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佛经转读对中国传统诗歌吟诵方式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试论佛经转读对中国传统诗歌吟诵方式的影响
【摘要】:魏晋南北朝,佛经吟唱随着佛教的流入与传布而兴起,其诵唱方式,除去自我修行的诵经外,还有三种是以声来传教的,其中,转读,当属吟诵;梵呗,当属歌诗;唱导,则近于说白。这些以声通神、以音传教的吟唱方式,所具有的高妙的发音技巧、富美的声韵特点、多样的声腔方式,以及以吟诵为修行的艺术特质,无不对中国传统的诗歌吟诵方式产生着或潜或显影响。而为这些影响提供可能性的,则是当时文人与僧人的密切交往,以及他们对于声辞音韵美的共同追求。
【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 魏晋南北朝 佛经吟唱 诗歌吟诵 互动影响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华吟诵的抢救、整理与研究”(项目编号:10zd&107)阶段性成果
【分类号】:H119;I207.22
【正文快照】: 虽然吟诵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其发展兴盛却在魏晋六朝时期,一方面固然是诗歌自身发展的内在规律以及时代清谈等时风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与其时佛教的传入有着很大的因缘。佛经吟唱对音韵的讲求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丰富的声腔和方式,当对中国传统吟诵产生过很大的影响。但是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小盾;金溪;;经呗新声与永明时期的诗歌变革[J];文学遗产;2007年06期
2 吴相洲;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J];文艺研究;2005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洪强;;“姜维之母”的疏漏——兼谈毛宗岗对嘉靖本《三国演义》中“逻辑错误”的修改[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2 王明前;;三国两晋财政体系演变初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3 陈道贵;从佛教影响看晋宋之际山水审美意识的嬗变——以庐山慧远及其周围为中心[J];安徽大学学报;2000年03期
4 刘镇清;从语言的当代性看翻译的文体选择[J];安徽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5 胡秋银;试论郭泰之不仕不隐[J];安徽大学学报;2002年01期
6 王光照;隋大业世东都洛阳国家图书整理检论[J];安徽大学学报;2003年05期
7 胡秋银;南朝士人隐逸观[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1期
8 刘克;;汉代画像石中的佛教环境生存智慧[J];安徽大学学报;2005年06期
9 段伟;;救灾方式对中国古代司法制度的影响——因灾录囚及其对司法制度的破坏[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10 胡秋银;刘浩;;论永和人物——以刘`晕齕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琦;;顺治与《红楼梦》关系简论[A];繁荣学术 服务龙江——黑龙江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江弱水;;胡适的语文观与三十年代的反拨[A];新诗研究的问题与方法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建军;;教育与政治:元朝国子监创办之争[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高慧斌;;试论南朝私学发展的原因[A];纪念《教育史研究》创刊二十周年论文集(3)——中国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5 王守仁;;《孙膑兵法、擒庞涓》中有关城邑问题的商榷[A];河北省历史学会第三届年会史学论文集[C];1983年
6 赵晓明;;我国反假货币法律的考察与探究[A];湖北钱币专刊(总第8期)[C];2009年
7 张峰;;汉画像中建鼓的形制[A];中国汉画学会第十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8 陈祥渝;;六朝暨丹阳地域山水文化浅析[A];“六朝历史文化与镇江地域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C];2010年
9 夏雷鸣;;从OI卢文文书看鄯善国僧人的社会生活——兼谈晚唐至宋敦煌世俗佛教的发端[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10 王福革;;草原文化思维方式初探[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永娟;毛诗郑笺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冯军;论外宣翻译中语义与风格的趋同及筛选机制[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3 邢培顺;曹植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刘宝春;南朝东海徐氏家族文化与文学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马银华;文化视野中的北宋齐鲁诗坛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6 史兵;唐代长安城军事防御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罗骧;慧远与东晋佛教的变迁[D];南开大学;2010年
8 范江涛;驳杂与务实:《抱朴子外篇》政治思想新研[D];南开大学;2010年
9 王凯;大陆移民与日本古代王权[D];南开大学;2010年
10 王小燕;魏晋隐士美学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耕耘;静观万象——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审美境界[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于欧洋;六朝骈文的兴盛与形式美学的发展[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崔懿晟;清代理藩院及其立法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4 张陶然;协议离婚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5 常桂红;苏轼尚“谐”诗歌的审美取向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6 谭卓华;从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对陶渊明精神家园的守望[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范艳清;《史记》与魏晋南北朝文学[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李慧;佛教对刘勰及其《文心雕龙》的影响[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刘石磊;郭象《庄子注》“理”范畴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10 张世敏;魏晋南北朝山水文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东根;;论日本语对汉语入声字的转读[J];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俞晓红;;从寺院讲唱到俗讲、转变[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3 史有为;;日本所用汉字的汉语“转型”初探[J];世界汉语教学;2005年04期
4 邹鑫;;佛教与汉语语言[J];安徽文学(下半月);2007年09期
5 都本玲;;佛教与中国古代声乐艺术[J];中国音乐;2007年02期
6 王小盾;金溪;;经呗新声与永明时期的诗歌变革[J];文学遗产;2007年06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小荣;;佛教音乐“契”之含义及相关问题探析[A];丝绸之路民族古文字与文化学术讨论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吴相洲;;永明体的产生与佛经转读关系再探讨[A];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研究——第一届与第二届“中国诗歌与音乐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志远;论汉魏六朝时期的中国佛教表现艺术[D];首都师范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段文;魏晋南北朝佛教音乐中的转读与唱导[D];陕西师范大学;2008年
2 范丹;《高僧传》早期宣教现象研究[D];四川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90999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09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