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迁移理论看鲁迅的翻译语言对创作语言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从迁移理论看鲁迅的翻译语言对创作语言的影响
【摘要】:迁移是一种借用,是一种语言成分与另一种语言相结合的过程。本文分析了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迁移现象,描述了创作语言与翻译语言的共性与异性,并以鲁迅的翻译语言对其创作语言的影响为例,探讨翻译过程中迁移对语言形式借用以及创新的作用。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外国语学院;
【关键词】: 鲁迅 迁移理论 翻译语言 创作语言
【分类号】:H059;I210
【正文快照】: 一、前言迁移是一种影响,这种影响源于目的语与已习得语之间的相似或相异。(Odlin,1989:27)同时,迁移亦是一种交际策略,即借用。(Corder,1982:92)依据Thomason和Kaufman(1988:37)的观点,这种“跨语言影响”的迁移分为两类:借用迁移(borrow-ing transfer,即目的语对已习得语的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奇学,陈宝云;“救国”与“救人”——辛亥革命时期与新文化运动时期改造国民性思想之比较[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2 王永茂;论鲁迅的进化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2期
3 陈望衡;;炫目的学术景观:美育的凸起——20世纪初社会转型之际美学现象考察之一[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4 徐纪阳;;“鲁迅传统”的对接与错位——论光复初期鲁迅在台传播的若干文化问题[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卢文婷;;破碎的身/影:续写与对话——《野草》与德国浪漫主义[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6 陆学莉;;宋元小说中唐侠女形象的嬗变[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7 武卓斐;;此是有情痴:《世说新语》之“哭”[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8 张连银;;明代科场评卷方式考——以乡、会试为考察对象[J];安徽史学;2006年04期
9 陈占彪;;王的诤臣——胡适论知识分子的角色及使命[J];安徽史学;2009年01期
10 吴元康;;1921年初《新青年》同仁之间几则通信的时间问题[J];安徽史学;2010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向荣;;被低估的大师与外省文学的身份认同——兼论文学的地缘政治学[A];“辛亥百年与四川小说创作”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当代文坛》2011年增刊)[C];2011年
2 张劲松;;晴雯双重人格探微——亦主亦奴的文化悲剧[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肖国栋;;论《野草》的悖论心理结构[A];黑龙江省文学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刘晴;;论人物纪念馆的人文精神[A];新世纪博物馆的实践与思考——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五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5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新文化精神[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哈迎飞;;论鲁迅的家族意识[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姜彩燕;;鲁迅与实用主义儿童教育思想[A];言说不尽的鲁迅与五四——鲁迅与五四新文化运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8 赵京华;;普罗文学的政治性和世界性——重读小林多喜二《蟹工船》兼论20世纪30年代中日左翼文学的同时代性[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王晓初;;鲁迅与五四文化精神[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10 易彬;;杂文精神、黑暗鬼影与死火世界——鲁迅与穆旦比较论[A];鲁迅与“左联”——中国鲁迅研究会理事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一霖;唐五代人的精怪想象[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魏晓虹;《阅微草堂笔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鸿雁;唐前叙事诗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4 崔绍怀;中国鲁迅《野草》研究史论[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5 赵方杜;身体规训:中国现代性进程中的国家权力与身体[D];南开大学;2010年
6 房芳;1930-1937:新文学中民族主义话语的建构[D];南开大学;2010年
7 刘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统形象的建立[D];南开大学;2010年
8 刘杰;汉武帝故事及其文化阐释[D];南开大学;2010年
9 杨玲;林译小说及其影响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钟希明;介入公共场域的知识分子写作[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跃华;对人与社会的批判与拷问[D];河北大学;2007年
2 王永平;蚌病成珠—郁达夫的情爱生活与其文学创作[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3 王丽丽;鲁迅与《萌芽月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4 吉瑞;鲁迅与《河南》[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5 宋丽然;鲁迅:在科学和文学之间[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柏彦飞;“诚与爱”:鲁迅文学中的道德精神[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宇琳;微辞婉晦 精义致用[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8 梁健婧;《红楼梦》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9 孙丽凤;鲁迅与台湾文学的关系[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10 袁慎浩;新文化传播视域下的鲁迅与《新青年》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家怡;;周作人翻译思想概略[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2 魏薇;刘晓云;;大汉风神只此鲲——试论傅雷的翻译观[J];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 廖七一;;晚清文学翻译语言的“变格”[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1年02期
4 赵荔红;;春日二题[J];红豆;2008年11期
5 黄梵;;品书杂录[J];青春;2007年11期
6 林子朴;;一个比较[J];读书;1957年03期
7 黄立波;;新月派的翻译思想探究——以《新月》期刊发表的翻译作品为例[J];外语教学;2010年03期
8 吴小如;“寂寞身后事”[J];文学自由谈;1996年01期
9 黄琼英;“西方文化中心主义”话语下的鲁迅翻译[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10 邓卫望;;论穆旦的诗歌翻译观[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石天强;重访文学概念生成的微观语境[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志全;王小波“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2 刘茉琳;论晚清至“五四”的白话文运作[D];暨南大学;2010年
3 刘宏照;林纾小说翻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花拉;关于新时期蒙古文小说翻译中的文化学问题[D];内蒙古大学;2007年
2 米克拉吉·阿布来提;形象学与麦吉侬形象在维吾尔文学中的迁移研究[D];喀什师范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88700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8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