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大学语文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本文关键词:高职学生大学语文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摘要】: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质量评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当前高职学生大学语文学业成就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有的放矢地提出了构建科学、高效的高职学生大学语文学业成就评价体系的对策与建议,对于深化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语文应用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作者单位】: 临沂职业学院基础部中文教研室;
【关键词】: 高职 大学语文 学业成就评价 课程改革
【分类号】:H193
【正文快照】: 中国成人教育2014/16学生学业成就评价是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语文作为高职院校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发挥着“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职能。构建一套科学、高效的高职学生大学语文学业成就评价体系,对于深化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改革与发展,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焕玲;;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改革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8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家正,杨世国,李伟,郭世平,朱广化;新课程理念与数学教学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2 邵忠德;丁荣锦;李健;;高中生化学学科素质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3 王传兵;;初中地理教师结构特征及专业化发展策略——基于安徽省合肥市十所学校调查现状分析[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6期
4 孙丽;;立足现代教育理念 在课堂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年03期
5 陈克军;;创新高职生学习方式——探究性学习[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黎雅菊;;当前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创新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5期
7 陈荣;;《音乐课程标准》实施中的问题分析[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10期
8 张赫然;;把爱心撒向被遗忘的角落[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02期
9 崔欢;;课中反思的案例[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0期
10 凤良均;;浅析中师思想政治课堂多元化教学[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瑞复;;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理论与实践初探[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A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2 弭金玲;;从理念认同、模式构建走向科学教育设计——天津中学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三部曲[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1分会场-科普人才培养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何伟玲;;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4 焦蓓蓓;;中小学数学衔接的有效方法——浅议有轨尝试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5 吴心平;;教师首先应该重视语音的学习与提高[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伊秀莲;;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在生物教学中的尝试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7 梁春怡;;初中生物新教材的教学实践与思考[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8 童美玲;;与时俱进,拓展地理教学新思路[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下)[C];2007年
9 鲍金小;扎木苏;;“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应用研究”课题研究报告[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10 陈];刘美玲;;电子信息类研究生综合素质的测评[A];电子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茹;高中生数学语言能力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年
2 董蓓蕾;语文课堂主体参与教学策略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3 赵志军;清末和民国时期我国高中生物教科书栏目设置的变迁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4 王秋玲;发展性评价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师范大学;2014年
5 谢晓青;数字化传感实验与中学化学探究学习的整合[D];苏州大学;2014年
6 王猛;新课改以来山东省高考历史试卷发展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4年
7 郑世俊;基于新课程实施的普通高中特色研究[D];聊城大学;2014年
8 徐静;小学经典诵读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4年
9 周园园;形成性评价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10 毛一鸣;新课改下高中物理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调查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蒋光灯;论高校《大学语文》课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办法[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2期
2 刁丽英;;高职院校大学语文教学现状与改革探析[J];苏州市职业大学学报;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银华;大学语文的人格美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4年09期
2 林亦农;大学语文课程的二向三深研究[J];当代教育论坛;2004年12期
3 王伟;“大学语文”课程的功能性思考[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4期
4 陈遗勋;对新时期大学语文课程的思考[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S2期
5 曹坚;"大学语文"基础课程现状及教学改革设想[J];市场周刊(管理探索);2004年S2期
6 彭根来;课内课外相结合的原则适用于大学语文的教学[J];教书育人;2004年12期
7 李汝中;;浅谈如何加强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5年32期
8 刘新英;关于大学语文的几点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年02期
9 刘永红;大学语文与公安院校的人文教育[J];公安教育;2005年08期
10 刘桂传 ,曹红卫;立足课堂 周边辐射 引导自学——关于“大学语文”教学的几点尝试[J];中国成人教育;2005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瑞华;;“大学语文”教学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A];贵州省写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朱家珏;;守望文化传统 教好大学语文[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3 彭榕华;;浅谈大学语文对提高医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A];中华中医药学会第十六届医古文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4 章文艳;;大学语文真能被遗忘吗?——浅析提升大学语文在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5 李燕群;;浅谈当前“大学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几大关键[A];2012管理创新、智能科技与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卜祥忠;;关于大学语文的几点思考[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传万;陈田田;;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语文之出路[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8 姜斌;;大学语文课程开发之我见[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由婧涵;;地方高校大学语文分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A];全国“大学语文”课程教材与教法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万仪;;网络环境下大学语文的教学和学生的发展[A];中国教育技术协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据《光明日报》;大学语文:遭遇前所未有的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黄蔚;大学语文:何时走出尴尬[N];中国教育报;2004年
3 “光明视点”记者:邢宇皓 本期策划:夏欣 徐可;遭遇尴尬的大学语文[N];光明日报;2004年
4 本报记者 吕绍刚;大学语文:把“败坏”的胃口调试过来[N];人民日报;2005年
5 曾军 杜娟 黄明 李漫天 张箭;大学语文,从“新”理解[N];社会科学报;2004年
6 华东师范大学 徐中玉;大学语文:不该站在边缘的课程[N];社会科学报;2004年
7 温儒敏;“大学语文”的教学困扰和改革尝试[N];中华读书报;2003年
8 本报记者 汪瑞林;大学语文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N];中国教育报;2007年
9 本报记者 汪瑞林;大学语文改革难在哪[N];中国教育报;2007年
10 薛涌;美国人如何拯救大学语文[N];新华日报;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银;高等职业教育中大学语文课程现状及原因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2 管齐峰;成都高职学院“大学语文”课程设置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3 张妍;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4 陈嫣嫣;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及改革取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梅健;大学语文与中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初探[D];西南师范大学;2005年
6 莫志华;设计艺术类大学语文学习方略探析[D];湖南师范大学;2005年
7 刘奇军;大学语文课程建设刍议[D];湖南师范大学;2001年
8 陈玉蓉;关于分级构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体系的设想[D];江西师范大学;2003年
9 王继红;大学语文课程性质与教学目标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10 张琪;五本“大学语文”教材比较研究[D];扬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8766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6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