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无极方言研究
本文关键词:河北无极方言研究
【摘要】:无极县位于河北省西南部,属于冀鲁官话石衡片。无极方言是北方官话中较有特色的一个方言点,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在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均具有特色,但目前对该方言的研究还不够深入。本文以无极县城南为方言点,对无极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调查和描写,为石家庄方言研究提供一些参考资料。本文主要采用的是田野调查法,对无极方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进行实地调查、录音,也采用归纳、描写和比较法对其方言特点进行探究和描述。本文主要讨论三个问题,第一、对无极方言的声韵调系统进行描写归纳,讨论尖团音、连读变调、儿化韵以及一些特殊读音,并编制出同音字表。第二、对无极方言的词汇系统进行研究,选取一些较有特色的词汇问题进行研究,并收集了一些三音格和四音格的词汇,最后做出了无极方言的词汇表。第三、对无极方言一些特殊的语法现象进行研究,主要包括特殊的词缀和虚词、形容词重叠式以及补语结构等。经过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无极方言语音系统有23个声母,38个韵母,4个声调。无极方言分尖团,且存在新老派差别。无极方言的连读变调情况较复杂,其中,非叠字两字组连读变调分为前变调、后变调和全变调三种类型,叠字两字组连读变调包括叠字类连读变调和词语重叠类连读变调。无极方言共有25个儿化韵母,儿化词很丰富。此外,无极方言的部分字词还存在特殊读音现象,其中,量词“个”在数词后面的读音,分成五种类型:第一种是读原音k?,第二种是声母脱落,读为a,第三种是声母脱落且同时增加过渡音,第四种是合音,如:与前面的“十”合读为?a,第五种是声母韵母皆发生变化,“个”的声母由k变为l,韵母由?变为a。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特殊读音,这些音变大多是由语音弱化、脱落和同化等原因造成的。二、无极方言的词汇极具地方特色,有的词汇是无极方言中特有的,有的词汇无极方言和普通话中都有,但在无极方言中有特殊含义。此外,无极方言中的三音格和四音格词语十分丰富,尤其是四音格,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地方色彩浓郁,表达形象生动,大多表程度上的加深。本文搜集了近两百个三音格和四音格,分别进行了解释,并附例句,以加深理解。三、无极方言中存在一些特殊语法现象,主要包括一些特殊词缀及它们的特殊用法,这些词缀分别是“达”、“头”、“劲儿”、“们”和“子”,它们和普通话有很大的不同之处,这也正是无极方言的特色所在。此外,无极方言中的“哩”具有相当于普通话中结构助词“的”、“地”、“得”的功能,通常只读作[li],不读原音。此外,无极方言中的“给”字句较特殊,大部分情况下,“给”可以代替“在”,有时也可以代替介词“从”,同时,这种“给”字句存在老中青的差别。普通话中的“和、同、跟”在无极方言中都读作“换”,无极方言中还有个特殊的副词“俨”,“俨”可位于词头做前缀,也可以位于短语或句子前面,表示“正、正好、刚刚”的意思。此外,无极方言中还有特殊的形容词重叠式,分为单音词和双音词重叠。无极方言中还有特殊的表程度的补语结构,分别是单音词重叠式做补语,“双重”动补结构,动补结构的重叠和比较句中的形补结构。
【关键词】:无极方言 语音 词汇 语法
【学位授予单位】:河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7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0 绪论10-15
- 0.1 地理位置与历史沿革10
- 0.2 方言概况10-11
- 0.3 选题的意义、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11-14
- 0.3.1 选题的意义11
- 0.3.2 研究现状11-13
- 0.3.3 研究方法13-14
- 0.4 发音合作人14-15
- 1 语音15-39
- 1.1 基本声韵调系统15-16
- 1.1.1 声母15
- 1.1.2 韵母15-16
- 1.1.3 声调16
- 1.2 尖团音16-17
- 1.3 连读变调与儿化韵17-24
- 1.3.1 连读变调17-23
- 1.3.2 儿化韵23-24
- 1.4 特殊读音24-27
- 1.4.1 量词“个”的读音24-26
- 1.4.2 其他类词语中的特殊读音26-27
- 1.5 同音字汇27-39
- 2 词汇39-77
- 2.1 特殊的单音词和双音词39-46
- 2.2 三音格和四音格固定语46-77
- 3 语法77-90
- 3.1 特殊词缀与虚词77-85
- 3.1.1 特殊词缀及特殊用法77-81
- 3.1.2 特殊虚词81-85
- 3.2 特殊的形容词重叠式85-87
- 3.2.1 单音词重叠85-86
- 3.2.2 双音词重叠86-87
- 3.3 特殊的补语结构87-90
- 3.3.1 特殊的动补结构87-88
- 3.3.2 比较句中的形补结构88-90
- 结束语90-91
- 参考文献91-93
- 附录 常用词词表93-121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12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义青,张艳梅;深泽方言重叠式初探[J];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4年03期
2 甘端;;河北无极西部话连读变调的优选论分析[J];当代语言学;2008年03期
3 贺巍;;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几个问题[J];方言;1992年03期
4 张莉;河北定州方言语法特点概述[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年01期
5 杨同用;河北无极方言音系记略[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4期
6 吴继章;河北官话方言区形容词的几种重叠式[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8年03期
7 邵敬敏,周芍;汉语方言语法研究的现状与思考[J];暨南学报(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8 颜峰;现代汉语方言词研究综述[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9 邢向东;;关于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的思考[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10 甘端;;无极西部话的四声和连读变调的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S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赵红梅;汉语方言词汇语义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蓉芳;元氏姬村话语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王笑舒;大连方言词汇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黄卫静;河北方言的尖团音问题[D];河北师范大学;2004年
4 杨晓红;宁津方言词汇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5 高彩英;定州方言词尾“儿”的读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6年
6 刘红燕;蓬莱方言词汇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7 冯荣珍;临漳方言词汇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刘玲玲;晋方言特征词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年
9 牟海霞;日照方言调查报告[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申敬敬;藁城话语音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787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87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