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评价类动词考察

发布时间:2017-09-19 08:41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评价类动词考察


  更多相关文章: 评价类动词 评价理论 评价框架


【摘要】:本文以现代汉语评价类动词为研究对象,这类动词包含[+主动][+双向][+主观][+评价]的语义特征,是从意义上划分出来的一个动词小类,反映说话者对已知信息的主观态度。借鉴前人对动词小类的研究方法,通过汉语语言事实,系统地考察该类动词在语义、评价理论、评价框架及语用上的特点,探讨它们在现代汉语中的一些使用规律,揭示该类动词内部的共性和差异。首先,确立现代汉语评价类动词为本文的研究对象,从意义上对《动词用法词典》中的评价类动词进行筛选,从语义和形式上对评价类动词进行界定,在形式上对评价类动词带补语的情况做了考察,给出了界定框架。根据评价类动词的感情色彩义对其内部进行了分类,结合实际语料,对评价类动词的共性和个性进行了描写和分析。其次,从评价理论的视角探讨评价类动词。评价理论本是多用于语篇和翻译中的理论,本文从评价理论出发,考察评价类动词的评价义,探讨评价理论与评价类动词的关系,及评价理论在评价类动词中的体现。然后,以评价理论为出发点,给出了评价类动词的评价框架,并探讨其评价框架,综合论述评价框架与评价类动词,描述评价框架在评价类动词中的体现,探讨评价框架中评价类动词的句式特征。再次,考察了评价类动词的语体分布及语用特点,从语体的使用方面对其进行考察。在语体上,评价类动词多用于书面语,且常构成不同的结构出现在标题中;在语用上,受礼貌原则的约束,在人称使用上有限制性,对主客体有选择性。最后,在对语料进行分析整理后,发现了关于评价类动词的几个问题。包括关于评价类动词指称化的问题、受交互类副词修饰的问题、“夸奖”“称赞”“赞美”受副词“很、太、十分、非常、更”修饰的问题。本文对这几个问题作出初步的描写和解释。
【关键词】:评价类动词 评价理论 评价框架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46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10-11
  • 1.2 研究对象和内容11-12
  • 1.3 研究概况12-16
  • 1.3.1 现代汉语动词小类的研究概况13-14
  • 1.3.2 现代汉语评价类动词的研究概况14-16
  • 1.4 本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16-17
  • 1.5 语料说明17-18
  • 第二章 评价类动词的界定和分类18-32
  • 2.1 评价类动词的定义18
  • 2.2 评价类动词的界定18-29
  • 2.2.1 语义上的界定19-23
  • 2.2.2 形式上的界定23-29
  • 2.3 评价类动词的内部分类29-31
  • 2.4 小结31-32
  • 第三章 评价理论视角下的评价类动词32-44
  • 3.1 国外和国内的评价理论32-34
  • 3.1.1 国外的评价理论32-33
  • 3.1.2 国内的评价理论33-34
  • 3.2 评价理论的定义34-35
  • 3.3 评价理论与评价类动词35-43
  • 3.3.1 评价理论与评价类动词的关系35-36
  • 3.3.2 评价理论在评价类动词中的体现36-43
  • 3.4 小结43-44
  • 第四章 评价类动词的评价框架44-54
  • 4.1 评价框架的定义44-45
  • 4.2 评价框架与评价类动词45-53
  • 4.2.1 评价框架在评价类动词中的体现45-48
  • 4.2.2 评价框架中评价类动词的句式特征48-53
  • 4.3 小结53-54
  • 第五章 评价类动词的语体分布及语用功能54-64
  • 5.1 评价类动词的语体分布54-55
  • 5.2 评价类动词的语用功能55-63
  • 5.2.1 评价类动词的标题功能59-60
  • 5.2.2 评价类动词的语用意义60-63
  • 5.3 小结63-64
  • 第六章 与评价类动词相关的几个问题64-76
  • 6.1 关于评价类动词指称化的问题64-68
  • 6.1.1 评价类动词指称化的体现64-67
  • 6.1.2 评价类动词指称化的成因67-68
  • 6.2 关于评价类动词与交互类副词共现的问题68-71
  • 6.2.1 与交互类副词共现的情况69-70
  • 6.2.2 与交互类副词共现的原因70-71
  • 6.3 关于“夸奖、称赞、赞美”受程度副词修饰的问题71-75
  • 6.3.1“夸奖、称赞、赞美”受程度副词修饰的情况72-74
  • 6.3.2“夸奖、称赞、赞美”受程度副词修饰的原因74-75
  • 6.4 小结75-76
  • 第七章 结语76-79
  • 7.1 主要结论76-77
  • 7.2 余论77-79
  • 参考文献79-86
  • 致谢86-87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陶明忠;马玉蕾;;框架语义学——格语法的第三阶段[J];当代语言学;2008年01期

2 钟守满;;英汉言语行为动词被动(字)句语义认知分析[J];东华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3 赵询思;;“说”一字在现代汉语中的虚化情况[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S2期

4 徐峰;“给予”动词的语义和语用研究[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2期

5 蔡文兰;“进行”带宾问题[J];汉语学习;1982年03期

6 鲁川,林杏光;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J];汉语学习;1989年05期

7 常敬宇;语义在词语搭配中的作用—一兼谈词语搭配中的语义关系[J];汉语学习;1990年06期

8 陆俭明;语义特征分析在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汉语学习;1991年01期

9 王希杰;“想”类动词的句法多义性[J];汉语学习;1992年02期

10 林杏光;进一步深入研究现代汉语格关系[J];汉语学习;1993年05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冬梅;现代汉语动名互转的认知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范淑云;汉语中与人体部位相关语词的隐喻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2 王云英;现代汉语问类动词研究[D];延边大学;2004年

3 吴英慧;“移”类动词句法语义分析[D];延边大学;2004年

4 朱坤林;现代汉语“猜测”类动词的多角度分析[D];延边大学;2006年

5 杨琴;“责怪”类动词的历时演变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6 韦庆芬;现代汉语叫喊类动词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880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80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b6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