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度副词作补语的跨语言考察
本文关键词:程度副词作补语的跨语言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程度副词 南方方言 历时发展 句法功能 张谊生 述补结构 后置状语 欧阳觉亚 数量短语 喻翠容
【摘要】:本文通过跨语言考察发现,汉语各方言、少数民族语言里都存在程度副词后置于谓词作补语的现象。这一现象可从类型学上得到解释,是优势语序原则、和谐原则、历时发展以及汉语南方方言与壮侗语言接触等相互影响的结果。
【作者单位】: 湖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湖南人文科技学院;
【关键词】: 程度副词;南方方言;历时发展;句法功能;张谊生;述补结构;后置状语;欧阳觉亚;数量短语;喻翠容;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历时状态下汉语副词的主观性研究(13YJA740048)” 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程度副词作补语的类型学研究(11JL04)”的部分成果
【分类号】:H17;H2
【正文快照】: 一般认为,副词的功能在于修饰、限定动词或形容词,在句中只能充当状语。随着研究的深入,学界发现副词组合功能在扩大(如副词可修饰体词)、副词句法功能在扩展(如程度副词可作补语),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讨论。关于程度副词能否作补语的问题,主要存在三种看法:朱德熙(1982)提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唐贤清;陈丽;;“极”作程度补语的历时发展及跨语言考察[J];古汉语研究;2010年04期
2 宗守云;;补语“透”语义的泛化和虚化[J];汉语学习;2010年06期
3 唐贤清;陈丽;;程度补语“煞”的历时来源及跨方言考察[J];理论月刊;2011年02期
4 游汝杰;;论台语量词在汉语南方方言中的底层遗存[J];民族语文;1982年02期
5 吴安其;;温州方言的壮侗语底层初探[J];民族语文;1986年04期
6 吴福祥;;南方民族语言处所介词短语位置的演变和变异[J];民族语文;2008年06期
7 叶南;;程度副词作状语和补语的不对称性[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05期
8 金立鑫;;解决汉语补语问题的一个可行性方案[J];中国语文;2009年05期
9 唐贤清;陈丽;;“死”作程度补语的历时发展及跨语言考察[J];语言研究;2011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国华;;徐杰《生成语法的“语类”与传统语法的“词类”比较研究》述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2期
2 周晓维;;《好逑传》总括副词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3 袁健惠;;先秦汉语受事前置句类型及其句法语义分析[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4 杨增宏;;甲骨文会意字的象似性[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5 祁庆倩;;现代汉语心理动词的内部时间结构[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6 杨晓黎;;传承语素:汉语语素分析的新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7 汪红艳;开启之功 创新之力——略论汉语语法学的草创与革新[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8 王琴;阜阳方言语法现象举要[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5年01期
9 陶振伟;;“拿”的语法化[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10 葛荣;徐丽萍;;“超X”类词的来源初探[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锐;;语义等值和汉语虚词的意义分析[A];和谐社会:社会公正与风险管理——2005学术前沿论坛论文集(下卷)[C];2005年
2 张思洁;;形合与意合的哲学思辨[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3 王仁强;;汉英词典词类标注与译义的对称性研究——兼评《ABC 汉英大词典》的词类标注与译义[A];中国辞书学会双语词典专业委员会第6届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专辑[C];2005年
4 杜衡;李林霞;;技术特征团和外延比较法——对修改超范围的判断方法小议[A];专利法研究(2009)[C];2010年
5 王文艺;;布依语与汉语量词比较[A];布依学研究(之七)——贵州省布依学会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七次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1年
6 龚千炎;;现代汉语的时间系统[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7 靳光瑾;郭曙纶;肖航;章云帆;;语料库加工中的规范问题——谈《信息处理用现代汉语词类标记集规范》[A];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集(Ⅱ)[C];2004年
8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9 蔡红录;周静;;古汉语语法和语序研究综述[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钟明荣;谢双园;;古今介词类型之比较研究[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邱闯仙;现代汉语插入语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唐树华;有些隐喻为什么不可能[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张俊;对《红楼梦》中称呼语的所指和意图的研究:认知语用视角[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4 吴善子;汉韩反诘语气副词对比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5 李红梅;韩国语范围表达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6 刘春兰;《训世评话》语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7 李秉震;汉语话题标记的语义、语用功能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8 王用源;汉语和藏语复音词构词比较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张雷;黎语志强话参考语法[D];南开大学;2010年
10 郭红;基于第二语言教学的汉语语气范畴若干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丹;英汉远近指示语的对比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苏珊珊;俄汉语直线型空间维度词的对比分析[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文平;现代汉语“A而不B”格式的多角度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4 高健;与“半”相关格式的量范畴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桂阳;现代汉语“不是X的X”结构考察[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6 刘敏;“难不成”的衍生过程[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晶晶;表人名词类词缀“X手”、“X者”、“X员”分析比较[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乌晓丽;“X+—N比—N+VP”表义功能新探[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张军珲;基于统计的常用汉语副词用法自动识别研究[D];郑州大学;2010年
10 石娜;从形合意合角度比较《傲慢与偏见》两译本[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艳;任彦智;;《世说新语》中的程度补语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2 戴浩一;黄河;;时间顺序和汉语的语序[J];国外语言学;1988年01期
3 周振鹤 ,游汝杰;古越语地名初探——兼与周生春同志商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0年04期
4 吴福祥;关于动补结构“V死O”的来源[J];古汉语研究;2000年03期
5 李宗江;;几个含“死”义动词的虚化轨迹[J];古汉语研究;2007年01期
6 张豫峰;“得”字句与语体的关系[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01期
7 张黎;;汉语句法的主观结构和主观量度[J];汉语学习;2007年02期
8 潘国英;齐沪扬;;论“也好”的词汇化[J];汉语学习;2009年05期
9 王宜广;邵敬敏;;“A到O”结构的语义类型及认知模式[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袁家骅;;汉壮语的体词向心结构[J];民族语文;1979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徐繁荣;近代汉语“煞”字考[D];上海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海霞;;《论》《孟》《老》《庄》的程度副词及其与明清的比较[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2 李群;;“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构式探究[J];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王万秋;;程度副词“非常”来源浅析[J];文教资料;2009年18期
4 张志莹;;洛阳方言中的程度副词[J];考试周刊;2011年27期
5 田晓荣;渭南方言的程度副词[J];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06期
6 鲜丽霞;试论“程度副词+名词”结构[J];昌吉师专学报;2001年03期
7 曾晓洁;长沙方言中的程度副词“几”[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1年01期
8 周勤;简阳方言的程度副词“多”、“少”、“多少”[J];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05期
9 张诒三;《三国志·魏书》程度副词的特点[J];殷都学刊;2001年03期
10 肖奚强;谈程度副词“太_1”和“太_2”[J];零陵学院学报;2002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晓梅;;汉语贬义高义程度副词略说[A];语言学新思维[C];2004年
2 邱晨;;安阳市区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研究[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3年第2期[C];2013年
3 张颖;;程度副词“很”与“非常”[A];语言学论文选集[C];2001年
4 赵宏;;日语口语中的程度副词使用特征[A];当代中国辽宁发展·创新·和谐——辽宁省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成果文集[C];2009年
5 阮绪和;;江西武宁(上汤)话的程度副词“死、几、蛮”[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肖惠萍;;“程度副词+名词”的网络流行语言特点及发展趋势[A];江西省语言学会2008年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张新云;;浅谈山东方言中的部分程度副词——以西齐方言区作为研究对象[A];学行堂文史集刊——2011年第1期[C];2011年
8 叶斌;;《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的传承与创新——以“孔”、“好”互通为例[A];中国训诂学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 吴娟娟;基于中介语语料库的程度副词偏误分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1年
2 吴娟娟 山西财经大学华商学院;留学生与本族人汉语程度副词使用情况浅析[N];山西经济日报;2010年
3 崔山佳;“全面”只是名词吗?[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4 刘慧英;口语语病的两个语法成因[N];语言文字周报;2011年
5 吴天锡;口语交际时,怎样巧妙有效地进行会话?[N];语言文字周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吴立红;现代汉语程度副词组合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2 高宁;现代汉语程度副词与否定副词共现的认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3 赵军;现代汉语程度量及其表达形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吕文杰;现代汉语程度范畴表达方式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龚娜;湘方言程度范畴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6 黄氏娴(Huvnh Thi Nhan);汉语越南语形容词程度表示法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7 朴镇秀;现代汉语形容词的量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洪敏;泰安话的“很”类程度副词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2 李丽远;现代汉语“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3 许群爱;“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认知语言学研究[D];湘潭大学;2008年
4 王晓领;辽西方言中的程度副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5 何亚萍;湖北天门话程度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6 孙庆波;卫辉晋语“可”类程度副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9年
7 蔡飞;“程度副词+名词”结构多角度研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09年
8 陆苏静;从相似性角度看中介语中的程度副词偏误现象[D];上海师范大学;2009年
9 齐悦;汉韩程度副词对比研究及韩国学生习得偏误分析[D];河北大学;2010年
10 张海霞;“程度副词+名词”结构的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87894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789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