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韵》外音字的音义演变研究
本文关键词:《广韵》外音字的音义演变研究
【摘要】:在以往对古籍汉字音义的研究中,大多集中在上古或中古时期,而对中古以后的语音面貌研究相对较少。中古语音以《广韵》音为代表,《广韵》之后的语音变化反映着中古音之后的语音面貌。本文以收字较完备的《汉语大字典》(第二版)为工具,对其中《广韵》外音字(即在《广韵》后有后起读音的字)在《广韵》至现代的音义进行统计分析,以此探讨中古音之后的音义发展演变,也为中国语文辞书的音义信息自动获取研究提供依据。本文首先利用造字软件等计算机辅助处理技术,对《汉语大字典》(第二版)共60370个字进行整理和完善,形成完整版字头电子表格。其次,对表格反复人工校对,利用ACESS数据库查询筛选出《汉语大字典》顺序排列的《广韵》外音字表,以十余部不同时期的韵书字书为材料,对其进行统计整理出人部168个外音字在各时期语音演变的简表。再次,广泛深入搜集不同时期资料,并深入分析其外音见于和不见于现代语音两类字外音产生和消失原因,同时还初步探析了外音字中《广韵》音消失原因,并对人部《广韵》外音字音义演变中的特点简要归纳。通过对168个人部《广韵》外音字进行统计整理分析,初步了解人部外音字的音义演变,特别是《广韵》之后发展变化,为辞书中的音义研究提供丰富资料。分析过程中,发现了《汉语大字典》等字典辞书的一些收录失误,主要存在于收音来源以及音义关系对应上,以此给字典辞书的修订提供参考。
【关键词】:《广韵》外音字 现代语音 音义演变
【学位授予单位】:华中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H113.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1 绪论8-14
- 1.1 选题缘起8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8-9
- 1.2.1 研究目的8
- 1.2.2 研究意义8-9
- 1.3 研究对象及内容9
-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4.1《汉语大字典》注音研究9-11
- 1.4.2《汉语大字典》引用古代韵书的研究11-12
- 1.5 研究方法和手段12-14
- 2 《汉语大字典》的数字化整理14-18
- 2.1《汉语大字典》 简介14
- 2.2《汉语大字典》数字化处理14-16
- 2.2.1 字符编码与新造字14-15
- 2.2.2 建立新造字库15-16
- 2.3 电子表格的整理和完善16-17
- 2.3.1《汉语大字典》电子表格的完善16-17
- 2.3.2《广韵》外音字表的数据匹配17
- 2.4 本章小结17-18
- 3 《广韵》外音字的统计及取材分析18-22
- 3.1《广韵》外音字的统计18-19
- 3.2 外音字各个时期语音统计——以人部为例19-20
- 3.3 本文所选韵书的音韵学地位及价值20-21
- 3.4 本章小结21-22
- 4《广韵》外音字语音演变分析(以人部字为例)22-53
- 4.1《广韵》外音见于现代语音的分析22-37
- 4.1.1 误写而产生的《广韵》外音22-24
- 4.1.2 与某字同而产生《广韵》外音24-28
- 4.1.3 声韵系统变化而产生的《广韵》外音28-29
- 4.1.4 字形联系而产生《广韵》外音29-33
- 4.1.5 外来语影响产生《广韵》外音33-34
- 4.1.6 特定用法产生《广韵》外音34-35
- 4.1.7 方言影响产生《广韵》外音35-37
- 4.2《广韵》外音不见于现代语音的分析37-47
- 4.2.1 外音与某字音义同37-44
- 4.2.2 外音为临时借用44-45
- 4.2.3 外音所表释义消失45-47
- 4.3《广韵》音消失原因分析47-50
- 4.3.1 语音因释义不再现代使用而消失47-49
- 4.3.2 语音因与某字同而消失49
- 4.3.3 语音随音切之误而消失49-50
- 4.3.4 语音因表示事物名称改变而消失50
- 4.4 人部《广韵》外音字音义演变特点50-51
- 4.5 本章小结51-53
- 5 余论53-56
- 5.1 本研究的结论53-54
- 5.2 尚待研究的问题54-56
- 致谢56-57
- 参考文献57-63
- 附录: 人部外音字音义发展轨迹简表63-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伟达;;《潮语十五音》音系与《广韵》音系比较研究[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5期
2 杨宝忠;;《广韵》疑难字考辨[J];中国语文;2008年06期
3 杨小卫;尉迟治平;;《广韵》姓氏辩证例——《广韵》校勘拾零之二[J];语言研究;2009年04期
4 牛亚丽;;《广韵》姓氏字的文化阐释[J];宜宾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5 张康平;陈平;;《广韵》训释勘误两则[J];邢台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6 王迅川;《广韵》的性质及其现实意义[J];杭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3年01期
7 罗伟豪;;《广韵》在训诂中的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年02期
8 董绍克;;论《广韵》入声的双重特性[J];山东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年02期
9 邹酆;;《广韵》的字典功能与释义特色[J];辞书研究;1987年06期
10 张树铮;《广韵》收字数到底有多少?[J];辞书研究;199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红;;《广韵》异读研究述评[A];福建省辞书学会第五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吴洁;;《四声篇海》所引《馀文》切语与《广韵》小韵比较研究[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3 刘莹春;;试析《广韵》的反切在“开合”一门中的内部矛盾[A];2007年福建省辞书学会第18届年会论文提要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张尚芳;今人口语里的古音[N];语言文字周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孙强;现代汉语多音字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隽;《广韵》训诂专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5年
2 李敏;从唐代墓志铭看初唐洛阳音的韵母系统[D];南开大学;2015年
3 牛静;《广韵》含被释字的释语研究[D];苏州大学;2016年
4 李海峰;《字学呼名能书》音系研究[D];华侨大学;2016年
5 钟荷花;《广韵》外音字的音义演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5年
6 赵娜;《说文》《广韵》声音词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7 史俊;《广韵》异读探讨[D];苏州大学;2005年
8 药丽霞;《唐韵》与《广韵》词义训释比较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9 刘红花;《广韵》方言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2年
10 艾东门;《广韵》俗字研究[D];云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9239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wenyilunwen/yuyanxuelw/923973.html