3.1.2. 单后标记46-48
  • 3.1.3. 双标记48-51
  • 3.1.4. 小结51-55
  • 3.2. 北方方言背景语料中的比拟式55-70
  • 3.2.1. 单前标记55-58
  • 3.2.2. 单后标记58-60
  • 3.2.3. 双标记60-65
  • 3.2.4. 小结65-70
  • 第四章 结论与余论70-78
  • 4.1. 南、北方方言背景语料的平比句比较70-71
  • 4.2. 南、北方方言背景语料的比拟式比较71-72
  • 4.3. 关于几个比较标记和比拟标记问题的讨论72-76
  • 4.3.1. “一样”和“一般”72-73
  • 4.3.2. “X似/如/像Y一般”类比拟式的来源问题73
  • 4.3.3. “似的”的来源问题73-74
  • 4.3.4. “比”字式在南北发展的不平衡性74-76
  • 4.4. 余论76-78
  • 参考文献78-8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叶建军;;《祖堂集》中糅合式疑问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8期

2 王智杰;;“似的”研究综述[J];北方论丛;2006年04期

3 钱乃荣;吴语中的虚词“仔”[J];方言;1999年02期

4 施其生;;闽南方言的比较句[J];方言;2012年01期

5 张世超;也释“有如”[J];古汉语研究;1991年03期

6 黄健秦;;“有”类平比标记的来源、发展及其机制[J];对外汉语研究;2010年00期

7 叶建军;;句式“X胜如Y”的形成及其演变[J];古汉语研究;2013年02期

8 崔宰i,

本文编号:87547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547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0a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