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文艺论文 > 语言学论文 >

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泛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21 09:22

  本文关键词: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泛化的社会语言学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称谓语 泛化 使用原则 使用模式 社会因素


【摘要】:称谓语是人类语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指的是人们用来称呼说话对象时所使用的语言。称谓语主要分为亲属称谓语和社会称谓语两个部分。在现实交流中,这两种称谓语经常被泛化使用。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研究现代汉语社会称谓语的泛化。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汉语社会称谓语泛化现象进行系统研究。在研究中,文章不只简单回顾了称谓语研究的发展过程,还给出了社会称谓语的定义及其详细的分类。本研究还致力于探索社会称谓语泛化的使用原则和总体模式,并分析社会因素对其泛化的影响。为了得到一个全面且有代表性的样本,本文从热播电视剧《我们结婚吧》台词中采集语料,并获得了涉及不同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社会关系的150条语料。除此之外,通过对日常流行社会称谓语泛化使用的观察和记录,还得到了35例常用社会称谓语语料。文章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样本进行了系统而全面的分析。文章除了描述社会称谓语及其泛化现象,还列举了常见的泛化社会称谓语。通过研究发现,泛化的汉语社会称谓语数量繁多,而且社会称谓语泛化现象在汉语里也非常普遍。此外,文章还提出了称谓语的使用规则,总结了汉语社会称谓语泛化的总体模式,并在之后的结果分析中验证了这些观点。其中常用泛化使用模式有1)加前缀“老”;2)省略职称称谓语中的“副”;3)加指示词。最后,本文还研究讨论了不同社会因素,如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教育水平和亲疏程度等,对汉语社会称谓语泛化的影响。本文将在日后社会称谓语及其相关课题的研究中体现重要价值。作者希望通过此研究,使人们对社会称谓语有更清晰的了解,并能正确使用其泛化意义。此外,本文的研究结果对翻译和对外汉语教学也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社会称谓语 泛化 使用原则 使用模式 社会因素
【学位授予单位】:内蒙古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36
【目录】:
  • Acknowledgements6-7
  • Abstract7-9
  • 摘要9-12
  • Abbreviations12-14
  • Chapter 1 Introduction14-17
  • 1.1 Background of the Research14-15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15
  • 1.3 Thesis Structure15-17
  • Chapter 2 Literature Review17-36
  • 2.1 Definition of Terms17-30
  • 2.1.1 Address Terms17-18
  • 2.1.2 Classification of Address Terms18-20
  • 2.1.3 Social Address Terms20
  • 2.1.4 Classification of SATs20-30
  • 2.1.5 Extensive Use of SATs30
  • 2.2 Previous Studies on ATs by Scholars abroad30-32
  • 2.3 Preyious Studies on ATs by Scholars at Home32-36
  • Chapter 3 Theoretical Framework36-42
  • 3.1 Politeness Principle36-38
  • 3.2 The Influence of PP on the Extensive Use of SATs38
  • 3.3 Face System38-39
  • 3.4 The Influence of Face System on the Extensive Use of SATs39-42
  • Chapter 4 Research Methodology42-44
  • 4.1 Research Questions42-43
  • 4.2 Data Collection43-44
  • Chapter 5 Findings and Discussion44-62
  • 5.1 The ExtensivelyUsed Chinese SATs in Daily Life44-50
  • 5.2 Patterns of Extensively Used Chinese SATs50-53
  • 5.2.1 Adding prefix Lao51-52
  • 5.2.2. Omitting "Fu(Vice)" in Title as ATs52
  • 5.2.3. Adding Anaphors52-53
  • 5.3 The Influence of Social Factors on the Extensive Use of Chinese SATs53-62
  • 5.3.1 Gender53-56
  • 5.3.2 Age56-57
  • 5.3.3 Social status57-60
  • 5.3.4 Educational Level and Degree of Intimacy60-62
  • Chapter 6 Conclusion62-64
  • 6.1 Summary of Major Findings62-63
  • 6.2 Limitations63-64
  • References64-68
  • Appendix Ⅰ68-70
  • Appendix Ⅱ70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洁;现代汉语称谓系统的分类标准与功能分析[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7年05期

2 陈建民;现代汉语称谓的缺环与泛化问题[J];汉语学习;1990年01期

3 钱红英;面子理论在英汉称谓用语中的实现[J];惠州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4 曹炜;现代汉语中的称谓语和称呼语[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2期

5 文秋芳;从社会语言学看汉语称呼语的使用规则[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7年04期

6 李树新;论汉语称谓的两大原则[J];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7 李树新;现代汉语称谓词与中国传统文化[J];内蒙古社会科学(文史哲版);1990年03期

8 潘攀;新时期社交称谓语及其心理评价[J];武汉教育学院学报;1995年04期

9 陈章太;;语言变异与社会及社会心理[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年01期

10 崔希亮;现代汉语称谓系统与对外汉语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02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王云辉;《四世同堂》称谓语的社会语言学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2 陈芳芳;跨文化视角下汉英社会称谓语对比分析[D];河北农业大学;2012年

3 王非;英汉社会称谓语的对比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4 羿,

本文编号:8936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8936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ef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