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结构中概数词“来”和“多”的分布
本文关键词:数量结构中概数词“来”和“多”的分布
【摘要】:数量结构中概数词"来"和"多"的分布主要受名词的语义制约、量词和数词的音节长短制约以及数位的"空位"制约。"多"出现在量词后的条件用公式表示为:动词+10,(…)1,(…)2,(…)…,(…)9+单/双音节量词+多+(名词),且其中的数词可用"半"替换。"来"出现在量词后的条件是在满足"多"所具备条件的基础上,还要求名词(或形容词)必须出现,并且不能有过多的修饰语,且数词不宜太大等。
【作者单位】: 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关键词】: 概数词 语义制约 分离性 韵律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现代汉语黏合结构研究”(项目编号:14BYY125)资助
【分类号】:H146
【正文快照】: 零、引言在口语中,概数的使用非常频繁,对概数使用规律的研究非常有意义。概数的使用有不少表达,在数量词后加“来”和“多”就是主要方法之一。龙果夫(1958)认为“来”的位置跟数词有关:(1)数量为一到九来”放在量词之后;(2)如果是整十、整百、整千,“来”可以放在“十”、“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肖其峰;;论数词有限制的表约量的数量结构[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10期
2 陈翠珠;石光琦;;哈尼语汉语数量结构的句法比较[J];红河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3 牛彦慧;;浅论《晏子春秋》数量结构的组合形式及其句法语义功能[J];安康学院学报;2009年05期
4 田金莲;;数量综指“NP_1(和)NP_2”时名词情况考察[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0年09期
5 张超;李步军;;“两个”等数量结构与“一对”的意义及功能比较[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08年11期
6 秦国华;褚冉冉;;现代汉语名词借用为动量词的分析研究[J];潍坊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7 胡彩敏;;含数量结构比较项的“比”字句考察[J];江西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8 韩启振;;说“足足”[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年12期
9 刘金梅;;数量结构中的“每”和“每隔”[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10 刘街生;现代汉语动量词的语义特征分析[J];语言研究;2003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海平;《史记》语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2 常瑛华;《醒世姻缘传》语序类型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吴春相;现代汉语时量范畴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曹芳宇;唐五代量词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步连增;语言类型学视野下的汉语量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6 郑氏永幸;汉语、越南语量词对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冰婷;双数量结构的多角度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4年
2 李志利;主宾可逆的双数量结构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3 冯雪燕;古汉语数量结构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4年
4 郑恩姬;“一AA”式数量结构的语法功能考察[D];吉林大学;2004年
5 吕京英;汉语数量结构的生成语法研究[D];鲁东大学;2013年
6 黄兵;有标记数量结构[D];安徽师范大学;2005年
7 全湘燕;数量范畴及其表现形式[D];湖南师范大学;2006年
8 田金莲;“NP1(和)NP2”前加数量结构的多角度考察[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9 陈晶晶;基于构式语法的汉语双数量结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秦名娟;现代汉语替代形式研究[D];苏州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878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8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